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材料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2019-03-22王舒伦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城市空间陶瓷材料

王舒伦

摘 要:当今城市发展迅速,而城市面貌单一,冰冷,缺少人性化设计。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陶瓷材料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陶瓷材料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当中,并且可以将现代化与地域文化特色有机结合,同时拥有其他材质所不具备的绿色环保性,以及艺术表现样式的多样性,因此陶瓷材料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占有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陶瓷材料;城市空间;现代陶瓷

在物质条件优越的现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也越来越重视。陶瓷材料在塑造城市标志、传达情感寓意、建立个性符号、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与历史历程、丰富空间体验以及扩展材料再利用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构建符合现代人们追求的人性化和多样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提供较全面的理论依据。

一、陶瓷材料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的优势

(一)陶瓷材料应用形式的多样性

陶瓷材料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形式有陶瓷壁画、陶瓷雕塑、陶瓷砖和陶瓷公共设施等。

陶瓷壁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由最初单一的二维形式逐渐演变成二维或者三维立体壁画。当壁画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中时,其大胆的想象、独特的材质肌理、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丰富和充实了环境景观空间,使单调冰冷的建筑充满了活力与艺术气息,更是体现了时代气息。

陶瓷雕塑是将陶瓷与雕塑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公共空间中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表现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与内涵。设计者也可将触摸、游戏、休息等互动与雕塑相结合,给观赏者更多的愉悦和满足感。

陶瓷砖在装饰领域适用范围广,比常见的劈离砖、大理石砖等砖石色彩更加丰富,更具有亲和力,且容易融入大环境之中,独特而不独立。因此,陶瓷砖石有着优越的发展前景。

陶瓷公共设施多数为公共空间中的较小尺度物质要素,例如陶瓷休息椅、陶瓷垃圾桶、陶瓷灯柱和陶瓷花坛等等。陶瓷公共设施在公共空间中发挥着美化环境、提供休闲娱乐、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等重要作用。

(二)陶瓷材料的艺术表现优势

陶瓷材料相对其他装饰材料和建筑材料来说质感更加丰富多变且形态多变。陶瓷的质感表现手法有很多種,其中通过釉色的装饰来达到不同质感的方式就有许多种,例如传统施釉方法有喷、浸、吹的手法,而现代陶瓷又还运用了涂、淋、剔等技法,除此之外,艺术家还可以通过雕饰、刻划、彩绘、贴花等技法的结合,使陶瓷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另外,泥料因所含金属氧化物以及其他成分的差异,在烧成后会有不同的肌理变化,例如光滑、粗糙、挤压、龟裂、气泡等等,能够通过泥土本身的温柔特性将其自身所蕴含的人文美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陶瓷材料的绿色环保性

陶瓷原材料为泥土,获得方法简单,且作为纯天然绿色原料,还具有再生利用的价值。利用废瓷进行陶瓷创作能够有效进行废物利用,不但能够节约成本,还可以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点关注。例,在景德镇三宝国际交流中心的《千年陶艺墙》就是利用无数个废弃瓷制品采取层层叠置的结构组合成一道陶瓷墙,这些来自各个残损的陶制品被重新设计、组合成了一件新的艺术品,这种循环利用的方法极大地缩减了成本,降低了污染同时减轻了环境的压力。

二、陶瓷材料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一)陶瓷材料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互动

1.连接空间

城市中的骨架结构是建筑与景观,它们紧密相连,所以其整体风格与文化内涵是互相交融的,当需要在骨架内填补“血肉”的时候陶瓷材料将有所作为。它可成为建筑中墙面上的浮雕,或成为公共设施、房檐屋顶,甚至成为建筑雕塑,继续传播着建筑中的精神内涵,起到连接公共空间的纽带作用。艺术家们都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思考,要将艺术形式联接公共空间,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情境。例如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代表作《桂尔公园》中波浪形的长“蛇椅”是使用不同色彩瓷砖拼贴而成,在给市民乃至游人提供聚集休闲场所的同时还联接了两栋独立建筑物,起着贯穿和引导空间的作用,同时完美融入到了建筑空间当中。

2.分隔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中分割空间极为重要,公共空间中功能布局中需要将不相同功能的场所分隔开,分隔空间又分成了实际的“分离”与“分而不离”。“分离”如字面意思,将两个空间完全分隔开。如使用陶片堆砌而成的陶瓷墙,既能起到美化作用也能有效阻挡部分噪音,也可以将陶瓷浮雕美化墙面,装饰了墙面的同时增加了文化气息。格温·亨尼为英国南威尔士 Ebbw 峡谷公园制作的陶瓷砖雕塑《神话野兽》、在加的夫海湾布瑞塔尼亚公园设计的《赖安娜座椅》以及在威尔士波厄斯郡创作的《大本大座椅》等大型座椅都是很好的例证,不仅具有休息和等待的功能,也在园林中起到了灵活通透地划分园区、引导视线等作用。

