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符号运用角度看文化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的创新之处

2019-03-22赵明丽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故宫文创符号

赵明丽 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

近年来,文化综艺节目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既响应了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号召,也满足了时下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新型的节目生产形式。文化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是为纪念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5周年而推出的纪录片《紫禁城》的阶段性成果。此前,故宫通过《国家宝藏》进行“国宝展览”,在全国观众面前揭开了几丝神秘面纱,《上新了·故宫》是第一次允许摄制组进入其中拍摄综艺节目,并且展示了多出未开放区域,以“创新”+“故宫”的模式,受到观众的热捧。

一、《上新了·故宫》中的符号运用

在符号学中,存在着索绪尔的二元关系(能指与所指),也有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提出的三元关系(符号形体、符号对象和符号解释)。符号学理论的建构一直在不断延伸与拓展,早已成为跨学科理论研究。本文将从语言符号及非语言符号两方面对《上新了·故宫》进行探索分析。

(一)语言符号

在《语言学纲要》一书中写到,语言符号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语言是人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但并不是唯一的体系,动作、表情、体态、音声、图形、图片、影像等,都可以起到符号的作用。(1)

1.节目中的拟人化配音

《上新了·故宫》中最突出的配音是那只萌胖又知识渊博的“御猫”,给它配音的不是浑厚沧桑的男低音,而是充满童趣、音色清亮的童声。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故宫是皇帝的居所,国之重地,它厚重、神秘。但是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凭借出其不意的文创产品吸引了全国老少,在文创产品中,皇帝也开始卖萌。沿袭这样的风格,《上新了·故宫》中,也加入了这样的形象化元素,那就是御猫鲁班。鲁班的角色定位是故宫中的居住者,见证着历史的兴衰。在宏观的平淡叙述中增添一丝生动与逗趣。它可谓是移动的故宫小百科。例如,在说到乾隆皇帝编纂《四库全书》一事,镜头切换到真实的故宫猫作为过渡后,鲁班说“修建皇家藏书楼的时候,乾隆爷特别下旨,就照着江南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来修吧……”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故事性,充满童真,听来颇为妙趣。

2.节目中的同期声

节目中的同期配音,主要由周一围完成,他在节目中有双重身份: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和乾隆皇帝的扮演者。他的配音部分,以他作为参观者和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叙述,在传达知识的同时带领观众去探索故宫的奥秘,稳重中包含着敬意。

此外,还有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们。他们是最了解故宫的一群人,如祝勇、朱赛虹、林姝、王志伟等工作人员。每一期有设定的主题,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带领开发者探索故宫奥秘。他们是专家,是答疑解惑者,是故宫知识的解说者。他们的语言是平实的、真实的。例如,在谈到摛藻堂内皇帝的书房时,工作人员王志伟说到现今的屋内结构从未改变,这一确定信息是从文献《日下旧闻考》中考证而来。故宫工作人员这一部分的同期声,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凭实据,在交谈中看似随意却又严谨地传递着故宫文化。

3.节目中的精致字幕

节目中的字幕以黄色为主调,搭配着竹子或水纹线,不仅美观,而且颇为细致。例如,在《紫禁城里的书城》一期中,给不常见的“摛”字注音,在对书架进行命名和空间摆放时,字幕配合空间显示出文字,让观众产生立体而形象的感受。此外,对于因为光线不足而不能特别突出的牌匾、对联等实际文字,字幕会进行特别书写,既弥补了光线问题,也再次突出强调其文化性。

(二)非语言符号

传播学中说,非语言符号大致可分三类:副语言(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体态符号(动作、表情等);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号。(2)在故宫中,每一个物件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作用,它是物化的,也有着程式化、仪式化的影子,如鸱吻、九龙壁、宫殿前的水缸等。在这里,脚下的任一泥土都承载着太多的故事。

1.文创产品的元素符号

龙的形象在故宫中是独特的存在,它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就是典型的符号。紫禁城的龙纹无处不在,象征着至尊,“九龙坛”这一文创产品提取了“龙”元素。此外,同期还有八件提取了故宫不同元素的文创。《乾隆的秘密花园》不仅让我们知道了乾隆对于江南的喜爱程度,更让观众了解到乾隆的才华横溢,摘取竹林诗意,设计出“雀鸟缠枝美什件”;《百年前紫禁城的演出》,利用戏楼和戏服元素设计成“畅心”睡眠系列家居服;《紫禁城里的书城》,根据文渊阁的色调设计出“山海文渊·文具包”……这些文创产品有故宫文化为依托,有故宫元素做点缀,可谓是带有故宫文化的具体符号。

2.探寻故宫的人物符号

“故宫兄弟”邓伦和周一围,担任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二人角色性格不同,邓伦负责探索问题,周一围则主要演绎皇帝的故事。每期节目有特定的主题和相关的嘉宾,所邀请的嘉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参与过宫廷戏的拍摄或相关角色塑造。如曾经饰演过孝庄皇后的宁静,参演《末代皇帝》的邬君梅,饰演过雍正皇帝的陈建斌等。若是单纯地逛故宫,难免会使得节目过于平淡无趣,加入相关演员的表演,不仅能拉动收视率,也能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因为在这些演员的身上早已有了某些符号化的标签,例如说到雍正皇帝,有人会想到陈建斌,提到晴格格,观众会想到王艳。他们的出现,无疑让观众更加期待,无形中他们便成了故宫代言人。

二、《上新了·故宫》中的创新碰撞

这是对于文化综艺的一次新的探索与实践,是让故宫走入更多年轻人生活的新举措和新尝试,无疑,《上新了·故宫》是成功的,做到了让故宫文化活起来。多年前,纪录片《故宫》呈现出的是沧桑与厚重,让观众感叹故宫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高高在上的,恢弘又难以触碰。《上新了·故宫》加入了综艺的形式,让文化更具有趣味性。但由于其“综艺节目”的本质属性,尽管文化类综艺节目内容和主题看似属于“精英文化”,但其本质上又属于大众文化。(3)如何让受众在愉悦的观赏中获取文化知识,让其喜欢上相应的文化,这是一大难点,也是一大亮点。“精英文化”的受众面是小范围的,但文化是属于大众的,普及传统文化是国之大计,树立文化自信是文化宣传的最高目标。

故宫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符号。从明朝至今将近600年的历史,让它带有历史的厚重感;珍宝之多,未开放的区域之多,让它带有浓浓的神秘感;在21世纪的今天,它迎来了新的阶段,以新鲜的姿态面向大众。浓厚的文化内核,新鲜的探索形式,还有AI智能研究机器人阿尔法蛋,以活泼的、现代的方式去重新演绎传统文化,这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上新了·故宫》是历史与时代的碰撞,从节目形式到最终成型的文创产品,都彰显着它的“年轻”魅力。

三、结语

《上新了·故宫》以“看故宫活起来,解锁你的创新力”为海报宣传语,将“创新”融入于节目与创作之中,文化宣传、经济效益、知名度与魅力值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不再仅限于宫墙,而是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走入故宫,融入了故宫符号的文创产品更是实现了“把故宫带回家”的愿景。“故宫热”的现象,追根溯源乃是故宫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把握潮流,挖掘内在价值的产物,在下一个600年,相信会有更多的上新之作。

注释: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P36.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P37.

(3) 刘晓萍.文化传承语境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话语策略分析,中国电视[J],57.

猜你喜欢

故宫文创符号
陶溪川文创街区
学符号,比多少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雪中故宫
“不落灰”的文创
“+”“-”符号的由来
铧芯文创
变符号
故宫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