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助力思政课实效性途径研究
2019-03-22夏永林谢肖
夏永林 谢肖
[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着重强调实效性、亲和力及学生的获得感,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互联网+”背景下,在稳抓思政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師应拓展新的教学途径。课题组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切入,研究微信公众平台搭载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由辅助性、拓展性、延伸性公众号构建起微信公众号群,合力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科学处理课堂教学与微信公众平台教学之间的关系,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视野。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互联网+”;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3-0100-04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有到,什么原因呢?内容不适应他们的需要。主要可能是‘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所以亲和力就差了,抬头率就低了。”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教学由2.0向3.0版本转型。为满足学生的现实期待及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迫切之需,应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由思政教师积极开发与思政课协同、互补的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微信公众号群助力思政课堂教学。“微时代”环境下,我们应发挥自媒体优势,正确把握微信公众号群教学与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关系,切实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使微信公众号成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示范平台。
一、微信公众平台助力思政课实效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微信公众平台与思政课组合产生的“微思政”,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科技智能化逐步增强的产物。思政课传统教学手段在时代发展及学生期待的双重压力下,应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创新教学模式,开拓新的教学渠道。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在“互联网+”思维下,我们应构建“微信公众号+思政课”模式,从更新教学理念、转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与考核方式着手,以学生为导向,强化学生主体的“获得感”,结合供给侧改革,站在大学生需求的立场上重塑我们的内容供给,优化思政课堂教学的发声内容。因此,思政课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学生,实现了学生基础的高黏度性,构建起“大思政”的发展理念,利用网络阵地、信息化手段,给思政课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灌输健康的营养,开启了全程育人的教学模式。眼下,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助力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必要的选择。
微信公众平台进入教学领域,在助力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中更具可能性。通过公众平台辅助思政课教学,教师可以将思政课内容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加上精美的排版,通过运营后台一键操作将信息呈现给学生,方便快捷,且满足学生追求新颖性和对应性的信息接收习惯。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共享的大环境使得微信公众平台承载思政课教学更加公开、自由。零门槛、草根性的平台特点使教学信息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分享和转发,信息由预设的单向传递转为多向传播,实现裂变式传播,实效性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微信公众平台打破了交流的界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留言互动也让“屏幕式”阅读更具有人情味。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以智能手机为依托,成本低,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
二、构建微信公众号群,合力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微信公众平台运用于思政课教学领域已逐步成熟与完善,其搭载思政课教学开始走向多元化、具体化,包括辅助性公众号、拓展性公众号、延伸性公众号三大类,建成微信公众号群,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合力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一)辅助性公众号负责思政课线上教学与答疑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手段,教育过程呈现机械化,“一刀切”式的大班授课模式,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对症下药”,容易激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和逆反心理,再加上思政课本身“枯燥乏味”的内容,导致思政课成了自说自话的独角戏。为改变这一局面,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思政课教师做了多方面的探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政课教学领域的运用,致力于把教学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以课本内容为核心,积极开发“微课”系列平台。为此,辅助性公众号融入思政课教学,负责线上的教学与答疑,增强教学的整体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教学对象:微信公众平台以用户基数庞大,覆盖面广为特征,通过学生之间的分享与交流,“强关系”拉动“弱关系”,使“粉丝”量不断增加。各种形式的信息互换、情感沟通和思想表达,能获得更大范围的关注度,渗透性更强。
教学内容:“微课”与传统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交替互补。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展开的内容,可通过线上平台充分展现,弥补课堂缺失的内容,例如:讲述长征故事、英雄人物事迹,开设“微党课”“法律讲堂”等第二课堂,线上线下教育形成合力,丰富思政课内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问,也可以在“微课”平台与老师进行实时交流。此外,微信公众平台以图文声情并茂增强思政课的魅力,实现教学内容教育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教学方式:“微课”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实现教学方式生活化、情景化和人性化的路径转变。将课程内容嵌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多采取“微故事”“微电影”等形式呈现出来,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微课”打破了教学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学生地位受到尊重,学习主动性增强,有助于转变学生抵触思政课的局面。
