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合并梅毒致死胎法医学鉴定1例分析

2019-03-22

法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灶性死胎螺旋体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1 案 例

1.1 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

陈某,24岁,孕26周,于某年2月27日初诊。3月5日孕妇梅毒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月7日下午复诊,根据梅毒的治疗原则,予以苄星青霉素针240万单位肌肉注射。3月10日上午,孕妇陈某诉腹痛复查,发现胎儿死亡。3月11日03:12,引产一女死胎。

1.2 尸体检验

陈某之女死胎于引产后当天行尸体检验。

尸表检查:身长33.0 cm,体质量860.0 g,发育一般,营养差,发长0.8 cm,头围23.5 cm,胸围20.0 cm,腹围21.0 cm,坐高23.5 cm。头皮肿胀,前囟2.5 cm×1.2cm,后囟0.5cm×0.3cm。全身体表腐败,未见明显损伤,胸腹部皮肤呈青紫暗红色改变,灶性表皮剥脱,可见少许胎脂样物质附着。腹部膨隆,触之有波动感。

尸体解剖:颅骨未见骨折。脑表面及切面未见出血,脑质量110.0g,质软,易碎。颈部肌肉未见出血,左、右侧胸腔分别见10.0、5.0mL暗红色液体,胸膜无粘连,纵隔无出血、无积气。心包腔有3.0mL暗红色液体,心包无粘连。心脏大小2.5cm×2.3cm×1.4cm,表面未见出血点,卵圆孔、动脉导管未闭,各瓣膜形态未见异常。左肺大小4.3cm×2.3cm×1.4cm,右肺大小3.9cm×4.0cm×2.0cm,双肺浮扬试验(-)。腹部皮下组织1.0cm,脂肪厚0.3cm。腹腔见15.0mL稍浑浊红褐色液体。腹膜无粘连。肝位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0 cm,剑突下3.5 cm,肝大小7.0 cm×4.0 cm×2.5 cm,脾大小3.5cm×1.8cm×2.0cm,右肾大小3.7cm×2.2cm×1.5cm,左肾大小2.6cm×1.6cm×1.4cm,肝、脾及双肾表面未见异常。胎盘完整,胎盘大小13.0cm×12.0cm×2.5cm,胎盘切面呈灰白色,切面红白相间、质实。脐带长26.0cm,附着于胎盘中央,切面见2根脐动脉及1根脐静脉。余未见特殊。

组织病理学检验:脐动脉中膜散在灶性出血。胎盘多灶性组织坏死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多灶性绒毛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灶性玻璃样变性,多灶性绒毛血管减少,多灶性绒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灶性绒毛形态欠规则(图1A~C)。胎膜未见炎症细胞浸润。胎盘组织Warthin-Starry银染检见梅毒螺旋体(图1D)。脑水肿,脑血管扩张淤血,脑神经细胞及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灶性血管周围胶质细胞增生,灶性间质细胞增生。双肺部分间质血管扩张淤血,灶性肺泡上皮脱落,多灶性肺泡腔纤维素样渗出,肺泡内未见角化上皮及胎粪小体,支气管黏膜上皮灶性脱落自溶。双肾被膜间散在巨噬细胞浸润,大部分肾小球结构清晰,散在肾小球萎缩,肾小球球囊扩张。脑、双肺、双肾、双肾上腺、胰腺、肝、脾、胸腺、左右心室壁、皮肤等灶性自溶。

图1 胎盘组织组织病理学检验

1.3 鉴定意见

陈某之女符合因梅毒感染性胎盘绒毛膜炎致宫内窒息死亡。

2 讨 论

胎盘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可分为绒毛膜羊膜炎(胎膜及脐带的炎症)和绒毛膜炎(绒毛实质的炎症)。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占总妊娠的0.5%~10.0%,占足月妊娠的0.5%~2.0%[1],绒毛膜羊膜炎病因主要为上行感染,少数可由血行感染、临近感染灶蔓延或隐源性感染所致。胎盘绒毛膜炎通常为绒毛实质的炎症,主要累及胎盘绒毛,一般不累及胎膜;若炎症扩散到胎膜时,胎膜的炎症较胎盘绒毛膜炎轻。超过95.0%的绒毛膜炎病因未明[病因不明的绒毛膜炎(villitis of unknown etiology,VUE)],而特异性感染性绒毛膜炎主要为巨细胞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病原体感染所致[2]。

人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宿主,梅毒对孕妇和胎儿均有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妊娠合并梅毒的病例不断增加,先天梅毒的报道病例也呈上升趋势[3]。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在国内多数地区为0.2%~0.5%[4]。先天梅毒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阶段[5],可通过血液传播致脐带和胎盘病变及垂直传播感染胎儿,若不及时干预,可累及胎儿各系统、器官,造成不可逆性损害,严重时可出现流产、早产、死胎、婴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

先天性梅毒感染的胎盘可较大、坚硬、苍白。组织学上,局灶性增殖性绒毛膜炎并有坏死及淋巴细胞、浆细胞局灶性浸润;绒毛血管内外膜增生,致血管狭窄、闭塞;出现不成熟绒毛,粗大、棒状密集;出现广泛的基质增生;偶尔可见多发性小树胶肿;胎盘最后出现弥漫性纤维性变是主要特点。胎盘和脐带的组织学改变具有特征性但无诊断特异性,确切诊断依赖于梅毒螺旋体的检出[2,6]。

本例死胎大体解剖未发现明显致死性畸形及病变,组织病理学检验示胎儿组织器官未见明显致死性病变,脐带除脐动脉中膜散在灶性出血外未见其他病变。胎盘多灶性绒毛血管减少,多灶性绒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灶性绒毛形态欠规则,同时胎盘多灶性组织坏死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多灶性绒毛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灶性玻璃样变性,上述胎盘组织学改变符合梅毒感染性绒毛膜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同时本案例中孕妇梅毒阳性,胎盘组织Warthin-Starry银染检见梅毒螺旋体。综上所述,本例死胎符合梅毒感染性胎盘绒毛膜炎导致宫内窒息死亡。

妊娠合并梅毒常引起流产、新生儿畸形、新生儿先天梅毒等妊娠不良结局,甚至死胎,近年发病率逐渐上升[3]。对怀疑妊娠合并梅毒致死胎的案件进行法医学鉴定时,由于胎盘和脐带的组织学改变无诊断特异性,故应排除母体自身疾病对胎儿的影响,同时需依靠系统尸体解剖及组织学检查排除心、肺等畸形及脐带异常等其他致死性病变,与胎盘绒毛膜羊膜炎、VUE、其他非特异性病原体及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宫内感染相鉴别,依据胎盘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及Warthin-Starry银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查脐带、胎盘等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判定。

猜你喜欢

灶性死胎螺旋体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并文献复习
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国减少死胎速度仅次于荷兰
无灶性癫痫静息态功能MRI的功能连接研究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良性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手术治疗分析
梅毒螺旋体四种膜蛋白克隆重组表达和ELISA法建立的应用研究
死胎的国际研究进展
5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