APP下载

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更新设计研究

2019-03-23王丽王丽霞

安徽建筑 2019年2期
关键词:住区外立面外部环境

王丽,王丽霞

(1.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2.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1)

1 引言

在城市住宅的全寿命周期内,既有居住建筑出现老化或局部损坏需要进行更新改造,或者由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又有居住建筑与环境出现与之不相适应的情况而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住宅环境再生是实现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西方发达国家的建设高峰出现在战后1970~1980年间,在经历了大规模新建、新建与改建并重阶段后,现已进入住宅存量型社会,住宅及环境再生成为住宅产业的主要内容[1]。而所谓再生,也就是结合现代各种新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对城市既有建筑、环境等进行保护性整治提升,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重现价值活力。

我国城市住宅大量建造起步于八十年代初期,由于受到当时的经济、材料、技术等条件限制,住宅及环境设计标准普遍偏低,建设方法相对落后。随着社会和城市住宅建设的发展,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住宅及环境改造政策,开始关注城市既有住区居住条件差、居民生活品质低、建筑能耗高等问题。如何使我国城市既有老旧住区摆脱大拆大建,提高其居住适应性,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课题。

2 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现状问题

随着社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一些城市既有老旧住区的基础建设及环境设施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当代居民的生活需要,存在道路破损难行,基础设施不全,缺少绿化,管理松散,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部分城市既有老旧住区电线搭设混乱,没有入地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城市既有住区建筑的外墙面由于长期受雨水冲刷,破烂不堪;部分居住建筑顶楼年久失修,渗漏严重;道路狭窄,停车位严重缺乏;有些城市低档开发住区,没有物业管理,住区安保设施缺乏,围墙损坏严重,没有电子监控设备,存在治安安全隐患;有些住区没有开通天然气,依然使用灌装液化气,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等[2]。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对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进行可持续的更新再生。合肥市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规模实施城乡安居提升工程,全面加快推进老旧住区环境再生工作,以改善老旧住区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

3 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更新的内容与方法

3.1 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更新的内容

针对现状存在问题,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再生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外观品质提升;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停车、水、电、气等管网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等;优化空间环境质量,改善绿化品质,增加休闲健身场所和设施,增设景观小品,适老化改造等;健全安保设施,实行物业管理等。(如表1所示)

3.2 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更新的方法

3 .2 .1 建筑外观品质提升

①结合城市既有住宅建筑屋顶防水、节能改造,丰富房屋天际线。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的屋顶有多种类型,二十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建设的多层建筑多为平屋顶,有的有架空层,有的没有,直接暴露在太阳辐射下,夏季住宅建筑室内屋顶表面温度高于人体表面温度,空调能耗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老旧小区屋面因为年久失修,屋顶漏水现象较严重,极大影响小区内居民居住环境与居住条件。夏热冬冷地区平屋顶宜改造成坡屋顶,或利用增加保温层、设置通风架空层等技术方法进行屋顶节能改造,同时重新铺设屋顶防水、隔热保温材料等;住宅建筑屋顶节能改造还宜与太阳能利用一体化进行设计,或预留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位置。也可结合住宅建筑顶层加建,把平屋顶改成坡屋顶,丰富房屋天际线;平改坡是指在建筑物结构和日照间距都许可的情况下将住宅平屋面改造成坡屋面[3],平改坡不仅能够改善住宅建筑外部景观效果,还可以提高住宅建筑屋顶的保温和防水性能。

表1 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更新内容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种植屋顶。种植屋顶,是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平屋顶上增加有土或无土的种植层,栽植绿化植物。种植屋顶主要是通过植物叶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遮挡降低屋顶附近的温度,提升建筑屋顶的隔热性能,同时也提高建筑屋顶的防水性能。住宅建筑种植屋顶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可采用轻型绿化屋面—即采用草坪、地被、小型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屋顶覆盖绿化,具有质量轻、建造和维护简单、成本低等优点[4]。