教学管理:打造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平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学生协助老师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任务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编辑,增强学习参与感。平台开设习题检测、在线考试等活动,完善反馈机制,督促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
“微课”平台以数字化、视听化等形式实现教学信息的发布及课后习题的答疑,引导学生做好课程的预习与复习,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知识。思政课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运用辅助性公众平台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与互动性,进行线上教学与答疑,“强调平台课程建设主题的关切性、内容的鲜活性、蕴涵的深刻性、话语的共鸣性、研读的便捷性和交流的无障碍性”[2]。以教学对象、内容、方式、管理为切入点,辅助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拓展性公众号侧重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情感的引导
微时代背景下,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正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出现一些新态势、新动向,进而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新挑战、新要求。
基于网络信息的传播特征,微信公众平台很适合与思政课教学进行对接,为弘扬主旋律提供更为行之有效的渠道。为此,拓展性公众号构建起“微教”系列平台,侧重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情感的引导。思政教师以过硬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以其对崇高信仰的尊奉、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对人民立场的坚守以及对思政教育的热爱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共鸣。把现实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高“微教”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以立德树人为落脚点,聚焦大学生的关注点,将实际问题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从理想信仰、人生感悟、励志求职、情感心理等方面出发,纳入高校历史文化、先进人物事迹、新生指南、大学生实践实习成果等内容,拓宽学生受教的知识面,并及时纠正错误的思想倾向,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大学生尊重事实真相,冷静分析的态度和理性思辨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遇到歪曲真相、哗众取宠的现象时,教师应主动出击,在已掌握的平台阵地中澄清事实,摆正逻辑,与谣言正面对抗,对大学生形成正向引导”[3]。“主动发出大量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的声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对正确、积极和健康的信息喜闻乐见,不为刺耳的‘噪音、‘杂音所迷”[4]。
实践证明,健康的思想素质应在日常的视、听、言、思、行之中逐渐养成,除了课堂学习,学生接受教育的网络环境极为重要。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政教学领域中的运用,突破了师生沟通的时空界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切实做到了入眼,入腦,入心,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上网时段性,要掌握好规律,定时穿插一些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意识教育,将舆论关注度高的典型事件、真实案例引入“微教”平台。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揭露网络上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及普世价值观等不良思潮的真实面目,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知和理论升华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此外,“微教”平台还开设有情感辅导、心理健康咨询专线栏目,定期发布情感指南信息,分享心理健康故事,与学生留言互动,针对学生的问题,提供情感、心理解惑,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要及时发现“问题”学生,进行深度追击,开展线下“疗育”工作。“微教”平台以学生思想走向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判断力,锻炼其应对现实的能力,侧重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引导。融合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在学生的情感及心理健康问题方面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和疏导作用,做到了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引导,实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为思政教育贡献“微能量”。
(三)延伸性公众号解读社会热点难点,阐释国家大政方针
与辅助性、拓展性公众号相呼应的延伸性公众号在政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延伸性公众号包括“微说”平台与“官微”平台。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全程育人的理念。延伸性公众号致力于在思政课程结束后,解读社会热点难点,阐释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保证思政教育在全程育人过程中不缺位、不空场、不断层,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可持续性。
良好的“微说”平台,以信息的筛选、解读、编辑为重点,增强选题吸引力、话语感染力,加强推送辐射力。教师要把握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结合学生实际,联系国家目标,把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探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政内容的传播劣势提醒“微说”务必改良,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等个性心理倾向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发生动力作用的机理与方式,把思政内容说好、说透,说得喜闻乐见,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目前,众多“微说”平台受到广泛关注,分别从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等不同角度挖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筛选、加工、解读,并用符合学生语境的方式进行传播。
“官微”平台掌管学院的喉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总揽全校思政统战工作及思政课教学的重任,发布信息更具严肃性与科学性。“官微”的主要功能是阐释国家大政方针,通过剖析国家政策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例如:十九大精神解读专题活动、“聚集两会”栏目,供全校师生理解学习。不仅如此,部分“官微”更能结合本校发展特色,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官微”的开通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通过开展线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阐释党的治国理念和路线方针政策,充实学院的精神生活,构建学院的精神家园,以内在精神动力推动学院师生持久学习。同时,大量吸收师生粉丝,宣扬马克思主义信仰,拓展思政教育受众群体,为扩大学院的影响范围提供便利,在推进理论研究、加强理论教育、深化理论宣传等方面发挥更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微信公众平台助力思政课实效性需处理好两个关系
