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3-22李世宪张宏伟殷易钰邹华新张腾飞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胃底裂孔开腹

李世宪,张宏伟,曹 慧,殷易钰,邹华新,张腾飞,朱 肖

(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 徐州,221000)

小儿食管裂孔疝多为食管裂孔先天性发育不全所致,导致小儿反复呕吐、反流误吸及肺炎,对于较大缺损的患儿,往往压迫胸腔脏器,因此对于内科保守效果欠佳的患儿,需外科手术矫正。2008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小儿食管裂孔疝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体会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儿中男20例,女10例;8个月~3岁;本组患儿临床表现均为反复呕吐、肺炎,长时间呕吐可有体重不增或营养不良;术前均予以碘油消化道造影,见贲门、部分胃底位于胸腔内,胃食管反流明显。13例行胸片检查,膈上贲门食管处可见阴影。其中15例行开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开腹组),15例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腹腔镜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 术前积极纠正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必要时输注白蛋白、红细胞悬液,术前均接受禁食与胃肠减压,同时予以奥美拉唑抑制胃酸药物治疗。腹腔镜组:常规全麻,患儿取平卧位,铺巾,导尿。脐部纵行切开脐环,置入腹腔镜,直视下右上腹穿刺2枚5 mm Trocar,左中腹穿刺5 mm Trocar,分别置入弯钳,探查腹腔。电钩切开左肝三角韧带,游离肝脏左叶,慕丝线经过腹壁,左侧膈面进入肝下,经肝圆韧带、右侧腹壁引出,悬吊肝脏,显露膈面(图1),用LigaSure血管闭合器及电钩离断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脾膈韧带,向左上方牵起胃底部,显露食管裂孔,见膈肌食管裂孔松弛、扩大,胃底部由该裂孔向上疝入胸腔。将胃底牵拉入腹腔,电钩游离膈食管韧带(注意保护好食管右后方迷走神经),显露左右膈肌脚,游离出腹腔食管段3 cm,用2-0丝线缝合左右侧膈肌脚3针,使缝合的食管裂孔可容纳食指(图2),将食管与膈肌固定两针,胃底部顺时针方向由食管左后方向右前方包绕腹腔食管段、胃食管连接处270度(图3),将右侧胃底浆肌层、食管肌层3-0不可吸收线间断固定,包绕腹腔食管段长度2 cm。探查腹腔无活动性出血,包裹胃食管无缺血,清点器械敷料后拔除Trocar,医用胶粘合切口,缝合脐环。开腹组:全麻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右侧肋缘下做10 cm切口,逐层入腹,手术步骤与腹腔镜组一致,术毕清点器械敷料后逐层关腹。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比较

图1 慕丝缝线悬吊肝脏 图2 用2-0不可吸收线缝合两侧膈肌脚 图3 胃底经食管后包裹270度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5天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测量血常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同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即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2 结 果

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术前两组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表3 两组患儿手术前后CRP变化的比较

3 讨 论

小儿食管裂孔疝由于膈食管裂孔先天性发育不全,导致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从而出现临床症状,患儿多表现为呕吐、反复咳喘等呼吸道症状,甚至反流误吸引起化学性肺炎,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1]。术前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较严重的营养不良,以提高患儿对手术的耐受性。本组患儿术前具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术前均积极纠正。食管裂孔疝发病较隐匿,除非出现嵌顿,往往诊断较延迟,部分患儿反复出现肺炎,就诊时胸片多发现膈肌有异样阴影,本组13例患儿以胸片异常就诊,行上消化道造影均见贲门、部分胃底位于胸腔内,可见胃食管反流明显。

小儿食管裂孔疝是小儿呕吐的原因之一,新生儿期多为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一般无需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症状多可缓解;非手术治疗仍无法缓解且伴有严重并发症(如反复的肺炎、呕吐、出血等)往往需要外科手术干预。食管裂孔疝不论采取哪种术式均需解决以下问题:(1)将贲门复位至膈肌以下,同时保留一定长度的腹腔食管段;(2)将扩大的膈肌裂孔缩小,主要通过缝合两侧膈肌脚完成;(3)建立或恢复抗胃食管反流的机制,包括重建锐性His角,必要时行Nissen胃底折叠术。如存在胃排空障碍,可行幽门成形术。

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已日趋成熟,近年,伴随小儿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临床中心采用微创治疗,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食管裂孔疝的金标准[2-4]。传统开腹手术常需于上腹做较大横切口,切断较多腹壁肌层,术中显露食管裂孔、深部分离、缝合食管裂孔时较困难,加之腹壁创面广泛,术后增加了肠管与腹壁的粘连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慢,且腹壁疤痕明显,影响美观,而对于营养不良的患儿,有切口裂开隐患。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无需传统开腹,仅于腹部做4个5 mm切口,对腹壁肌层、周围组织损伤小,具有放大作用,手术视野清晰,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康复快,肠粘连程度相对较轻,已得到多个临床中心的证实[5-7]。本研究中,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小有关,仍需进一步总结、积累。

任何术式均会导致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其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基本过程与一般应激相同,而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相反应蛋白,其水平与手术创伤、应激程度呈正相关,创伤与应激水平越严重,CRP升高越明显,因此其可作为机体创伤、应激程度的评估指标[8]。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两组患儿术后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较开腹手术轻。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需注意的问题:(1)术中应充分游离腹腔食管段2~3 cm,游离食管右侧的膈食管韧带时尽量远离食管壁,以保护迷走神经,以免术后出现胃动力功能障碍、食管壁损伤甚至术后穿孔[9]。(2)游离缝合两侧膈肌脚时应宽松,早期3例患儿于术后1个月左右复发,再次手术证实由于缝合食管裂孔后,预留较大,导致复发,但也不能太紧,太紧进食后可能出现吞咽困难、不能打饱嗝。(3)胃底折叠时,文献报道360度包绕即Nissen、改良的Thal手术,其包绕范围大于180度,同样起到比较有效的抗反流效果[10-11]。本组均未行360度包裹食管,而行270度包裹,笔者认为,包裹后可重建锐性His角,也可起到防止胃食管反流的效果,同时不至于出现包裹食管太紧,导致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

总之,在腹腔镜技术熟练、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具有视野放大、更加快捷、应激反应轻、术后机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较为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猜你喜欢

胃底裂孔开腹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分析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