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演唱与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合的创新教学
2019-03-22陆娅妮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陆娅妮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全球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在全球逐步掀起了研究中国文化的热潮,而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形式,但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国内遭受流行音乐的冲击,难以实现广泛性的传播,国内外音乐市场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态度差异也为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作为研究的重点对象,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挖掘多元化的现代流行演唱技巧与广西少数民族原生态演唱技巧融合的策略,创新广西经典流行歌曲的演唱方式,展现广西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使广西少数民族歌曲获得新活力,使广西传统民族音乐更易被大众所接纳和传播。
一、流行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关系
在西方音乐传入中国形成流行音乐之前,中国的音乐市场以民族音乐为主。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西方音乐不断冲击中国的主流音乐市场,催生了中国的流行音乐,年轻一代的价值观造成极大的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关于流行音乐的去留问题一度成为那个时代的热点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对于社会精神面貌的展现存在极大的差别[1]。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两种音乐的发展范围逐渐扩大,不可避免出现交叉和融合,两者的发展开始相辅相成。现在,我们能够观察到在很多的电视歌唱节目和现场的音乐演唱表演已经将两种音乐形式结合起来,一般都是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用流行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特色。
随着国内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流行音乐市场的歌手逐渐摆脱“靡靡之音”,关注少数民族音乐的歌唱表达形式,提升歌曲的内涵表达,作词人在创作时,也开始加入民族元素,凸显少数民族的风格。比如:湖南卫视的音乐综艺节目《我是歌手》,节目中很多的竞演歌手会对原创歌曲进行改编,使用民族歌曲的演唱方式或是增加民族乐器使得歌曲更具民族风味,这对台下的观众而言也是一场音乐盛宴,中老年观众反而会改变对流行音乐的看法,觉得流行音乐变得耐听,年轻观众也会觉得改编后的歌曲更加高级[2]。这种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结合使得两种音乐的生命力得以延伸。
二、流行演唱与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合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音乐文化市场,流行音乐受到广泛的追捧,特别是年轻的群体。但是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音乐作品的创作发表也走向快销,作品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市场上的歌曲也是良莠不齐,给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反观民族音乐,由于表现形式过于不似流行音乐的大众化,难以在青年受众群体中获得喜爱和关注。这种反差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广西的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保留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同时引入流行唱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适合音乐市场的音乐创作人。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院校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广西的音乐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时,教师要以广西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为基础,指导学生在了解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音乐特点和感情表达。广西音乐类院校的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广西地区的音乐元素,还会花费大量时间理解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元素和流行音乐的表达。音乐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强,必须要加强鉴赏能力的培养。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是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所形成的,其内部蕴含的文化精髓远比快餐式的流行音乐更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但是流行音乐在表达方式方面更有助于学生群体获得情感的共鸣,丰富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启迪音乐类学生的音乐表达思想,让学生了解多种形式的作品,包括作品的创作内容、情感以及演唱形式等,提升学生对多种音乐的鉴赏能力[3]。
(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广西很多音乐院校的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舞台演唱方式较为单一,束缚了学生对于多元化音乐元素的摄取,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缺乏,学生缺乏主动性,导致民族音乐课堂过于枯燥和沉闷,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少数民族音乐自身带有很强的民族性和观赏性,在课程教学中一味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和表演形式,只会使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变得僵化,也会失去学生的拥趸[4]。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到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点,通过兴趣点实现音乐教育课程的多元化,调动课堂的互动氛围,实现师生课堂的双向互动,以流行音乐带动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扩散。
(三)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除了对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传承和民族音乐表演形式的教授,还要考虑学生毕业后在音乐市场的被认可度,以期实现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因此必须让学生感知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和演唱形式。流行音乐能够在市场上迅速获得追捧,在于其歌曲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曲风的大众化,这些特征对于激发学生创作出适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化少数民族音乐产品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市场上各种流行音乐作品,无论是歌曲内容、旋律以及演唱技巧等都会给予学生新的认知,激发学生创作思维。
三、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流行演唱的路径创新
在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音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也有重要作用。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的特点,从而对其也有创新的可能性。根据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现状,如何将流行音乐演唱融入到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传播少数民族的文化,是广西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汇编广西少数民族经典流行歌曲教材
音乐教材是广西音乐高校教学的基础,现有的广西民族音乐的教学课本多是使用官方的民族音乐教学教材,在理论的教育上过于宏观,因此出于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角度考虑,应该创新广西的音乐教材,汇编少数民族流行歌曲,筛选出反映广西少数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提升学生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鉴赏能力。比如在教材中引入《山歌牵出月亮来》,这首歌曲结合了流行元素和民族风的作品,编曲中的鼓点、和声吟唱及电音混合非常好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没有任何突兀的地方,而且还增加了歌曲的层次和空间感;《壮族大歌》讲述了壮族人民追寻太阳的古老传说;《夜了天》则融入了通俗唱法,既时尚又不失地域特色。这些歌曲充分证明了民族歌曲也能成为流行典范[5]。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
随着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市场上日渐兴起,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也得传播,高校音乐课堂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要求也在提高,教师作为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主体,也应该积极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中结合流行音乐唱法的作品,深入研究该作品在市场上流行的主要原因,以及作品的精华,开拓音乐认知视野,提升专业水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能够突破传统的课本理论教学,随时列举时下流行的民族音乐作为课题讲解范例,为学生的音乐创作带来启发,转变学生对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对立的观念。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相当丰富,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唱法完美融合,提升广西音乐院校的教学质量。流行唱法融入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合是广西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广西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大经费投入,资助教师就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鼓励学生在民族歌曲的创作中融入流行歌曲技巧
少数民歌歌曲在表演时,整体的情绪收放、歌手的音色、演唱技巧等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民族音乐作品自身表达的意境才是演唱的基础。现在很多热门的流行音乐都开始在词曲中加入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词曲的创作人旨在通过意蕴丰富的民族元素提高歌曲的质量,但是如果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学生不会使用流行音乐的演唱技巧,一味依照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表达方式,少数民族歌曲的演唱也难以摆脱民族歌曲过于脱离通俗化的限制,反而以流行音乐的演唱技巧来反映民族歌曲的内涵更能够获得市场的青睐。比如经流行歌手斯琴格日乐、臧天朔等演绎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此歌是广西最具地方特色的经典民歌,臧天朔在对歌曲进行演绎时从乐器编配和唱腔上进行了改编,并且加入了很多的流行元素,使歌曲兼具流行和广西地域特色。
四、结语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虽然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但是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态唱法难以获得青年一代的喜爱,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面临困境。因此,在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在以少数民族文化音乐元素为基础的同时,要积极对音乐教学课本进行改编,大量汇编广西少数民族经典流行歌曲教材,教师也要带头吸取和传授流行音乐中的精华成分,鼓励学生在民族歌曲创作中采用合适的流行音乐演唱技法,更好的传承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