微信公众号在思政课教学领域的运用,为助力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搭建了“微平台”,贡献了“微能量”。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公众号教学之间、微信公众号之间的关系,是保证思政课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
(一)课堂教学与微信公众号教学之间的关系
把握课堂教学与微信公众号教学之间的关系,要坚持唯物辩证法“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显然,课堂教学处主导性地位,发挥主渠道作用,既是学校教育的共性,也是学校教育的优势所在。微信公众号教学处于辅助性地位,发挥补充性作用,与课堂教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状态。可将微信公众号上一些容易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加以深化。“只有把课上与课下、课内与课外有效衔接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体化、日常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主渠道作用”[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好思政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首要攻坚点始终是课堂教学。“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以执着的信念,坚定的信心,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切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好”[6]。要将总体“漫灌”与精准“滴灌”结合起来,用动人的情怀吸引学生,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打破传统思政课的死板样貌。高校应完善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机制,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实践锻炼,创新教育手段,提升教師的综合素质,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传统课堂教学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新媒体的运用具有契合时代发展的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取代教师的地位,缺乏教师的深度引导,教育效果显然是无法达到最佳状态的”[7]。思政教师要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形式的改革来强化、优化、精化、细化主渠道,在不断提高主渠道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同时,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打造“微思政”,实现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双驱动。
(二)微信公众号之间的关系
微信公众号搭载思政课教学,以整体性目标构建顶层设计。“从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基于‘学而设计‘教,以‘大思政的视野整合课上课下,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整合线上线下,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趋势”[8]。辅助性公众号注重真理性和价值性;拓展性公众号侧重灵活性与活泼性;延伸性公众号强调严肃性与科学性。各类微信公众号侧重点不同,针对性强,具有相对独立性,各部分要配合以实现整体目标,“微课”“微教”“微说”“官微”分别从课本知识、价值情感引领、热点难点及国家方针政策解读四个不同角度展开教学。同时,各公众号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组成微信公众号群,构建“4微”联盟,全方面、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展开思政课教学。“4微”联盟是思政课教学在信息技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体现了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各高校应该重视微信公众号教学队伍的建设,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其中。微信公众号群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成员彼此呼应、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情感震撼力和思想感染力,凝聚助力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强大合力,结合社会情境和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读懂学生,吃透教材,抓好队伍,相互补充协调,在助力思政课实效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运用新媒体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本文深入研究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及优势,在“互联网+”思维下,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转变话语体系,创新教学载体,强化教学管理。新时代背景下,要求高校思政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阔视野,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在坚持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由辅助性微信公众号、拓展性微信公众号、延伸性微信公众号构建起微信公众号群,积极拓展新的教学载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为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启示。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徐瑞鸿,戴钢书.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教学平台的构建[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4):113-117.
[3] 李平,魏垚,李依然. 微信对大学生思维范式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高等教育,2016(9):48-50.
[4] 别晓霜. 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探究[J]. 今传媒,2017(3):21-23.
[5] 杨晓慧. 找准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难题的关键着力点[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23-26.
[6] 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N].2015-07-27.
[7] 王双群.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111-115.
[8] 杨志平,关桂芹. “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综述[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86-91.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