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城市改造中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研究

2019-03-22陶涛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建筑规划城市环境

陶涛

摘 要:建筑与环境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数个建筑物通过组合形成一个建筑群,而建筑群又以某种方式逐步形成外部空间,外部空间的组合又形成了城市形体环境,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决定了城市的形态空间。因此,在实现建筑规划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反映建筑物的内在功能和结构造型,另一方面也要将建筑物以及所处的总体环境结合在一起,实现二者的有机协调统一。

关键词:建筑规划;城市环境;城市改造

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变化,而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也在建筑物产生初期就发生了。从古代的朴素建筑到现代的高楼大厦,建筑设计都与城市环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城市形体环境角度来看,城市形体环境的主要要素之间是存在密切联系的,实现任何建筑物的建设,都意味着对原有城市形体空间的一种破坏,因此,必须采用一种平衡的手段来实现原有城市形体空间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一、城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适应关系

建筑和生活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对环境的一种特殊感受,建筑特有领域性要求城市空间必须具备一定的层次性,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正因如此,建筑规划与所处环境必须保持协调一致。

(一)建筑要以城市整体结构为基础

城市改造中建筑规划必须建立在城市整体结构基础上,与城市整体结构保持密切的联系。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运行的轨迹,这一轨迹是独特的,不仅如此,城市的各个部分也具有自身独有的发展轨迹。建筑作为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各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了城市空间骨架,才能够实现城市最佳状态的保持。建筑规划应当与城市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作为街道和广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筑物与街道和广场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发现,出色的城市环境建设并不取决于某一建筑物的建设成功与否,而是需要将某一建筑与其他建筑结合在一起,实现与地理空间的统一。正因如此,我们在实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建筑同其所处的城市环境结合在一起,不能将建筑孤立地看成一种抽象的构图,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还需要设计者必须具备独立的眼光,并具有整体性思维,深入地探究其所设计的建筑与城市其他部分之间的联系,在表达建筑独有特点的基础上,将城市的突出特色展示出来。

(二)建筑要以城市文化发展为基础

建筑物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这些独立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建筑群,建筑物是建筑群的组合成分之一。从这一点来看,建筑形式对城市形体环境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建筑的整体设计非常完美,则会美化城市环境,使城市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反之就会给城市的外在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使人觉得城市黯然失色。随着历史的发展,建筑设计新内容在城市建筑当中不断应用,使得原有的城市在地理空间上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也正是这种创新活动,使得城市持续增补与更新,其结构也得以不断调整,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但我们也应当充分意识到建筑规划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应当与自身的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还应当与城市的文化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建筑与环境能够形成一种潜在的价值,成为城市的特色所在。

城市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实现城市建设就必须对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間的联系给予高度的重视,实现二者的有机协调统一。纵观世界各国城市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城市之所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原因在于与其他城市相比,其有自身独特之处,包括文物保存的数量以及重大历史价值等等,当然,这与建筑规划和城市建设是分不开的。

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建筑应当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格局,并将传统的城市风貌充分地展现出来。建筑历史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与建筑之间,还包括建筑与其他自然植被之间的联系。如果我们在实现建筑规划之前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设计,盲目地进行建筑规划,则必然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若干年以后,城市本来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气息将不复存在。实现保护规划必须分层次进行,在实现建筑规划的过程中,将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将城市建设融入到自然和人文历史当中去,实现保护性开发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城市发展过程中保护和开发的双重目的。

二、城市建筑要始终坚持绿色生态环境价值观

(一)实现对城市环境风貌的全面保护

城市改造中,建设规划首先应当科学处理建筑物与其周围建筑之间的关系,将新建筑物与过去的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做一方面是对历史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是对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还应当处理好建筑与人文景观之间存在的冲突问题。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每一个布局都必须具备历史的延续功能,建筑设计与规划这一部分也不例外。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实现建筑的规划与开发,可以更好地保护建筑扩大其发展。最后,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秉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经济学发展方向为主要发展方向实现区域开发和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以社会学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向,实现社会发展和社会利益的有效分配;以生态学的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向实现生态平衡以及自然保护。在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上述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造福当代,营造一个形象优美的环境,还能够给后人留下一个美好的舒适的生活与发展空间。