②建筑外立面美化。因为长久的风吹雨打,城市老旧住区建筑外立面一般都是陈旧污浊,外立面效果较差,极大地影响住区的整体外观形象。城市既有住区建筑外立面美化主要包括外立面粉刷,统一住区外立面颜色与样式,使住区整体观感得到美化与提升,摆脱老旧住区外观陈旧、外立面污浊严重的现状。外立面美化可结合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同时进行。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外窗和屋顶是影响热环境和能耗最重要的因素,进行城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投资回报率最高。建筑外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另外还要规范建筑外立面管线等设施,统一布置空调外机和太阳能管线,统一包裹雨水下水管等(如图1、图2所示)。

图1 改造前现状

图2 改造后效果

③住宅建筑楼道洁化:城市既有住区楼道内墙乱刷小广告的现象较为严重,其原有的粉刷层也大多已脱落,需要全面翻新楼道内墙面和地面及楼梯扶手等,主要颜色宜与外墙颜色协调,楼道外窗损坏的需重新进行更换。楼道公共空间改造的周期相对较长、使用频率高、维修保养难度大,因此在改造中应适度地提高装修标准,可采用耐磨损、易清洁的装修材料。楼道内应全面安装新型声控灯,节能、方便、安全,同时更新门禁系统(如楼道安全门及各住户相应的视频开关系统等新型智能门禁)。单元门前应设置信报箱,维修规范楼道入口设备及管线等。改造后楼道内宜整洁明亮。

3 .2 .2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①优化道路交通系统

a.道路:城市既有老旧住区原有道路大多破损现象严重,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原有道路宽度也已不能满足现有居民出行需求,需要对住区内原有道路进行修整。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拓宽原有路面,便于车辆通行,满足车辆通行规范要求和消防规范要求。

b.停车:沿拓宽道路一侧或两侧增设停车位,并画出停车位、限速及方向标志线,条件许可也可建立体停车位及地下停车位(如图3所示)[5]。停车场地和设施应方便车辆存取与停放,以利于提高使用效率,与绿化景观相结合不仅可以解决停车问题还可以美化环境。有的老旧住区在室外场地有限的情况下也可考虑多载乔木,减少一些绿地及灌木丛,以增加停车位。同时靠近住宅入口处可以考虑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并对原有非机动车停车库进行翻新维护。

图3 立体停车库示意图

c.无障碍通行:城市既有老旧住区一般老龄居住人口较多,在住区环境优化方面应考虑无障碍通行需求。在老旧住区主要活动场地之间、步行道路及步行路与车行路连接处以及楼道入口处都要考虑无障碍设计,同时可在建筑入口门厅、楼(电)梯间和公共走廊等公共活动区域增加入口坡道、助老栏杆扶手、宜辨认的踏步标识等无障碍设施。

为了适应我国居家养老的基本策略,多层居住建筑可以考虑增加电梯设备.增设的电梯应选择小型客梯,附设在楼梯间附近,为了减少改造工程量宜选择钢结构与主体建筑柔性连接.电梯也可安装在较大楼梯井内,或安装在楼梯间的外侧,有条件的地方应调整原有楼梯位置腾出电梯安装空间。

②更新、维护城市既有住区排污排水系统

年代较早的住区,雨污混排的要进行雨污排水分开,九十年代建造的已实施雨污管道分流的,由于部分下水管道老化,污水管道堵塞严重,时常有污水溢出井盖现象,部分暗沟排水的更易造成污水外溢。需要对城市既有老旧住区排水系统进行更新改造,拆除原有混凝土排水管、窖井口、雨水口等,采用雨污分流制,新建雨水、污水管道、隔油池等,采用新型材料的排水管。尽可能采用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收集屋(墙)面、广场、道路以及绿化景观等部位的雨水[6]。绿化景观与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相结合。住区绿化浇灌系统的改造可采用喷灌或滴灌设备,应优先选择滴灌设备,有利于节约用水。

