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的作用分析
2019-03-23李雪莲
李雪莲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CT增强扫描为临床上常见的影像学技术之一,其对提高病变检出率有重要价值[1]。但造影剂外渗仍是其常见的不足之处,如何减少该现象发生为目前临床干预的重点。本研究中以优质护理方式对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干预,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者3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90例,其中男110例,女80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7素,平均年龄(53.3±2.3)岁;观察组190例,其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32-79岁,平均(55.3±3.9)岁;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行CT增强扫描检查,并选用相同设备及静脉注药方式;对照组同时行常规护理,术前调整饮食、介绍检查过程、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第一,检查前评估。检查前,护理人员需全面了解患者情况,评估患者病情,明确高危
外渗人群;同时需根据患者病例自理、询问患者等方式对患者情况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了解,并根据高危人群评分标准明确患者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第二,知识宣教及操作干预。检查前,护理人员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介绍检查的方法、作用、原理等,促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各项操作与干预;并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穿刺成功后需安排专人进行检查,确保静脉通路通畅,以防因静脉通路堵塞等因素而造成造影剂外渗或引发不良反应。同时需确保各项操作严格遵守规程进行,避免反复穿刺而给患者造成不适感;穿刺成功后再行造影剂推注治疗,推注期间需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倾听患者主诉,一旦有异常现象需及时停止注药,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第三,做好高危人群护理。对于高危人群,需做好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血管情况等合理选择穿刺静脉,尽可能选用粗、直、大浅表静脉,并根据血管选择留置针型号。一旦有造影剂外渗现象发生,需及时将留置针拔除,若外渗程度较强,可及时进行外敷及冰敷处理;若外渗以很较为严重,则需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对症处理,如全身抗感染、保持肿胀部位清洁,持续20%甘露醇外湿敷等,以防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造影剂外渗情况,以外渗量<20mL为轻度;以20-50mL为中,以渗量>50ml为重度[2];
(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估表进行评估,包含操作技能、
护理态度、知识宣教、沟通交流等几项,满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0分),满意(69-80分)、不满意(<60分)[3]。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以spss20.0处理,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以t与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造影剂外渗情况分析
观察组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造影剂外渗情况分析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8%,其中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者分别为102例、82例、6例;对照组分别为90例、84例、16例,总满意度为91.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4.82,P=0.028)。
3 讨 论
造影剂外渗为CT增强扫描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极易对增强扫描质量造成影响;同时多数患者还可见局部软组织剧痛、肿胀等现象,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局部溃疡、继发感染等严重后果,给患者造成严重创伤[3-6]。因此,加强对护理干预的重视,尽可能减少造影剂外渗发生非常必要。
本研究中以优质护理方式对收治的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外渗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优质护理在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发生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其主要是由于,通过总结导致造影剂外渗的常见原因,科室可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通过做好检查前评估可更全面、系统的了解患者情况,并可明确高危外渗患者,从而可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个体化的预防干预对策,这对减少高危患者造影剂外渗现象发生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做好对患者知识宣教及各操作步骤干预的重视则可提高患者对检查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其配合度;同时加强对操作过程干预的重视则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对减少因反复穿刺、选择血管不合理等因素所造成的造影剂外渗现象发生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的实施可有效预防CT扫描造影剂外渗,改善护患关系,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