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专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

2019-03-22李娜

卷宗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大学

摘 要:学习动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归纳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希望为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英语学习动机;非英专大学生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外语言学习动机研究概述

D?rnyei(2003)认为,由于社会心理学家对二语习得所带来的社会和文化变革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因而最早开始对语言学习动机进行认真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Krashen(1981)提出的监督模型以及Schumann(1986)提出的文化互渗理论。而上世纪60到80年代最受欢迎的模型则是由Gardner(1985)和他的同事共同提出的社会教育模型。这个模型将语言学习动机看做是一个集语言学习者在目标语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语言学习者对学成目标语这一目标的渴求,以及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过程中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态度的集合体(ibid:10)。在此模型中,Gardner(1985)还将语言学习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是指个体对目标语言本身具有强烈的兴趣,并希望可以融入使用目标语。工具型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取目标语及融入目标语文化之外的利益和价值。Gardner(1985)更为强调融入型动机。他认为融入型动机能够使学习者处于相当长时间内的学习状态,而工具型动机则是“目标达到,学习状态就停止”。

1.2 国内语言学习动机研究概述

相较于国外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展开的如火如荼的系统而专业的语言学习动机研究,我国的相关研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缓缓展开。学者们一方面致力于引进国外语言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竭力拓展语言学习动机相关研究的中国化探索。郑丽华(1987)对部分法语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进行的调查,明确了影响语言学习动机的部分因素,是国内研究者对语言学习动机进行中国化拓展的基础。刘润清(1990)提出移情性与语言学习动机之间具有相关性。华惠芳(1998)认为取得证书是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动机之一。吴丁娥(2000)对Krashen提出的情感障碍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与说明,并提出中国学生对于语言学习具有超乎其他国家学生的工具型动机,这一特点使得国内外语教学在短期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一虹(2003)将中国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归纳为个人兴趣,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七类。徐瑾(2008)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语言学习动机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二语学习动机的强弱与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具有密切联系。方雪晴(2012)认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较大关联。韩雪莹(2016)选取高一虹提出七个语言学习动机中的六个对山东省一中学的高一生进行了调研,发现高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多为个人兴趣等内在因素,而低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多为成绩以及学习情境等外在因素。

2 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现状

我国部分学者对当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刘海红(2016)对534名非英专同学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02%的同學学习英语是为了“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四六级英语证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出于对英语本身感兴趣而学习英语的人数只占被调查人数的约百分之五十。此类研究结果均大相径庭,持工具型学习动机(找工作,旅游,考试等)的大学生总是比持融入型学习动机(热爱文化,结交外国友人等)的人多得多。

3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

3.1 学生内在因素分析

3.1.1 学生英语能力

2001年1月8日,教育部颁布《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规定,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这意味着绝大多数1995年后出生的大学生均在三年级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2到13岁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黄金时期。相比于1995年之前出生的大学生,九五后大学生英语学习起步早,有更好的英语学习条件,整体的英语能力也比之前的大学生高。进入大学后,学生发现自己的英语“底子”在大学期间仍然能够应付考试。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英语的时间大大缩减的原因也在于此。

3.1.2 学生学习习惯

目前,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1997年到2000年之间出生。他们大都为独生子女。父母大都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高。因而很多当代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主性不强,学习需要在父母的监督下进行。而进入大学没有了父母的督促,老师也不与初高中老师一般,他们不会将教育重点放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很多大学生不能及时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主性,不论是自己专业课还是英语通识课,都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机也不强。

3.2 环境因素分析

3.2.1 学校环境

2012年,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谈到高校把四六级考试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挂钩的问题时,她重申,教育部从来没有要求过高校把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和学位,毕业证书挂钩,高校也不必这样做。自此,全国2000多所高校均开始实行大学英语四六级与学士学位脱钩的政策。四六级历来是国内检验在校大学生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驱动大学生努力学习英语的最为重要的工具型动机。四六级证书与学士学位,毕业证脱钩使得最后一根将大学生束缚在书桌前的绳子割断。很多将四六级作为自己进入大学后学习英语的唯一动机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以钻这个脱钩政策的“空子”,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放松,懈怠的心理。

3.2.2 社会环境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同时也积极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许多外国人也来到中国学习和工作。据南方日报2018年1月30日统计,仅广州一市常住外国人口总数就超过了5.1万人。由此,一场“汉语热”在国内外掀起。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学生努力学习英语,渴望融入国外生活的状况逐渐开始翻转。社会上倡导中国人要学好汉语,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综艺节目的出现对大众观念具有引导作用。学习英语在10年前是每个大学生心中除专业课外最重要的事,但如今,逐渐淡化了许多。

3.2.3 课堂语言环境

许多高校英语教师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授课时,不使用全英文教学。且由于英语是大学通识课,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师生互动的机会也较少。这在移情性上使绝大多数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动机。

3.3 课堂因素分析

3.3.1 教材选取

很多高校目前使用的是由郑树棠编写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360百科显示,该教材第一次出版时间是2001年。虽然已出版第三版,且语言地道,练习多样,是本好教材,但是,三版教材的课文内容以及话题都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或大的改动,远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产生兴趣,英语学习动机也无法调动。

3.3.2 教师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一些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他们学术压力大,时间紧,没有太多精力创新教学方法。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教学内容没有脱离陈腐的课本。教学形式仍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使得大学英语课堂对大学生吸引力减弱。

4 总结

通过了解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归纳了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即以工具型学习动机为主。根据以上结论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学生内在因素包括学生英语能力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课堂语言环境。课堂因素包括教材的选取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希望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2002(4):74-78.

[2]朱晓红.回眸与前瞻学习动机缺失研究南京[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6-131

作者简介

李娜(1997-),女,汉族,甘肃白银人,大学英专本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大学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