“分而不离”是利用现代陶瓷设计将区域划分隔离开,但不阻挡视线的方法。例如景德镇市青花混水龙的陶瓷柱、陶瓷路灯等,灯柱整个主体都是陶瓷烧制,灯柱表面用最具有传统韵味的青花纹饰进行装饰,增加了道路的文化气氛的同时又起到了将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分割的作用,成为了行人们安全屏障的同时也成了人们欣赏的亮丽风景。

3.升降空间

通俗来讲就是调节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视觉高度,可以利用现代设计的构图、色彩、视觉中心等手段来调整。如人的视觉感觉纵向图案较高,而横向构图或横向纹路使人感到较为宽广。升降空间也是利用同样道理将空间中的视觉中心提高或者降低来达到升降空间的目的。如比约恩·诺高为丹麦弗雷瑞克斯伯格医院创作的陶瓷浮雕壁画以及约瑟芬·斯劳特在荷兰海牙火车站创作的壁画,这些作品都是将陶瓷作品安排在空间靠上部分来引导人们的视觉感受,从而达到升高空间的作用。

4.扩展与收缩空间

当城市公共空间过于狭小或于空旷时,可以通过现代陶瓷设计的一些技巧将空间扩展或收缩的视觉效果。在空间中想要扩大视野可以采用留空围合式达到借景之妙,正可谓“园虽内外别,得景则无拘远近”。例如在亚洲艺术公园中的《亚洲艺术之门》是借公园的湖景(远借),而景德镇机场路的雕塑 《门》则是透过镂空的形体借景后方葱郁的绿植(近借),不仅扩大了空间的视野,还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

另一方面,可将陶瓷作品分成两大部分,分为中间装饰和外围装饰,中间装饰作为主要装饰可达到收缩空间的作用,如阿拉克·诺伊(Arak Neue)在孟加拉国创作的陶瓷壁画《期待的光明》将空间界面划分了不同的元素,起到了收缩空间的作用。林昭庆在台北南山中学设计的陶瓷壁画《前进与后退》通过将空间界面划分几个单元进行装饰处理,很好地缓解了场地空旷的感觉,使空间在视觉上得以收缩。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陶瓷材料与周边环境的结合途径

1.与地形结合

在公共环境之中不适合大规模土地改造之时可选择将陶瓷材料与地形相结合,将现代陶瓷作品设计成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例如德化的瓷都大道,其中边坡考古运用的就是将陶瓷作品与地形结合的设计方法,边坡上分布25个大型仿瓷器,将它们放置在道路两旁的坡体上,并在上面播种花草,营造了一种瓷器刚出土时的文化氛围,这种形式完美展示了德化悠久的陶瓷文化,是情与景的完美融合。

2.与绿植结合

绿植是公共空间最常用的装饰素材之一,它本身就是观赏元素,若将陶瓷材料作品与绿植相结合效果将会更佳。将陶瓷作品运用到城市公共空间中去道理相通,例如尤拉·维奥蒂在瑞典塔拉尔普市克雷斯蒂安斯塔德学校设计的迷宫砖雕塑,是在陶瓷造型上引入了绿植,作品整体更加有活力,而陶瓷质感与绿植质感相对比之下又产生了不一样的美感。陶瓷作品中有绿植,绿植之中有陶瓷作品,使整个作品更容易融入到大环境当中去。

3.与光源结合

现代陶瓷可以利用光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美感营造一个更好的氛围。可以利用陶瓷的形态特征、肌理材质、釉料成色、穿插重叠等来将光影表现到极致,将光影所产生的明暗变化、冷暖对比甚至是影子的形状合理控制,这能使陶瓷作品在视觉上产生更丰富的变化。例如隈研吾设计的“casalgrande 陶瓷云”是在casalgrande padana公司庆祝成立50周年时建造,运用陶瓷为结构材料,利用光影效果将其设计出了三维空间光影效果,斑驳的阴影效果、明亮的白色炻瓷板组合在一起变化无穷,节奏感强。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陶瓷材料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的设计原则以及结合途径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在城市公共空间内陶瓷材料的应用地域有限,但其拥有的上千年的制陶文化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能够为现代陶瓷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发展提供深厚的基础。

另外,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陶瓷材料的使用还应当注重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生态建设,体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众需求。陶瓷艺术在承载着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满足着当代人求新求异的审美需求与时代观念,所以陶瓷材料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是当下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陶瓷材料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结合与应用涉及范围较广,并且在不断发展当中,本文在研究、设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希望以后能够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玉山.环境陶艺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2]孙晨曦.浅谈环境陶艺与公共环境艺术[D].大连工业大学,2013.

[3]杜婧含.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现代陶艺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指导老师:徐娜

猜你喜欢

城市空间陶瓷材料
高温压电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CeO2稳定ZrO2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高熵陶瓷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压电陶瓷材料发展概况
新型陶瓷材料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