③安装室外灯具,路灯光源采用小功率节能灯具、太阳能灯、LED灯等。

④更新、规范环卫设施。对住区整体卫生设施进行更换,采用移动密封式垃圾桶。

⑤水电表出户,对采用灌装液化气的住区开通燃气,改造燃气管网。

3 .2 .3 优化城市既有住区空间环境质量

①提升城市既有住区绿化环境质量。优化城市既有住区绿化空间布局,拆除住区内占绿、毁绿的违章建筑物等,恢复绿化空间环境功能,尽可能提升住区绿化空间环境质量。在城市既有住区环境更新中,应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种植花草树木,注重城市地域要素的表达,突出乡土材料和植物如市树、市花等。有条件的可以结合游园增设景观小品等。尽量减少硬质铺装,采用具有透气性、透水性的铺装材料,增加室外绿地面积。透气性、透水性铺装材料主要有透水砖、植草格等,也可以采用地砖之间的留缝、嵌草处理,促进雨水下渗以及植物根系呼吸,有利于场地的生态循环。植物种类的选择宜适当丰富,人工植物群落、乔木、灌木攀藤类植物、观赏花卉宜结合布置,并注重空间层次的错落。植物的种植应充分利用停车位场地、墙面、屋顶和阳台等部位。

图4 原有环境现状

图5 住宅之间改建小型休闲广场

②维修、改造原有休闲活动场地,如老年人活动场地、儿童活动场地等,配置健身器材等文体、休闲设施。在城市既有住区环境更新中因地制宜地增加室外活动场地和设施,为全民健康生活创造条件。在住区建筑单元入口、道路两侧、住宅之间等居民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可以考虑增设固定座椅等设施,方便居民停留休息,促进居民之间邻里交往。同时应增加室外场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的无障碍设施,为行动不便者提供方便。在住区环境空间功能改造时应增加交往空间和设施,促进居民日常交流,增强邻里关系,促使社区和谐发展,为社区生活注入更多活力(如图4、图5所示)。

③规范城市既有住区内的文化宣传设施,合理配置宣传栏、公示牌等。城市既有住区环境更新改造时还宜增加住区楼栋铭牌标识、道路指向、服务导引、安全警示等有利于外来人员识别和社区服务管理的标识系统。标识系统还应保证一定的照度,满足夜间需要。

3 .2 .4 健全城市既有住区的安防设施,实行物业管理

①翻修围墙。城市既有老旧住区大多为封闭式围墙,年久失修、斑秃严重,整体形象比较差,需要对老旧住区的围墙全面进行粉刷、修整。同时根据住区情况翻修、改建住区出入口大门。

②设立门卫室、警务室、治安报警点。在城市既有住区环境更新中应考虑为住区添置电子防护系统,在住区出入口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置视频监控节点、巡查装置、报警系统等。

③引进专业物业管理,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建立老旧住区的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4 结束语

住宅建筑的设计使用期限为五十年,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住区环境大都陈旧不堪,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应该对城市既有老旧住区进行可持续的更新改造。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通过更新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建筑外观品质、优化外部空间环境、健全安防设施等的更新改造工作,不仅能够显著改善低收入家庭民生,还能够切实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的可持续更新有利于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提高老旧住区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

而经过更新改造,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整体布局将更加有序,老旧住区整体生活环境将有较大改善。整洁如新的建筑外观、平整的道路系统、顺畅的排水系统、良好的绿化休闲环境、改善的停车空间、较好的夜间照明、增强的治安措施等将大大改善城市既有老旧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活力得到重新激活再生,这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了住区的物业价值,也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同时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生活的关怀,也是创造和谐社会的体现。

猜你喜欢

住区外立面外部环境
不规则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的附着式脚手架施工技术分析
老旧小区外立面整体改造的实践分析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对倒锥型外立面满堂脚手架施工技术的探讨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
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研究——以南京锁金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