(二)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建设生态型城市

二十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城市这一概念,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赢得了各国的普遍认同。国际各国认为所谓生态城市就是超越环境保护概念的最高城市环境保护境界,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高阶段。生态城市环境保护是从传统的环境保护逐步向生态环境保护的转变。在生态环境保护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实现城市建筑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现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传统的地方特色,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在城市的新功能与物质条件的双重作用下,实现中华民族建筑艺术手法的创新与发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生态城市建设出来,才能够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具体来说,新型生态城市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具有雄伟轻快的建筑造型。在建筑造型的设计方面,设计师不仅需要运用大尺度和严谨的比例将建筑造型设计出来,还应当充分考虑色彩的应用以及建筑是否雄伟威严等方面。在建筑外形的设计方面,应着重注意艺术性的对比变化,使建筑具备一定的高低之分和虚实之分,衬托出建筑的形式之美。

第二,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在建筑的布局过程中,要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充分运用对称的中轴线来彰显建筑主体的高低错落和长短相接的美感,形成协调的空间轮廓。

第三,具有独特的建筑特性。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应当以时代需求为指南,建设双向六车道或者八车道,甚至是十车道等等,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在车道旁边配以绿化带或建筑,以此来形成或优美或壮观的街景。西北地区的建筑设计过程应当具备一定的严谨性,走廊门厅相较于其他地区要比较宽敞,这样可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冬季活动的需求。同时,建筑物表面上的色彩也应当以暖色调为主,这样可以使人在寒冷的冬天也会有温暖的感觉。

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态城市建设,并结合田园城市和理想生态人居等先进理念,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给人们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并不应当局限于城市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它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以及经济共同协调发展的良性的生态城市建设。建设生态城市应当以城市文化为核心,将城市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结合在一起,并配以一定的生态景观来进行点缀。生态城市建设的区域应当非常广阔,包括城市和城市周边的区域等等,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发展空间,并逐步将生态城市的概念丰富起来。生态城市环境的建设需要合理运用资源,避免各种污染和废弃物对环境以及人类的侵害。生态城市的建设一方面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还应当确保避免经济的增长对环境带来损害。生态城市建设要求建设者树立生态意识,并遵循环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情况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当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合理科学地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并结合城市自然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确保生态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打造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城市,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代城市改造中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探究,可以看出,城市改造中建筑设计要有利于绿色生态环境的创造,有利于从整体性角度,确保与整体环境结构相协调、相适应,从而为扩大人类生活空间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建立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生态环境秩序。

参考文献:

[1]胡靓,李志民,沈莹,等.城市社区视阈下城中村改造建筑空间营建理念的研究——以西安市祭台村的实证研究为例[J].住区,2018,(1).

[2]陈子仟.情感化设计在建筑环境中的运用——以重钢遗址公园改造为例[D].四川美术学院,2015.

[3]潘强斌.城市街道建筑立面改造中色彩动态调和调查研究——以徐州市和平路为例[D].浙江农林大学,2016.

[4]贺静,王明铭,张忠伦,等.应同等重视建筑建造过程和运行过程的节能减排——基于中国建筑业资源环境负荷现状数据的分析[J].科技导报,2018,(5).

[5]钟颜竹,赖广生,雷磊,等.景观设计及施工的品质管理研究——以常德市灯泡厂棚户区改造天源星城景观设计为例[J].居舍,2018,(24).

[6]王芳,许臣虹.地域环境中建筑创作的新思路———当代楚地建筑设计探讨[J].安徽建筑,2014,(1).

[7]吳生伟,连华.“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南京市上元里住区外部空间环境改造策略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18,(4).

[8]廖含文.对在当代中国城市建筑环境中发展大众体育设施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筑,2016,(14).

作者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建筑规划城市环境
浅析国内城市环境中的涂鸦艺术
浅析涂鸦艺术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发展之我见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与建筑规划探析
探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设计
生态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浅谈中医院科研综合楼的建筑规划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