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素养研究

2019-03-2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育人素养

刘 坤

(长春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130022)

教师素养,又称为教师专业素养,是对教师作为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的要求,是“教师拥有的有关教学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教师素养是以一种结构形态存在的,是从教师必须要承担一定的任务或担当一定的角色出发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素养的形成和提升需要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融合共生。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多有阐释。国外的教育学家倾向于从课堂组织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来分析教师的素质。我国古代的教育学家提倡“才”“德”二分,包含知识和品德两个维度;现代的学者提出从“教师的知识、教师的能力、教师的理念”三个方面来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三个方面最终奠定了当代教师素养的内核。教师的能力、知识和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所培养出人才的质量;无论是思想引领还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引领,教师对学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时代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和专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自我完善,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还必须依托可行的评价体系,接受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培训。

一、教师素养的内核

1.教师素养是被忽视的时代要求

教师是为教育而产生的职业。人类需要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人。在生活节奏变快、生存压力变大、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如同井喷的天,高校教师更加注重各种各样生产知识的传授,这似乎背离了教育工作的初衷;而在提升教师素养这个问题上,也主要聚焦于教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手段的翻新。高校教师这种状况的后果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知识和能力的传授问题。

2.教师素养的形成是有序的

由于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导致今天的高等教育无法与科学知识剥离。社会对大学的期待值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在世人眼里,学校就是讲授知识和技能的,与教育人根本不相干。大学教育确实就是这般模样,所有家长对孩子的期待都是学业上的提升。至于别的变化,大部分家长的感受不是很强烈。这说明社会对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期许集中在教学上,这是对高等教育的扭曲,也是我国教育问题之所在。

从学前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教育的成分逐渐减少,知识技能的成分逐渐增大,对教师素养的要求逐渐淡化。从对大学教师的评聘来看,科研能力决定一切。就高等教育而言,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期待孩子成为专业人员或者科学家,只是寄望于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人格健全并能独立生活的幸福的人。目前的大学教育并不能满足家长的愿望,进而造成一种教育危机。所以,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是有顺序的。我们有理由把教育素养放在首位,要求教师首先完成教育工作,其角色首先是教育者,然后才是知识的研究者、科研者。而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探求上。

3.教师素养是情怀和能力

把大学学习等同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是自我设限。所以,学生在大学阶段最需要接受的是教育。教师专业上的引导固然重要,教育人才是教与学的根本。

如何育人?教师只有具备教育情怀和教育能力,才能够育人。要理解受教育者在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困惑和挣扎,理解受教育者在大学学习中承受的外界压力和内心纠结,设身处地为受教育者着想,切实关心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这就是教育情怀。教育情怀是怀着深深的感情,带着爱心、欣赏和发展的眼光去辅助学生成长。

要充满爱意地干预学生精神世界的构筑,充满爱意地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向,这就是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我们考查一位教师是否胜任高校工作的首要条件。教育能力是师生精神世界是否有交流的关键,是人文精神在师生关系上的体现。没有人文意义的大学教育是失败的。

教育情怀和教育能力是教师素养的关键部分,没有教育能力的教师无法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干预,没有教育情怀的教师缺少对学生的理性热爱。在此前提下,仅有教学知识是无法成为合格教师的。

二、教师素养的表向问题

1.教师的主体意识缺失

教师的发展都聚焦在职业化的教学工作上,对育人的关注度极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覆盖了大学课堂的全部,也是大学教师日常工作的全部,以致教师认为教学工作是教育工作,教育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和发扬、突破和创新。

2.教师学习主动性缺失

高校教师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实践锻炼,没有行业压力下的精益求精意识。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的总结大多局限在自身所学,对个人素养提升的规划和目标并不清晰。目前的状况表明,高校教师没有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素养。

