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税收收入困境及对策
2019-03-22魏立
魏立
摘 要:县级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不仅承担着相应级别的行政事业资金供给,更重要的是承担着支持区域经济,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资金支出重任。然而,目前县级政府是我国各级政府行政级别中财政自给能力最低的机构。许多县政府入不敷出,甚至还存在着较大的债务。县级财政困境不仅限制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很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公共财政目标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当前县级财政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县级财政;税收收入;困境;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部分县级财政收入也在增加。但是,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县级财政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和改善。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级税收困难问题十分普遍,使县级财政难以发挥相应的公共服务功能,并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深入了解我国县级财政的现状,研究县级财政税收收入的困境和原因,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县级税收收入陷入困境的因素分析
1.1 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影响
实施全国范围内的营改增税收政策,其目的是确保所有行业的税负都能减少而不增加。2016年,全国范围内的税收改革减税超过5000亿元。在这种环境下,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县级的税收收入将受到很大影响。在纳税人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伴随着经济形势的下行,县级财政的税收收入面临很大困难。
1.2 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影响
在原营业税制度实施期间,小微企业免征额和个体工商户的起点为2万元。税改之后,这一额度上升为3万元,此项政策的调整使得县级财税收入同期下降10%以上。与此同时,随着税收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促进小微利企业发展和改善民生,国家税收收入将继续下降。此外,受企业所得税新政策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3%下降到25%和20%,大大减少了企业所得税来源的存量和增量,并不断扩大县级财政收入的缺口[1]。与此同时,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扩大以及工资扣除不再受计税工资限制等政策的影响,也造成了县级财政收入的减少。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将影响企业的所得税收入。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县级财政来说,国家制定的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将进一步降低政府的税收收入。
1.3 税收征管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
由于县级税收管理人员的人员配备有限,人均管理着数百到数千户纳税人。除去个体工商户外,每人平均至少得管辖上百户纳税人。随着纳税个体数量逐年增加,税收征管力量几乎不变的情况下,税务管理人员管理的纳税人越来越多。此外,他们还要承担各种事务性工作,这使他们难以有精力管理得面面俱到。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执法风险,漏征漏管现象仍然存在。它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纳税遵从度不高:近年来,尽管全国各地方税务局在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机构政务公开,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做出了各种努力和尝试。但是,税收遵从度仍然不高。虽然很多个人和企业都有一定的纳税意识,但他们仍然存在“能逃就逃”错误意识。2)个体经营户和小微企业的税收管理容易被忽略:隨着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到月营业额3万元,许多小微企业自认为未达到纳税起征点,就不按每月或每季度申报纳税,导致纳税系统中存在大量未申报信息和风险预警的情况。
1.4 税收征收成本偏高而效率较低
由于地方税收管理的多样性和税源的复杂性,税收征管的效率仍远远落后于目标,这在基层税务部门尤为突出。对于县级税务组织而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们位于城镇和村庄,税收地域分散,不易进行统一管理;第二,纳税宣传教育不足,纳税人遵守率低,抵触心理强;第三,城镇和村庄的税源管理投入很大,但可以带来的收入非常有限,导致整个税务的征收效率低下。
2 促进县级税收增长的对策
2.1 完善税务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健全且合理的组织架构是组织良好运作的前提。按照精简组织架构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各部门、各机构的职能应重新调整和分配。平行科室之间的分工应尽可能明确,做到相互配合协调。在组织内部,有必要理清权力和责任的范围,清晰定义和划分税收“征、管、查”的职能。税务的征收主要包括协助纳税人按时申报,对未按时申报的纳税人进行提醒以及简单的处罚。税务管理包括税务相关业务咨询,税务登记和税种核定,对企业和个人的定期应纳税额,发票发售和缴销管理,减税和免税备案,税务评估,税源监控和日常审计。税务检查职能主要包括对企业和其他重大疑点组织进行专项检查,对涉嫌违法案件进行查处和处罚。在理清各自全责之后,县级税务部门要进一步简化税务流程,但要确保“流程简化和管理不简化”的原则。大堂工作人员为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和核查。税务管理员监督和管理纳税人的日常申报和纳税。在日常检查和监督中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向评估部门提供案源和风险点。整个收集和管理过程必须相互联系,密切协调,以便在各个征收,管理和检查部门之间实现相互制约,协调和促进。
2.2 推行纳税信用评级,提升纳税人遵从度
纳税信用评级是指税务机关利用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评估方法,记录和评估纳税人在某一阶段按照税收管理标准履行纳税义务的综合评定。同时,结合诸如法人遵纪守法等其他方面,对其纳税信用评审并给予其相应的纳税信用等级称号。可以参考法国对纳税人信用评级制定的ABC管理措施,纳税人可根据其税收意识,合作程度,和企业综合经营情况分为A,B,C三类。具有不同信用评级的纳税人,税务部门可以提供差异化??服务:A级纳税人主要是纳税人的自我主动申报为主,主管部门负责提供政策咨询建议与信息服务。稽查部门建议每两年对其进行一次应纳税务检查:B类应加强日常纳税指导和监督;C类纳税人是税务机关的主要管理对象,除了日常纳税管理外,还应进行后续跟踪管理和定期税务评估。一旦发生重大漏税嫌疑,应立即将其移交到稽查部门。通过政府来建立税收抵免激励制度,以政府补贴的形式为A级纳税人提供支持和激励,以提高其纳税遵从度[2]。
2.3 进一步优化现行地方税制
县级政府要稳定和扩大营业税基础,结合我国目前的增值税改革,一是将第三产业相关的新兴产业和行政费用纳入税收范围,系统地扩大税收基础,如娱乐业,文化体育等。二是改革个人所得税,建立全面的分类个人所得税纳税制度,保证个人所得税的有效缴纳。第三,改革城市维护建设税,将其作为征收独立税,以生产经营收入为依据,扩大税收范围。四是完善财产税制度。根据财产所有权,转让销售以及收益三个环节重新建立财产税。在房产交易链中,应合并房地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实行统一的房地产税;在房产的销售和转让环节,可以设立房地产登记税,取消当前的印花税中产权转让有关的税项和契税;在财产收益环节,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可以连续征收,等条件成熟时,土地销售收益并入所得税实行加成征收,同时取消土地增值税,以此来建立具有互补功能和自成体系的多环节财产税制。
3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改革的深入,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逐年上升。税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税收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针对县级税收存在的问题,受国家税收政策影响和征收不到位的问题,县级税务机关应提高企业和个人纳税意识,不断完善部门建设,扩大税基,确保财政收入,更好地协助政府有关部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凌云.促进地方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2]栾贻璞.我国现行地方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