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创新进展
2019-03-22陆懿防城港市广播电视台
陆懿 防城港市广播电视台
在信息技术的强大推动下,极大地促进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而这对广播新闻评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已经成为了相关行业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在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广播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可以将信息获取渠道拓展开来,促进新闻消息的顺利推广,为提高收听率创造有利条件,获得听众较高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确保广播新闻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为广播媒体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分析
(一)参与平等性
新媒体的进入门槛和使用成本并不高,受众所消耗的经济成本比较低,所以使用新媒体的人数比较多。新媒体的参与性,可以带给受众平等的身份,给予了各个人自由发声一定的权利。基于此,可以看出在广播新闻评论方面,听众与节目主持人在线互动比较显著,在主持人针对某一问题提出疑问时,受众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积极参与到意见发表过程中来,这时,对于参与节目互动的受众,可以将身份上的平等性充分体现出来,并使互动的过程变得极其隐秘,防止当事人出现任何顾虑,最大程度地给予当事人表达自己真实想法提供一定的保证。
(二)自主选择性
基于网络媒体视角,对于受众而言,在信息的选择性和主动性等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广播媒体的听众,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评论节目,充分激发出受众接受信息的主动性,发挥出媒介的主体性地位。其中,要注重分析受众媒介素养的问题,如果受众的媒介素养比较低[1],并且媒介内容辨别能力严重缺失,无法对思想和信念的方向进行充分掌握,也很难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的强大推动下,广播听众必须要保证自身的信息素养,形成完善的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从而确保新闻咨讯获取的价值性。
(三)反向影响性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助于对单一化的传播模式进行了应用,也就是说,广播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对新闻播报具有较高的重视程度,但是听众在被动接收信息过程中,处于被动化的局面。因此很难表达出听众的个人意见,无法反映在广播媒体方面。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出现以后,广播媒体所设置的节目,听众可以积极参与,而且为了给听众表达意见提供便利,也开通了意见箱,在广播台受到听众的意见以后,节目的制作者,会对用户原创内容进行反复加工的整理,进而将其纳入到相关节目的制造过程中来。所以说,在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方向和内容方面中,听众反馈的意见是必不可少的。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注重推动媒体融合
在新媒体时代下,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在创新过程中,要对新媒体新闻评论的创新思路进行借鉴,加强新媒体的传播平台的应用,针对受众的热点资讯,及时进行播报和评论,基于评论视角,确保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制作内容的质量[2],人们可以进行接收、转发以及评论等,实现多次互动,确保良好的影响效果。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要提高对节目的内容质量的高度重视,加强议题的设置,确保听众积极参与进来,从而给予节目收视率一定的保障。
(二)拓展新闻来源
基于新媒介环境视角,广播电视台要加强与多方的合作,比如新媒体机构、传统媒体等,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维护好受众的权益,确保与受众不同需求相符。比如在网络媒体上,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要开通栏目,使听众可以对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进行发表,而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方,在节目中,及时回答听众的热点话题,将其困惑进行解决,将教育和引导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加强新闻监督
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可以与人们的实际需求相符合,但是由于低俗新闻现象比较显著,比如传统媒体出于迎合受众的需求,对关注度较高的节目进行了设计和制作,但是其质量难以保证。基于媒体效益视角进行分析,其短期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基于长远发展视角,会对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造成影响[3],也极容易误导听众,不利于听众良好的价值观的塑造,从而体现在思想和行为的不规范性方面。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出现以后,要注重监督广播新闻评论,不断提高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新闻传播活动的阳光运行水平,防止威胁到听众的切身利益。
(四)注重节目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
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必须要确保节目内容与亲和力和感染力要求相符。尤其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来说,要保持既定的理性,防止出现不良传播方式,避免对听众造成误导。
三、结束语
总之,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要确保选题的新颖和内容的精选,而且还要与听众对节目的收听需求相符合。其中,在创新发展策略中,要将注重推动媒体融合、拓展新闻来源、加强新闻监督、注重节目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强化互联网思维等措施落实到位,为节目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维护好听众的权益,为节目收听率的提升创造条件,更好地顺应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