3.教师创新意识缺乏

教师的创新意识包含科研意识的培养和精神意识的构建。科研意识的创新促进教师知识构建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科研的成果中吸纳知识,指导具体的课程实践。就现状看,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对教育科沿课题的探究不深入。精神意识的创新指导我们精神世界的构筑,知识是工具,能力是途径,精神世界是育人教育的根本。教师的精神世界在影响力上远超过教学功能,著名的教育家往往不单是能力超凡的教学者。目前,大学教师缺少研究如何提升自身的科研意识和精神意识的主动性。

三、提升高校教师素养的策略

1.加强思想建设,提升专业水平

高校教师的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所以,高校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鲜明的优秀道德品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对教师思想道德的评价,从学生、同行、人事领导等多个层面对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评定和考核。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思想道德培训,向全国优秀教师学习,做立德树人、行为人范的好榜样。

在教学水平上,要从深层次考虑教师专业发展,不能把思路仅限制在技术层面上。高校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善于吸收新的知识信息并传达给学生,除学校层面的集体培训外,建议教师特别是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学历深造。学历深造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应课程和学科研究的专业训练,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可以获得“人”的发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此外,要积极开展教学交流活动,鼓励优秀教师总结教学体会并与大家分享,进行相应的教学教法改革培训,进行讲课比赛和集体备课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程培训,争取进修机会,加强业务能力培养。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进教学工作,学习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2.构建管理机制,实施量化考核

教师素养的提升关系到所育之人的质量。如何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成为高校热议的话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对此,各高校都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特色鼓励机制,从思想政治工作到学科建设,从校内培训到校外访学到网络学习,都实现了有效激励,多维度地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当务之急是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维系高校的迅速发展,鼓励教师素养的不断拨升,促进教学质量稳中求进,进而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就目前情况而言,管理机制要向一线教师岗位倾斜,充分调动教师教学育人的积极性,把教学质量的评价独立于科研水平的评价之外,并将其列入教师量化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中,使教师热爱教学,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育人水平,激发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强化科研意识,提升专业知识

教研和科研都是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最前沿的知识丰富课堂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研究之路很艰辛,要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做好素材积累,强化教科研意识,将所讲授学科与自身的专业发展、教研科研结合起来,将教学热情转化为教育能力。学校管理层要在外部环境的建设中为教师创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围,内部鼓励机制也要逐步健全,给教师进行教研、科研工作的认可,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齐头并进,最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4.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模式

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教学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但教学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是育人的教学。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基础,以学习应用专业能力为标准,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说明教学要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用学生理解和接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开展有效用的教学活动和交流活动。高校教师必须转变固有的育人观念,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和规范。要向同行精英学习,改革过去的教育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向育人的方向大胆开拓,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和业务素养。

在提升自我以适应教育改革、探索育人的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自我反思是最积极主动又极富弹性的素养提升途径。自我反思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学日记、教学博客、教学研究、集体备课、互听互评、思想学习心得都是教师自我反思的方法。自我反思是自主的,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状态和未来的动向作出判断。自我反思是建设性的、内化的提升过程,是以变革自身为实践追求的教师发展活动。自我反思是个人化的内在的素养提升的途径,反思的深度和角度、反思的形式、反思的坚持时间等都是不可控的潜在因素。如果教师能够在自我反思中取己之长避己之短,还是能够保障素养提升的实效的。与其说自我反思是提升教师素养的一种内化方式,不如说它更是一种有效的育己策略。积极的反思会激励教师探索创造新知识、挖掘新领域、提升知识储备量,会促进教师去思考如何育人、如何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如何提升信息化技术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四、结语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对教师这一行业的要求在不断变化。搭建育人平台、注重提升人格修养和专业水平、言传身教松弛有度的教学手段、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帮助解决社会的疑难问题、造就一批品学兼优的社会栋梁,这些都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交流,是师生间特殊的精神交流与往来。对高校而言,教育是高校教师引导学生成长的精神交流活动。教师是交流活动的掌舵者,其个人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民族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发展教育,就必须建设高素养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在知识、理念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育人素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