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广播编辑记者的转型发展
2019-03-22陈雄飞新疆阿克苏地区广播电视台
陈雄飞 新疆阿克苏地区广播电视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对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对于传统广播媒体来说,融合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与移动互联网如何从“想加”变为“相融”,是广播媒体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而媒体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广播媒体的编辑记者在新的传播生态下必须积极转型发展,才能推动广播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全媒体时代广播编辑记者转型的必要性
广播媒体自20世纪20年代初衍生以来,经历了电视、互联网的冲击而逐渐演变为一种补缺式的、背景式的媒体而存活下来。如今,传统媒体经受了数字传播的再次冲击,传播媒介的旧有分工被重新定义,广播若不寻求变革,则有被替代的危险。作为广播媒体从业者的编辑记者必须积极转型,拓宽发展空间,才能适应新的竞争格局。
(一)全国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要求广播编辑记者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求,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做强做大主流舆论,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因此,广播编辑记者转型发展,建设全员媒体是大势所趋。
(二)传播生态的改变需要广播编辑记者转型。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广播媒体提供了微信公众号、微博、APP客户端等生存形态,广播媒体可以不再局限于电波介质,实现全媒体发布,这种新旧媒体的融合也需要作为广播主体的编辑记者尽快转变角色。
(三)广播媒体的自身发展需要广播编辑记者转型。满足用户需求、开放用户体验、关注用户感受,这是当下广播媒体建设全媒体所要努力的方向。在此背景下,广播编辑记者的工作状态也就必须发生改变,由单纯的“传声人”变为全媒体时代的广播需要复合型人才。
二、全媒体时代广播编辑记者转型发展的途径
(一)树立全媒体发展理念
全媒体时代,在媒体融合的发展中,广播媒体已经挺进深水区。广播媒体要深刻变革,关键是观念的深刻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广播编辑记者理念的改变。编辑记者要转变发展理念,主动作为,要抛弃高高在上的固有理念,发展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从全媒体角度考虑专业工作,学习用新媒体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力争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提升全媒体新闻素养
全媒体时代,广播编辑记者要认清媒介发展趋势,提升自己适应发展的综合素养。一要提升政治素养。在自媒体勃兴的今天,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广播编辑记者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感性,增强政治洞察力,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承担主流媒体教化育人的社会责任,引导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要提升专业素养。全媒体传播对于广播编辑记者的要求已经突破单一的音频形式,这就需要编辑记者掌握全媒体传播技术,具备全媒体传播能力。也就是说,编辑记者除了要掌握传统广播的采编技术外,还要掌握大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掌握数字化采编传输工具的应用技术、掌握文字、图片、动漫、H5等新媒体产品的制作技术,尤其是在媒体可视化发展趋势的今天,掌握精良的短视频、微纪录片等的拍摄、剪辑、制作技术。三要提升道德素养。全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的门槛越来越低,新媒体平台上信息快速传播,“把关人”角色缺失,作为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有责任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为用户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三)提高全媒体创新能力
不论媒体技术如何演变,媒体的属性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编辑记者还是需要靠优质的内容去打动用户,凝聚人心,因此,提升全媒体的创新能力是编辑记者转型发展的根本。一要创新内容,提高产制能力。编辑记者要根据全媒体时代用户“碎片化”的信息消费需求和“浅阅读”的收看收听习惯,生产制作短小精干的微广播产品,形成优质内容,提高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二要创新形式,立体化传播。编辑记者要根据不同传播渠道的特点探索新的节目类型,形成灵活多样的新媒体产品,增强“PGC+UGC”内容生产。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微视频《五年生活舞成诗》,就是通过芭蕾舞与追踪动画技术结合来展现内容的,受到广泛好评。三要强化互动,注重用户体验。全媒体时代,用户需要与媒体产生共鸣,或找寻信息,或在活动中增进参与感,作为媒体与用户之间桥梁纽带的编辑记者就需要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自己的互动能力,为用户提供忠实服务。中国之声微信推送的《好好学习个人专属表情包制作器》利用人脸融合技术,让用户生成专属表情,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
三、结语
广播媒体的全媒体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创新过程,对编辑记者而言,是一次艰苦的创业征程。广播编辑记者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自我创新、转型发展,才能不断增加用户黏度,增强广:播媒体作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