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逻辑

2019-03-22吴龙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吴龙虎

(中共延边州委党校 哲学教研室,吉林 延吉 133002)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中有其自身的历史脉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结果,并且在理论和历史当中形成了清晰的实践图谱。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与启蒙的逻辑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源于中国特有的国情基础,是从中国的历史环境和政治传承中衍生出来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血泪交织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为了实现救亡图存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人民必须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而这条道路的本质就是人民民主。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中国民主化进程奠定了理论根基,并且逐渐具体化为独特的发展道路。可以说,一部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史,就是一部中国民主政治道路选择和构建的历史。这种选择和构建的探索过程左右了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的步伐和节奏。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更迭都躲不过残酷的历史周期律,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本身就是与民主制度背道而驰的。即使新的朝代能够重新打造封建王朝的盛世,也注定会走向灭亡。在历史的洪流当中,大清王朝也在进行着这种轮回。随着资本主义强国的全球扩张和殖民侵略,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殖民体系当中。近代中国各个阶级、团体都在为避免滑入亡国灭种的深渊而进行艰苦斗争。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由于受阶级局限,无法完成推翻封建主义的任务。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派想要借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及武器装备来挽救封建君主专制,为腐朽的大清王朝获得喘息之机。但是,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桎梏,洋务派敌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甲午战争的惨败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他们将目标放在了如何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嫁接到中国以改变亡国灭种的命运。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戊戌变法就是要以上层建筑为抓手,以制度创新来实现国家形态的转型。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戊戌变法过早夭折。封建势力的强大严重阻碍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如果不彻底拔出强大的封建根基,中国是无法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

