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策略探析

2019-03-22凌华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讲授教材内容思政课

凌华明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互动式教学的深入发展,更多的教师在高校思政课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本文着重研究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策略。

一、精心选择讨论内容

讨论的内容决定讨论的价值与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重难点,搞清楚哪些内容需要讨论,做到心中有数。应该选择什么讨论内容呢?

教材中的重点。思政课教材每一章都有重点。对于重点内容,仅凭教师讲授是不够的,还应组织学生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中的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是重点,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的落脚点,强调“践行”。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践行,他们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实际或自己的经历发表看法,会找到多种解决办法,比教师单向传输效果要好得多。

教材中的难点。难点是指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思修》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意义重大,组织讨论是较好的选择。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讨论,特别是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实际,讨论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就能领会坚定理想信念的意义,难点就不难了。

教材中的疑惑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有时会产生疑惑,觉得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会让疑点迎刃而解。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关于阶级斗争的内容,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疑惑:既然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个客观存在”,为什么现在不提不讲阶级斗争了?针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组织讨论,让他们明白,因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阶级斗争已处于次要地位,但仍然要对阶级斗争保持警惕,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

当下社会的热点。根据教学需要,思政课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能帮助学生理解、吃透教材,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感,让思政课教学“鲜活”起来。比如,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成为高校师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习近平同志的相关论述,能够使其更深刻地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坚定学好思政课的信心与决心。

容易引发学生交流的兴奋点。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关于科学技术和科技革命的内容时,联系当下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容易引发学生交流的兴奋点。比如,讲到互联网、智能化、数字化等,尤其是5G 技术时,学生会对华为特别感兴趣,是一个兴奋点,教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能见奇效。华为的5G 技术领先全球,其不败的诀窍就是掌握了核心技术,在科技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这样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典型案例的发散点。有的案例具有发散性,即一个案例有多种解读,针对这样的案例组织讨论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讲授《思修》关于爱国主义的内容,可选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大阅兵作为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赞美我们的军队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感到骄傲;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科技发达,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赞美70 年来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赞美祖国伟大成就的同时展望美好的未来,抒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壮志豪情。学生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对教材内容理解更加深刻,并且会自觉地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行动。

二、准确把握讨论时机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想答又答不出来时。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往往会向学生提一些问题,有时候很多学生想回答,跃跃欲试,但不知从何说起,欲言又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组织讨论并加以引导,学生就会茅塞顿开,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

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产生疑问时。思政课理论性很强,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到一些重要理论观点时,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在此情况下,教师可暂停讲授,组织学生讨论。讨论前,教师要把重要理论观点重述一遍,然后提出讨论内容。讨论期间,教师要适当地点拨、引导,讨论结束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理解了重要理论观点,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并联系社会实际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就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教师在对学生意见进行评论的同时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问题就有了答案,即使没有标准答案,学生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教师讲到具体案例时。现实生活中的有些案例可以作为观点的佐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列举;有些案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起到纲举目张、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案例,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其精神实质。

教师讲到重大新闻时。思政课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组织学生讨论很有意义。比如,2019 年9 月17日,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首次授予42名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教师讲授相关内容时结合这一新闻组织学生讨论,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科学运用讨论形式

小组讨论。针对的是一些较复杂、综合的内容,一般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惑点。根据学生数量和需要讨论的具体问题划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先进行讨论,得出一个结论,然后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各小组代表发言之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小组讨论的好处是学生参与度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共同进步。

全班讨论。更复杂、难度更大一些的内容,教师一般提前布置讨论的内容,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写成发言稿或提纲,上课的时候在教师的指导下发言。全班讨论管理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掌控能力。学生发言之后,教师要给予评价,要重点表扬那些积极思考、观点独到的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咨询式讨论。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某个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或者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或者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讨论。咨询式讨论具有灵活性,往往讨论的问题不是很复杂,学生容易通过讨论找到答案。一般而言,运用咨询式讨论,教师提问多于学生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提问,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辩论式讨论。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一些争议的问题,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让双方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教师事先设计好辩题,并且充分考虑正方和反方可能提出的论点与论据,还要考虑如何让双方“辩”起来。教师要掌控辩论,不让讨论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更不能让讨论成为一小部分学生的对峙。辩论式讨论的教学效果将是其他教学形式难以比拟的。

教学实践证明这些策略是可行的。在运用以上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角色定位,把自己放在“导演”的位置,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讨论之后要认真总结,并以肯定和激励为主,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增强信心,与此同时,还要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和要求。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前景广阔,在这方面深入探讨很有意义。

猜你喜欢

讲授教材内容思政课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