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热闹背后的深层思考
2019-03-22陈丽婕广西新闻网
陈丽婕 广西新闻网
一、媒体融合的“热闹”
(一)从媒介融合到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担任着国家与民众的沟通纽带,是民众获取新闻信息的唯一途径,在民众中拥有着较高的公信力。而新兴媒体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民众提供更为及时的新闻信息,信息内容更为全面,在民众中的影响力迅速扩大,严重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地位[1]。
媒介融合是指信息传播载体的融合,而媒体融合是指传播信息的社会组织的融合,可以说,媒介融合是媒体融合的前提条件[2]。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媒介融合,可以帮助传统媒体借助新兴媒体的传播载体,对自身的新闻信息媒介进行创新,从而扩大传统媒体对民众的吸引力,抢占新兴媒体的市场,实现传统媒体的部分突破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打造具有更多形态、更具竞争力的信息传播组织。
(二)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
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生产、传播、营销的突破式发展。
在信息生产过程中,传统媒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这就给信息的时效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民众的信息获取效率[3]。媒体融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缩减信息的生产时间,提升信息的生产速度。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民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媒体融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多渠道传播,民众可以自主获取信息,提升了民众的地位。
在信息营销过程中,媒体融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的整合,在平台中,媒体可以依据民众的实际需求,为民众提供更为精确地信息推送和服务。
(三)从局部到整体的融合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可以从局部出发,进而逐渐扩大融合规模,从而实现媒体的全面融合。
在纸媒方面,《人民日报》已经成功实现了自身的突破,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信息内容上完成了共享。由《人民日报》的成功案例可以为其他纸媒的发展提供先进经验的指引,从而加快纸媒与新兴媒体的融合。
在电视方面,中央电视台也通过融媒体平台的建立,初步建立了新媒体传播体系,大大增加了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实现了自身的突破,为其他电视媒体的发展树立了榜样的力量[4]。
在通讯社方面,新华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打造出数个融合报道品牌栏目,受到了民众的一致认可,为通讯社媒体的突破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二、媒体融合的深层思考
(一)没有突破传统媒体束缚
相对于新兴媒体而言,传统媒体一直扮演着国家传声筒的角色,其政治色彩较为强烈,内部结构较为封闭。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媒体高层领导大都担任一定的政治岗位,传统媒体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力度较小。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面对新兴媒体冲击下的产物,由于传统媒体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中受传统工作理念束缚,对媒体融合的认知不足,导致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例如,部分纸质媒体面对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只是将传统的新闻内容复制到互联网平台中,完全没有考虑到民众的实际需求,无法向民众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影响民众的阅读体感[5]。在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媒体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对媒体融合的认知,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深入分析民众的实际需求,生产出民众感兴趣的热点内容,从而为民众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
(二)配套机制不够完善
为保证媒体融合工作的贯彻落实,媒体应加快配套机制的建立,从而为媒体融合提供保障。媒体融合进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阶段型的进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共同配合。为实现各环节的共同协作,需要媒体工作人员依据媒体融合过程中的实际状况,不断对配套机制进行完善。现阶段的媒体融合工作,仍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媒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各环节之间衔接不畅,给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带来严重的影响。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对互联网技术的认知不足,导致其对自身的工作水平产生了质疑,从而降低了媒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甚至出现媒体工作人员流失的状况,给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进一步降低了媒体融合发展的速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不能只关注热闹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分析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从而为今后媒体融合工作的开展提供正确方向的指引,进而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