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应用大数据的策略研究
2019-03-22陈晨江苏省宿迁市图书馆
陈晨 江苏省宿迁市图书馆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将大数据技术充分应用于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管理工作中,充分挖掘图书馆海量数据的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了当前公共图书馆发展高度关注的话题,也是最具价值的。
一、公共图书馆应用大数据带来的影响
(一)对服务方式的影响
公共图书馆通过大数据深入分析和处理读者信息,不仅可以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而且还可以掌握其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公共图书馆应该重视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首先,借助大数据技术搜集大量音视频资源,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音视频资源作为馆藏资源供读者浏览;其次,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互联网中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互联网资源;再次,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定位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用户的位置,为其推荐周边的可能感兴趣的服务项目[1]。
(二)对服务模式的影响
公共图书馆传统的被动式服务模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很容易使用户产生反感情绪。然而,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公共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搭建交互式共享平台,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比如,公共图书馆课可以将博客、微信、微博、贴吧等作为交互式共享平台,在这些平台上,用户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图书馆各项工作进行评价,而图书馆主要是向用户发布阅读推荐和馆内新闻,同时,公共图书馆借助这些平台还可以搜集到用户的使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用户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从而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三)对服务环境的影响
传统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中,涉及到的数据总量比较小,图书馆只需要查询数据库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然而,大数据模式下,公共图书馆所涉及到的数据总量是庞大的,传统的信息服务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海量数据处理的需求[2]。同时,传统服务模式下,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大多由工作人员来完成,比如排架、图书的借还等;而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设施向着智能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比如,用户可以利用服务设施自己来完成图书的借还。因此,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逐渐由人工服务转变为智慧服务,整个服务环境也更具现代感和科技感。
(四)对数据管理的影响
公共图书馆处理的信息资源包括非结构化资源、半结构化资源和结构化资源三种,其中,非结构化数据主要是指用户借助互联网进行阅读时产生的语音记录和视频记录;半结构化资源主要是指图书借阅率、用户的借阅信息及个人基本信息等;结构化资源主要是指图书馆的各种数据库、电子资源和书目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关联度较低,且数据增长速度过快,阻碍着公共图书馆数据管理工作的开展;半结构化资源与结构化资源具有统一的元数据,公共图书馆只需要利用相关设备和准确的算法,就能够完成对这些数据的管理[3]。
二、公共图书馆应用大数据的策略
(一)提高技术的专业化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技术知识。首先,作为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进入知识时代后,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大部分人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并无法使用终身,因此,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为自己充电,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满足工作的需求[4]。其次,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注重自身信息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做到熟练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运用和处理的能力,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公共图书馆在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时,应该充分关注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首先,信息收集方面,要做到具有时效性,通常情况下,信息的时效性越强,其发挥的功能和价值就会越大,而如果所收集的信息缺乏时效性,其发挥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在信息收集时,还要保证信息的可靠性,重点选择那些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信息上。其次,信息传递。信息的有效传递有助于实读者间的信息共享,信息传递是信息共享的关键一环,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信息共享的整个进程,因此,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该以网络为载体,建立高效顺畅的通讯渠道,实现信息的高效准确传递[5]。
(三)提高大数据用户隐私保护能力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社交平台软件也成为了公共图书馆业务处理的重要手段。公共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信息交互中,用户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留下的数据痕迹进行分析、处理,从中发现用户的行为特征,然而,在此过程中,用户个人隐私暴露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因此,大数据技术应用中,还应该重视用户个人数据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保护,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防止用户个人隐私暴露[6]。现代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隐私,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关注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大数据技术应用与开发研究中,将数据安全放在第一位,重视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服务作。此外,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做好用户信息的保护工作,同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实施有效的信息传播,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
(四)重新明确图书馆知识服务标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知识服务已经发成为了当前公共图书馆最佳的服务模式。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改变,目前,分析和挖掘数据信息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创新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重要内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求公共图书馆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并掌握知识服务过程和用户的服务需求,同时挖掘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数据信息,对可能出现的信息行为进行科学的预测。公共图书馆必须明确其最高知识服务标准,不断完善新型知识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具针对性服务。例如,当前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已经实现了为用户提供自助式服务,用户只需要利用图书馆自助平台或手机APP就能够自主完成图书的借还,同时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图书馆自助平台和手机APP又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个人信息,为用户提供新的服务、自主推荐馆藏文献资料,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知识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的应用使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服务模式、服务环境和数据管理等均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工作中,想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就必须注重提高技术的专业化、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大数据用户隐私保护能力及重新明确图书馆知识服务标准,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和价值,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