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法创新

2019-03-22刘蓉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高校教师多媒体

刘蓉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广汉 61830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IPAD 多种方式获取时政新闻信息,接受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但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状态带来巨大冲击,部分高校大学生出现价值观念动摇、 堕落、 扭曲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面对新的大学生思想状态变化以及学生接受信息渠道的变化,应该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将经典的思政教育内容赋予新的载体信息传播形式,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鉴于此,探究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 高校思政教育使用多媒体的教育价值

1.1 传播价值

新媒体的传播设备有手机、 计算机、IPAD 等终端信息获取设备,但核心依托于网络技术,具备信息资源广、时效性强、互联共享等特征[1]。高校大学生普遍喜欢这种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通过新媒体获取新闻资源、教育资源、交友信息等,大学生的生活圈已经于多媒体紧密结合。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利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国家政策、思政知识,可以横向拓宽信息传播面,纵向加深思政教育传播内容以及价值观的渗透度。鉴于此,多媒体在政治教育中具有横纵传播价值。

1.2 互动交流

在传统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多是采用会议宣讲、政治报告、主题演讲等方式开展思政教育。通过分析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可以发现,均为单向被动式思政教育模式,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却无法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此外,这也与高校大学生倾诉意愿低有着直接的关系。高校教师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在线辅导、论坛留言、微信交流等多种方式直接获取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变化信息,并借助网络的互联共享性与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由于互联网信息讨论中,学生可以隐匿个人身份,发表的言论也更加自由与真实,促进了思政教育工作的互动交流价值。

1.3 导向价值

新媒体已然成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主导了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如果不利用多媒体开展相关工作,将无法有效融入学生的思想状态发展当中,促进学生导向价值的提升。因此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出击,占领新媒体导向优势,利用其导向价值放大思政教育价值,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到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2 媒体对于高校学生思想状态的负面影响

2.1 侵蚀价值观念

多媒体师时代,自媒体数量众多,多种价值观信息缺乏正规媒体监督机构审核,直接渗透到网络当中,这也就给了负面思想可乘之机[2]。许多负面价值观念借助捏造的新闻、夸大的事实内容、堕落的影视动漫日渐侵蚀高校大学的思想价值观念,瓦解学生原有的价值观体系,让其失去原有的判断力,侵蚀大学生的思想。高校大学生一直以来接受的是正统的顺向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并不稳固,一旦受到社会负面价值观念的侵袭,就会出现动摇。此外,多媒体已经完全融入高校大学生中,大学生无时无刻都在接受多媒体的信息渗透,如果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念不坚定,就会被侵蚀价值观念。

2.2 网络虚拟性

网络社交已经成了高校大学生交际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内向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畅所欲言的表达个人的观点与看法。但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部分大学生已经将网络虚拟生活作为自己的全部,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交际生活当中,有些学生已经逐渐丧失了现实社交能力,逃避现实生活,诱发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

2.3 弱化探究能力

新媒体提供的信息便捷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部分高效大学生却利用新媒体查询信息资源的便捷性,直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不再积极钻研与探究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法创新

3.1 构建思政教育信息平台

高校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新媒体的传播价值,将经典思政教育工作内容,赋予新的外在结构传播形式。“创新教育,皆不相识”,利用多媒体开展思政教育仍属于创新举措,相关经验较为匮乏[3]。因此高校教师不妨模仿知名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构建思政教育平台。例如:高校思政教师可以校内网站APP,推送思政教育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思政信息。同时,高校教师可以仿造腾讯新闻推送方式,以时政信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载体,让高校学生观看新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内化思政教育内容,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占领新媒体中的价值观导向,巩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

3.2 推动思政教育改革

多媒体可以促进思政教育改革,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但前提需要高校教师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由集体宣传转化为个性化辅导,将单向教育转化为个性化辅导,才能够真正促进思政教育的开展,否则多媒体只能成为传统教育模式的外壳,使其教育价值流于表面形式,并不为高校大学生所接受[4]。例如:高校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主动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留言的方式,了解高校学生眼下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线下研究处理方案,双线联动解决高校学思想问题;高校教师也可以利用论坛发起“室友怎么相处”“毕业季的心理感触”等多个契合学生生活的讨论主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将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此外,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社交,是因为并没有真正的找到人生价值,一旦步入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剧烈变化,学生更会在网络社交中寻求“思想庇护”。因此高校教师不妨来一场线下、线上大讨论,让学生的避世思想无处可躲,积极面对现实问题,帮助学生的思想快速成长。

3.3 创新思政教育内容

对于猎奇、求新的高校大学生而言,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略有过时,因此高校教师可以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丰富思政教育的传播载体。高校教师可以组织各个专业学生,自己研究创造喜欢的思政教育方式,将思政教育问题“丢”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当中[5]。例如:中文系学生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制作成打油诗; 动画专业学生将思政教育内容制作成FLASH 动画; 数学专业学生通过统计知识另类分析思政教育重要性等等,并将思政教育信息上传到信息平台中,扩大其中的教育价值。“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猎奇求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广受高校大学生的喜爱。

4 结语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核心教育内容,对于高校学生的人格成长意义重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校教师应该秉承创新理念,利用新媒体作为教育载体,传播永不过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高校教师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