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初探
2019-03-22陈孚沈阳广播电视台
陈孚 沈阳广播电视台
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多种媒体形式快速兴起,而短视频作为最受大众欢迎的媒体形式,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过六亿,用户使用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基于此,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扶贫成为可能。
一、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简介
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是指贫困地区的用户通过快手账号,录制、上传家乡的土特产、自然风景以及风土人情等,利用快手平台给予的流量支持,扩大短视频信息的传播量,从而让广大用户了解到贫困地区的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快手平台直接购买当地特产商品,也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当地的特产销售。目前,开展“短视频+扶贫”项目的平台主要包括快手、抖音以及西瓜视频等,本文选择快手平台展开研究,主要是考虑到快手平台的定位是记录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其用户大多是三四线城市或农村地区的普通劳动者,更适合开展“短视频+扶贫”的研究主题。
二、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一)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的主要优势
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的主要优势在于加强了贫困地区的用户与外界的沟通。短视频平台以极低的门槛吸引了很多贫困地区的用户,短视频对于拍摄要求、拍摄技巧的要求很低,让普通劳动者参与进来成为了可能。此前,贫困地区的人民缺乏与外界沟通的意识,往往仅仅依靠摆摊、菜市场等传统方式宣传特产,变现效果差。而短视频平台打破了阶级鸿沟,给城市用户提供了一个了解贫困山区土特产和自然风光的机会,一来满足了城市用户对于自然产品的需求,二来帮助贫困地区的用户售出更多特产商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带动某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低成本的“短视频+扶贫”。
(二)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的劣势
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的主要劣势在于变现能力有限。大多数消费者习惯于在天猫、淘宝等专门的购物网站购买商品,因为对短视频平台中的购物链接不够了解,因此对其不够信任。基于快手平台的扶贫变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短视频发布者直接将商品导入电商,消费者直接购买土特产,直接变现;第二,快手用户可以通过开直播的方式赚取流量费用,同时能够扩大账号的影响;第三,消费者直接去视频展览地旅游,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是,鉴于短视频介绍的产品质量没有保证,消费者很难完全信任,导致购买力不强[1]。
三、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存在的问题
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短视频的同质化严重,缺少创新性。现有的短视频大多有相似的套路和模式,创作内容以模仿为主,容易造成消费者的审美疲劳。短视频的同质化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同用户销售商品的方式相似,诸如卖水果或蔬菜,大多是去果园或菜园采摘,对着镜头直接品尝,缺乏新意;第二,同一个用户所创作的短视频相似度很高,消费者没有耐心也没有必要看完全部短视频,即可了解该用户的基本情况,而这流失了大量商机[2];第三,短视频平台采用无限推荐模式,消费者在短时间内被迫看到大量视频内容,而基于相似度推荐原则,消费者看到的内容大同小异,容易导致消费者缺乏注意力,产生审美疲劳,影响商品销售效果,从而影响扶贫效果。
四、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解决方案
针对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存在的劣势以及同质化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一方面,贫困地区的人们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媒体技能培训,导致制作的短视频质量不高。为此,村委会可以开设专门的自媒体运营培训,着重教授如何吸引粉丝、如何进行商业变现等;另一方面,同一地区的商品可以集中售卖,再逐一分红,由相关组织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开展组织化运营,培养大局意识,以增强整个地区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人气和影响力,同时还能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进一步促进扶贫工作。
五、结语
预计到 2020年,我国的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新型扶贫方式,采用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方式,对一些拥有土特产、特色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的贫困地区来说,这种门槛低、能够放大优势,弱化劣势的销售方式,能够帮助贫困用户更方便地售卖特产商品,还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