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商人办学活动研究综述

2019-03-22李慧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商人东北

刘 磊,李慧娟

(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1905年日俄战争以《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而宣告结束,东北地区随之成为日俄两国长期分区占领、开发和利用的地区。在日俄两国势力的渗透之下,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随之被迫解除,商业贸易逐渐繁荣。商业的发展促使商人势力壮大,使其对社会的影响力随之增加。清政府清末新政对教育改革的重视,使商人意识到参与办学活动不仅可以实现自身价值,还可以提高其社会地位,进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因此,一些经商成功人士便开始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这期间,东北商人以个人办学、资助政府办学、参与商会办学三种方式,创办了一系列新式学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普通教育学堂和实业教育学堂。在办学过程中,他们注重校风建设,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注重学生品德教育,并将自身的良好伦理道德观念渗透到办学活动中。毋庸置疑,东北商人的办学活动促进了东北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并促进东北教育近代化的快速发展。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近代报刊、地方志、文史资料等文献,收集了关于九一八事变前研究东北商人的捐资与办学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进一步探究此间东北商人办学活动、办学特色及办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奠定基础。

本文的研究综述按照类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东北商人的界定与划分,主要介绍东北商人的起源以及划分;另一部分是关于1905—1931年东北办学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一、近代东北商人的界定与划分

本文所论述的时间,是指1905年日俄战争后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

关于近代东北商人概念的界定,目前学界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尚需细致分析。概况而言,第一,什么是商人?这个概念很广泛,有多重意义和解释。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指一种特定职业;在经济生活中,指从事货物交易的人;在法律上,指从事商事经营或商事法律行为的主体。一般来说,商人中的“商”是指它的职业属性,“人”是指从事商事活动的权利主体。第二,从地域关系划分,东北商人主要指在东北地区从事商事活动的人。第三,从其身份地位划分,“东北商人”主要有官商、私商、兼业商人和小商贩。第四,从经营方式划分,“东北商人”有“行商”和“坐商”两种。

二、近代东北商人的研究现状概述

商人是社会阶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通过对1905—1931年期间东北地区的商人的教育活动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当时东北地区民众的受教育状况、东北地区的社会状况,也有助于侧面反映日、俄不同国家在殖民东北时所采取的不同政策,从而在更深层次来了解商人的教育对九一八事变爆发是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于近代东北商人起源问题的研究,周铁钧的论文《东北商人》指出1907年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治理下东北历史上出现第一批被“官方”认定的商人,并对东北商人的发展情况展开全面论述。[1]

关于近代东北地区商业发展、商人角色转化与价值观改变等方面,学者们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王景泽的论文《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东北地区的商人》指出,这一时期东北地区商人群体包含土商、客商、官商、私商之分,行商、坐商之别,他们成为边疆与内地经济、文化的链接。此时的商人与官、民之间关系和谐、相互依赖,在社会上的“行侠仗义”赢得赞誉。[2]李欣霏的硕士论文《晚清东北地区的商人研究》从晚晴东北商业的发展状况、东北商人的社会角色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阐述。随着农业、交通的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东北商业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开始繁荣。外来移民、客商,本地汉民及少数民族商人形成了晚清东北商人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念源于“儒家文化”的影响,“义”字为大。[3]

三、关于晚清民国时期东北教育及商人办学的研究

近代东北商人兴起的办学活动,对东北教育近代化产生影响,也起到了一定的开启民智、推进社会变革、促进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对近代东北的历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希望能对今天国家教育的改革和现代商人应如何在改革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提供一些经验。

东北地区办学研究主要包括:佟东著《中国东北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奉系军阀在东北从私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办学的整体全貌。[4]董瑞军的博士论文《近代东北商会研究》(1903—1931)提出“教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根本途径,对于近代中国而言,教育还肩负着振兴民族、推动经济发展、改造社会的重要意义。”因此,商会对教育大力捐资,致力于教育慈善事业。同时,商会还通过办“专科学校”来进一步振兴商业。[5]李红云在《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教育交流研究》(1905—1931)一文阐述了对近代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教育状况的总体认识,并从日本在东北办学、东北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以及聘请日本外教等方面介绍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互通有无,最后希望对当今的文化交流产生启发作用。[6]

四、商人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情况

晚清时期尤其是近代以来,关于商人的办学情况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商人教育变革中的作用、商人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等方面,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阎广芬。

2001年阎广芬著《经商与办学——近代商人教育活动研究》一书,全面阐述了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打破了办学体制的格局,建立起以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并对近代商人捐资办学产生的社会影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商人捐资办学的局限性。[7]2003年阎广芬在《中国政协报》上撰文指出,近代商人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不可低估的一支生力军。与知识分子经营阶级注重教育政治功能相比,近代商人突出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2004年阎广芬、田正平在《近代商人与教育变革》中指出近代商人参与教育变革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一道亮丽的景观,感染世人,也启迪后人;他们立于经济领域,支持教育,诠释教育,进而亲身实践着心中神圣的教育强国梦。[8]

商人办学活动及办学理念问题的研究包括:2000年阎广芬的《中国近代商人兴办教育的动机》中提出近代商人捐助教育的活动,既有来自外部因素——救亡图存时代的推动,又有内部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感染熏陶而孕育出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生价值的引导。[9]2002年阎广芬发表《近代商人捐资助学的方式及其办学特色》,文章从捐资方式的多元化、熔铸时代精神和商人伦理的校风校貌及立足社会生活需要、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方向三个方面对近代商人捐资兴学的方式及其办学特色进行了论述。[10]2002年阎广芬的《近代商人的教育理念》中说道,近代商人的教育理念是在两大浓重的底色下绘就的。一是时代需要,近代商人突破了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取向;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代商人通过儒家文化与商品经济的契合,从而实现商品经济持久、稳定的发展。[11]

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以及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同样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2000年章开沅、马敏、朱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中对士人型绅商社会结构与属性作出这样的分析与概括:近代绅商继承了明清时期重德行和教化的伦理教化,但更注重兴学育才与合群结社,实行地方自治、商人自治。总之,士人型绅商群体的出现是儒学文化对近代商人产生深刻影响的结果。[12]2015年张晓东、吴文华在《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研究》中指出当时的主要办学主体有政府出资办学、地方士绅办学、商人办学。由于财政危机,经费不足成为清代办学的一大阻碍因素。企业兴办实业学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办学经费的压力,因此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13]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东北地区商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晚清近代商人的起源、商人的分类、商人的社会角色及社会价值方面,还包括奉系军阀办学情况,对东北商人办学的实践、特色以及东北商人办学对教育的影响的研究寥寥无几。关于晚清近代时期的办学主要集中绅商在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方面的作用、商人的办学理念等方面。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1905—1931年东北地区的商人的教育活动的研究可以为今天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商人东北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言而无信的商人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威尼斯商人
大东北的春节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