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资产阶级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加快革命的步伐。中国的革命斗争形势进入了新的阶段,柔性的改革已无法适应革命的发展形势。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武装斗争,与君主专制展开了殊死搏斗。辛亥革命打碎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让中国看到了发展新型民主政治的希望。虽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窃取,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从那时起就已经深入民心。辛亥革命的核心就是以民主政治取代官僚专制。孙中山认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不切合中国实际,中国应该走“以党治国”的发展道路。可以说,这条道路吸收了苏联政党政治的优势,试图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现代政党体制相融合,形成“党政一体”的政治制度框架。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与落后的农村封建剥削和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相勾结,对中国广大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失去了群众基础,最终丧失了政权。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民族资产阶级所要寻找的另一条政治发展道路。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意识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必须进行革命,但对官僚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经济依附使其不敢彻底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这种软弱性和妥协性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处于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如果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是无法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的。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也激怒了国内外敌对势力,他们不断加深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压迫,使中国即将坠入亡国灭种的万丈深渊。在中国近代史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始担负起拯救民族危亡、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完成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历史任务,建立了新中国。从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领导核心,并逐渐将中国带上了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轨道。近代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逻辑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谁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谁就可能最终建立人民信服的政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本质体现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构建的,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解读及未来民主发展的展望。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不断结合、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创新型民主政治理论。可以说,没有这些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将成为失去灵魂的空壳。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将会“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2]23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3]272,从而建立一个适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以当前革命的形势而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根基十分牢固,与其对立的无产阶级无法通过正常改革实现民主建国,因此唯有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1871年巴黎公社的实践为马克思的民主思想提供了宝贵经验。即使在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之后,也不能放松对无产阶级的监督。作为社会公仆的无产阶级在权力异化后容易蜕变成社会主人。为了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要通过人民选举来产生,成为勤务员之后就要对选民负责,在选民的监督下行使权力。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后,要扬弃资产阶级民主,将民主共和的理念作为基础,完成民主共和。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2]314。这里蕴含的意思就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要运用民主来保证国家机构正常运行。列宁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在领导俄国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当中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权有了新的认识。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还不能彻底打破国家机器,因为阶级国家在很长时期内是必须存在的,一段时期内也会存在阶级矛盾斗争,但是这种阶级国家的政体已经不再是资产阶级议会制,而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民主斗争,才能为社会主义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一个成熟的社会主义如果没有充分的民主,就不能维持它实现共产主义。斯大林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灵魂要通过无产阶级民主来实现,其根本出发点是通过民主政权进行国家建设,因此俄国苏维埃政权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典型。列宁、斯大林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需要无产阶级专政来保证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里,在此基础上用民主来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而为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做好政治制度保障。马克思等人在论及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时始终贯穿着民主的光辉,这些思想精华为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重要指南。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创新了民主政治理论。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人民政权的实质就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农民阶级为联盟的主体,联合其他资产阶级实行联合专政。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民主政权建设理论在不断完善。抗战时期,毛泽东认为人民共和国不能只代表工农,而应该把所有支持抗战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团体融进政权当中。新中国成立在即,中国需要承担更加艰巨的政治制度建设任务。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应实行的对内对外政策等,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民主思想最丰富、深刻的体现。这篇著作奠定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理论和政策基础,为中国该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什么是适合中国实际的民主、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深入思考。邓小平在1980年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要讲话,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下首要任务。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如果再不进行改革,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阻碍。随后,邓小平在历次谈话中也谈到政治领域改革问题。邓小平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深刻批判体现了一代伟人深邃的政治智慧和敢为人先的政治魄力。党的十三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以党政分开为重心的政治体制改革经验,认为政治建设要始终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将党的一元化领导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抓手。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理念,为更好地实现人民民主奠定了法治基础。将民主政治纳入法治框架,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重要发展,为政治体制改革拓宽了思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并将其作为我国政治发展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这种民主政治发展完全扎根于人民民主的精神土壤之中,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政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到了治国理政的高度,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使得中国的政治文明迈向了一个新台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民主的理论至今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深刻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是凭空而来的,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在这个逻辑的引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得以不断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源自实践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进程中,突破了对欧美民主建构逻辑和制度模式的迷信,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经验,摆脱了传统政治发展模式的桎梏,逐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政治发展道路。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民主政权建设。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宣告了工农民主专政的初步实践。这个新型民主政权的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全国人民面前宣告对独裁政权要武装抵抗到底,从此掀起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为了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革命,中华苏维埃政府在苏区实行工农民主,让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务,让人民感受到这才是真正的人民政权。为了保卫苏维埃政权,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踊跃支援前线,进行武装斗争,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断发展壮大。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创建了“三三制”政权模式。“三三制”政权符合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的实际需要,提供了进行政权建设的重要经验。各级政府和民意机关的领导人员是通过普选上来的,他们代表的是选举人的民意。同时,这些选出的领导人也要接受选民的监督。在抗日救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客观形势,凭借敏锐判断与英明决策,审时度势地把发展人民民主与坚持抗战紧密地联系起来,将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推动中国民主发展的中坚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统一战线被一意孤行的国民党反动派弄得支离破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背离组建联合政府的初衷,继续奉行专制独裁。为了实现民主共和,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中国共产党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转变为由“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执政的联合政权”,从参议会形式向人民代表会议形式过渡,最终实行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逐渐完成。中国共产党在此基础上开始在解放区进行政权建设,为日后能在全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奠定经验与实践基础。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奠定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重要基石。经过20多年的艰辛探索,适合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根据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主政权建设的经验和实践,党最终决定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纲领形式固定下来的标志就是1949年9月29日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9月2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精神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从那时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在中国大地上正式确立。

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以后的下一个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政治上层建筑,民主的发展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结构,并且离不开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作为后发的工业国家,中国欠发达的生产力致使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只能依靠强制性国家权力来巩固政权,却引发了另一个后果:过渡集权。它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遇到了严重挫折,制度的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甚至产生扭曲变形,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悲剧,民主和法治也被无情地践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党开始了对这段历史的反思,于是有了划时代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全体党员解开了思想禁锢,使“解放思想”真正地入脑入心,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前景。随着改革开放的向前推进,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相对政治制度的改革更加明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已得到明显的成效。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应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这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将依法治国作为今后当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21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比较突出的社会公平问题,社会领域的改革迫在眉睫。针对社会建设的短板,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使“人本政治”的观念凸显出来,以政治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实践证明,在政治文明的引导下,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迎来了新篇章。

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三者的辩证统一证明只有这条道路才是科学社会主义之路。这条道路绽放的光彩未来将会更加凸显世界意义,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