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谋篇布局 充分整合资源推动文山州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纳入脱贫攻坚大局—文山州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综述
2019-03-23
2015年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的安排要求,文山州切实把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工作来抓。
一是工会主动作为,切实推动将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全州脱贫攻坚大局来谋篇布局。3年来,州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工会工作情况汇报2次以上,州政府分别以政府专题会、政府常务会、三方联席会议等形式研究解决全州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截至目前,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相继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文山州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3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山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文山州领导干部挂联和结对帮扶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机制》《文山州州属城镇困难职工分类帮扶责任清单》《文山州城镇困难职工联系人制度》,真正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工会牵头运作、各级领导干部发挥优势、部门协作联动”的良好工作常态,为全州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遵循。
二是认真履职,切实把“精准”二字贯穿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始终。2016年下半年以来,文山州总工会深入组织开展了以“专题调研活动”“现场推进会”“实地交叉检查”“城镇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回头看’”为主要形式的城镇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再识别工作,力求做好“精准”二字。在识别工作中,坚持明确精准识别对象、明确精准识别标准、明确精准识别登记内容、明确精准识别原则、明确精准识别程序、明确职工意愿登记、明确精准识别纪律等“七个明确”,解决了识别不精准、工作不规范的问题;通过实现与工会困难职工管理系统、全国扶贫工作建档立卡信息、职工帮扶意愿“三个结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建档立卡不精准的问题。经过全州各级工会组织不懈的努力,全面摸清明确了全州城镇困难职工的家庭收入、致困原因、帮扶建议和措施等基本信息,全面掌握了全州城镇困难职工基本状况,为因情施策、分类帮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两有五保障”精准发力。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工作目标任务就是使符合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家庭,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精准和制度保障后实现“两有五保障”,即有吃、有穿,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险、住房有保障。其中,对于因收入低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重在脱困,推动其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兜底保障;对于因病、因灾、子女上学、下岗失业等具体原因致困的困难职工家庭重在解困,利用各种政策措施,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困难。既要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眼前困难,做到无生活之忧,又要帮助他们脱困,走上致富之路,确保到2020年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四是突出制度保障,分类帮扶精准施策有力。具体工作中,我们着重抓好“六个一批”政策的落实。即抓好就业帮扶解困脱困一批;抓好医疗帮扶解困脱困一批;抓好就学帮扶解困脱困一批;抓好社保帮扶解困脱困一批;抓好住房帮扶解困脱困一批;抓好兜底保障解困脱困一批。
五是正确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良好氛围。文山州总工会充分运用州级媒体和工会宣传阵地,加大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宣传力度,把社会各方面参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对困难职工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遇到的暂时困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更好地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关爱城镇困难职工群体,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积极参与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努力形成上下重视、各方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此外,还通过认真组织开展节日送温暖、春送岗位、金秋助学、医疗互助、临时救助、贷免扶补、创业促就业培训和职工技能培训等帮扶解困工作,有效缓解了部分在档困难职工家庭的实际困难。
截止目前,全州进入全国总工会帮扶系统的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从2015年底的3388户10722人(涉及供养人口),减少到2016年底的3179户10261人,2017年底又减少到1089户3327人,截止目前已减少到255户867人,三年累计解困脱困3133户9855人,全州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