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2019-03-22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团会员活动

莫 毅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肯定了高校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社团所固有的自治性、灵活性及实践性等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的抽象、枯燥形式,学生通过与前辈和朋辈之间的思想碰撞、交流,深入实践,在做中学,把思想政治理论和工作职责、个人成长结合起来,不断内化为积极的思想道德观念。同时,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社团活动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符合他们的学习生活实际,推进学习、思考和运用贯通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舞台,促进其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同时每一次有益的社团活动也是一个群体合作的过程,学生突破了层级性的人际壁垒,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下,通过竞争与合作展现自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社团提供了与传统教学不同的平台,体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发挥,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力载体,是传统课堂的延伸。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学生社团是一个由共同志趣而形成的组织,汇聚了多元思想观念。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使得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思想观念得到深化。学生社团自发组织,自主规划和发展,体现出其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培养了其沟通协调、组织策划、化解风险矛盾等能力,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此外,社团还提供了很多实践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进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使其更加明确奋斗目标,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新时期社团发展面临的困境

目标定位是社团发展的标向与推动力,内部管理机制是社团正常经营运行的支撑与保障,而活动质量是社团的命脉与特色。

(一)社团发展定位不明确

近年来,高校社团的蓬勃发展,逐渐引起高校的重视,但是其对社团的引导及管理力度很低,发展定位极不明确,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校学生社团的对口管理是校团委,主要承担着团委会和学生会两部分的工作,而对于社联会一般视其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补充,相关的管理措施未能形成或难以落实。其次,作为一个学生群众性组织,社团的发展仍然需要指导教师的参与,虽然各高校也为社团配备了指导教师,却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指导教师缺位现象极为普遍。而学生由于自身素质及其对社团单纯是学生自治组织的错误观念也造成了其与指导教师联系积极性不高,出现架空指导教师的情况。再次,学生社团建设中遇到了经费不足、活动场所不固定、设施设备匮乏等问题,社团发展缺乏物质保障。社团经费主要来自学校拨款、会费、社会赞助三部分,相对于团委会和学生会,学校用于发展社联会的资金很少,而学生的能力有限,很难获得社会资助,社团活动经费极为紧张。同时,缺乏必要的场所和基础设置,造成社团活动的混乱,导致其对正常教学资源和空间的挤占,甚至会增加外出活动的安全风险。总之,缺乏准确定位造成了社团发展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支持力度小,开展活动盲目,重复性强等,社团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不规范

首先,社团宗旨不明确。社团宗旨是社团发展的路标,缺乏对宗旨的领悟,在宏观上难以把握协会的发展理念,不能形成明确的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该社团独有的文化,培养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微观上很难通过社团的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社团的内涵,凝聚社团发展的优势。其次,新老生的更替使得会员的流动性很大,社团特色的继承和发展易出现断层、动力不足、发展停滞的现象。据了解,大多学生都只在大一参加社团活动,之后除了社团干部,大多大二的学生都脱离了社团组织。较大的人员变动阻碍了社团活动、计划、思想的深化,朋辈的引领作用弱化,缺乏对以往实践经验的沉淀、总结和提升。再次,社团干部素质不高。负责任、强能力的干部与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高校社团的会长团大多由二年级学生组成,理事团大多从新会员中选用,这些人对社团的理念理解不够,且缺乏经验及必要的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承,这容易造成社团发展的断层。此外,作为协会管理运行的辅助机制,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未能落实相应的管理服务和协调能力。尽管由社联对协会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协调社团活动的开展,但是由于缺乏得力的章法,且对社团活动的了解不够,往往不具备相应的管理干预能力,服务功能大打折扣。

(三)社团活动质量低

首先,社团活动出现片面追求大和响亮的倾向。由于社团干部、社团会员的更替比较频繁,学生很难深入剖析问题,围绕社团的核心宗旨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因而社团的活动质量不高,老调重弹,很难适应新生代大学生的需求。其次,社团活动的会员参与度低。社团活动片面注重名声大和吸引眼球,未能切实地从社团的宗旨及会员的切实利益出发,没有履行其在招新时的承诺,背离了会员是社团核心的根本原则,导致会员对社团失去信心,活动参与热情低。同时,会员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对活动的了解不多,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受到挫折而逐渐地脱离组织,活动的组织与会员的实际利益脱钩,社团活动因而失去了现实意义。再次,社团活动缺乏创新。由于社团缺乏内部有效的传承和教师指导,社团活动大多照搬原有的模式重复进行,不做思考和总结,使社团活动的开展陷入了死循环;个别会长团及理事团出于谋求干部经历的功利心,也怠于探索社团发展的新路子,而把社团的常规和特色活动视为完成任务,导致活动主题不鲜明,策划组织混乱的现象;个别性质的社团活动出现了公益性、实践性扎堆,而有些社团招新难的情况,特别是理论性社团,本科生由于水平的限制,对理论研究的认可度不高,而活动开展难以演绎社团的宗旨,难以积淀成果,出现了社团活动粗浅泛化的倾向。此外,社团过度社会化状况堪忧。社会合作给社团带来了必要的扶持机遇,但是过分的社会化容易引发社团的功利心增强,致使大学生的思想利益化;还会导致有些社团忽略其宗旨,本末倒置,为了扩大自身影响及满足赞助商的需求,盲目承办大型活动,片面追求场面热闹,迷失了协会发展的方向,过分的商业化破坏了校园和谐的文化气息,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三、大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一)更新观念,加大扶持力度

大学管理层关于学生社团如何定义、如何定位的理念是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学生社团是活跃青年学生思想、延伸第一课堂、文化育人的有效载体,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学校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其隐性教育功能,将其纳入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主观积极性,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学术科研和社会公益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毅力。同时,学校应给予社团相应的政策、财力和物力的支持,以保证社团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完善社团考核奖惩制度,定期对表现出色的会长、社团和相关人员给以相应的奖励,鼓励学生积极谋划社团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物质支持,由校方统一组织,加强校地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为社团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和力量支持,提升社团的专业发展水平。此外,要不断完善社团指导教师聘任、培训及激励制度。采用公开招聘和学生自主联系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专业背景、组织能力和性格特征等进行评估,选择有一定专业水平、热爱学生活动的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者,并对其进行社团运行的相关培训;完善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统计其参与社团活动的次数,审核其指导社团发展的成果,从而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鼓励,使其不断明确责任,保持引领社团发展的热情。

(二)理顺关系,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首先,选优配强社团会长。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严格把好社团干部考核关,在尊重社团成员意愿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愿竞选。确定候选人后,再由社团挂靠的二级学院社团联合会组成选拔小组,对其进行考核,最终选出合适人选。其次,学校应建立科学严密的管理系统,组成专门的监督管理服务机构,对社团的长远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对具体活动进行跟踪反馈,对社团的传承及深化工作进行指导,对规章制度落实进行监督。其次,提高学生社团干部素质。社团干部是学生自治组织的带头人,在社团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思想状况、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等直接影响社团的健康运转。因而,要不断培育社团的团队精神,畅通会长团、理事团及会员之间的沟通机制,增加组织凝聚力,提高社团运作整体效能;要拓宽培训的渠道,为社团干部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并定期进行考核,以提高其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要创造实践机会,提高社团干部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更多合适学生参与的实用性活动。

(三)守正创新,深耕社团特色

围绕着社团的宗旨,以会员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回应时局动态问题,守正创新,才能维护社团的长远利益,实现社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摒弃带有功利性的一味追求热度的做法,不断更新社团经营的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品格塑造,积极沉淀,通过扎扎实实的耕耘,推进社团的内涵式发展,真正从发展的理念、服务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赢得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从而真正统一会员的思想,凝聚发展的力量,打造一批具有推广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社团的特色品牌。

猜你喜欢

社团会员活动
缤纷社团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会员之窗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