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卷星的网络调研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的探索*
——以长春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阳光工程为例

2019-03-22郑艳苗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研讨调研校长

郑艳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我国要实现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距。目前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已成为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农村人口比例仍然较大,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对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及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大意义。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担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对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

校长培训作为提升农村中小学校长办学治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有效开展,并将其实效性落到实处,提高学校管理者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按需施训,一直是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城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环境相对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对长春市外县区1073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信息普查后,发现其学历参差不齐,第一学历为中专和大专的占比较多;偏老龄化,50 岁以上占比高达约50.2%;专业主要是基础学科,涉及教育、教学、管理专业的仅占23.6%(其中包含第二学历教育)。面对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队伍现状,如何通过培训提升其办学治校的能力、开拓创新发展的意识,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助力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我们一直在探索和总结,尝试通过培训的实效性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对校长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网络调研+现场调研”法。网络调研通过问卷星系统进行问卷设计,通过网络发放到调研群体中,内容包含课程框架设计、实用性、启发性、评价与建议、主题、内容、形式、教师评价、培训的整体满意度及对培训项目的优点、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现场调研是通过与参培校长、授课教师的实时交流与反馈进行信息搜集。因本研究的受众群体为农村中小学校长,故调研群体以参加长春市农村阳光工程培训的中小学校长为主,他们最具代表性,反馈的信息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二)研究过程

问卷星系统除了有内容设计丰富、可操作性强、发放快捷、回收速度快的特点,还具有实时关注调研问卷的回收情况,及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优点。为了使调研结果更有利于服务培训、改进培训、完善培训,我们采用分批发放问卷的形式。培训前对长春市双阳区、九台区、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的农村中小学校长进行信息普查及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中利用问卷星在2017~2018年分四次在农村阳光工程校长培训群体中进行调研,共回收问卷320 份,回收率100%,培训后将校长在参加培训后的书面反馈进行信息整理与归纳。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校长自我专业成长与生涯规划

调查发现,这些校长在自我专业成长方面期望能成为一个勤奋的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但因受学校工作等影响,时间零散,不能集中系统地进行学习,虽然在职业生涯方面有一定的规划,但缺乏专业引领,不够系统和完善。

(二)培训需求

一是外出学习和参加培训的机会比较少,校长们需要专家、学者高占位的理论引领、政策解读等,同时也更需要培训专家团队中有来自一线优秀的中小学校长,能在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及经验介绍。

二是课程内容设置需理论联系实际。校长们期望课程内容能有理论高度、符合当前形势并具有前瞻性,符合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特点,实践操作性强。即培训内容既阐述宏观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前沿的形势、教育难点热点问题的理论分析,又要有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难题,亟须解决问题的专家解答及指导。[1]以此保证培训的实效性及实用性。通过培训帮助其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掌握工作方法、规划学校发展方向,切实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其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是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要多样。目前阳光工程培训采取的主要形式为集中理论学习、教育考察、交流研讨。理论学习授课教师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教育学院、长春教育学院的专家学者及富有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中小学校长,帮助其开眼界、增见识、换脑筋、长智慧、促思维。教育考察主要通过对长春市内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及课堂教学观摩,学习城市中小学的学校管理及教学工作,使学员在真实情景中深入了解,内化认识;在专家的点评与指导下提升教育理念、优化管理行为、提升领导能力、激发创造性。交流研讨主要针对理论专题及学校管理中的困惑、遇到的困难等进行小组内部的研讨及交流,组内学员各抒己见,进行思想碰撞,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切实帮助其开阔思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难题。调研发现,形式多样化会更好地帮助其进行问题的解答,其中教育考察和交流研讨两种形式更能激发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这两种形式接地气,通过与学员、专家教授交流互动,群策群力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后续工作中非常受用。

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研究

培训机构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提升其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支能带领广大农村教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校长队伍,提高农村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一)课程设计

“按需施训是培训的核心,按需施教的关键是立足人本需求,尽可能开发最大限度满足参培者需要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2]在培训前必须进行培训需求调研,确定培训主题后,在“课程设计”环节设计出真正符合其诉求的培训课程,体现其主体地位,调动校长在培训中的学习积极性。培训中和培训后仍需再次对培训群体进行调研,一方面跟踪培训效果,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培训课程进行再优化奠定基础。

第一,理论学习。主要涉及教育教学管理、相关政策法规解读、学校管理、特色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等,具体内容依据培训前期调研结果制定。针对课程内容组建培训授课教师团队,目前通过外聘和内部挖掘,已经组建了一个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授课教师资源库。在理论讲座结束后学员代表反刍,加深自身对理论讲座的深入理解,并激发其他学员进行深入思考及思维的发散。

第二,教育考察。理论学习能够提升其教育及管理理论水平,但理论需与实践相结合,教育考察刚好满足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实际需求。根据前期的调研,选择适合进行教育考察的学校,使其与来自一线既具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又具有广博学识的优秀校长近距离交流,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解决教育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难题,他们的示范引领更贴近中小学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3]。

第三,交流研讨。参训学员来自农村中小学,对基层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任务和困难、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等都有实际的了解和切身体会[4]。培训中采取学员分组方式,不仅在理论讲座和教育考察过程中学员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与交流,而且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方便专门安排相应的时间。

研讨问题的来源主要有:培训前期调研过程中校长在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方面的疑惑和困难等;结合理论讲座及教育考察过程中收集的问题;授课专家团队提出的相应问题;教育改革政策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衍生的问题等。

研讨方式主要采用分组研讨与论坛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既有小范围研讨也有大范围研讨。小范围研讨主要是学员分组围绕研讨主题,互相将实际工作中的认知、疑惑或困难等提出,学员之间根据自身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及方法做相应的处理和解答,或者请授课专家团队及一线校长进行解答指导;大范围研讨主要是论坛交流,在小范围研讨结束后,培训结业前进行。将分组研讨的精华与全体学员分享,并进行现场提问交流等。这样全方位、大范围的交流有利于帮助校长解决一些长期思索未解的困惑,也有利于帮助其将丰富的办学经验及管理方法得到提升,期望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课程设计不断提升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实践能力。

(二)培训延伸的目的性

培训的目的不是在短短的几天课程中学习了多少理论知识,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校长今后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1.增强学习意识。培训使校长的学习意识增强,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目的有计划性地自学,并能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注重日常的教育管理案例积累,通过行动研究将学校管理方法融入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5],不断完善、提升办学理论成果。已经有校长通过学习及自我成长能够在后续的培训课程中成为授课教师团队中的一员。

2.激发教育科研意识。培训激发了校长的教育科研意识,体会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使其进一步树立起“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理念,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充实头脑,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推动学校教育向前发展。

3.搭建交流平台。培训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建立QQ群、微信群等,不但方便培训管理工作及培训学习资料的上传,也为来自长春市不同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长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培训结束后,校长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工作与学习的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提升自我。

(三)开展特色培训

教育考察与交流研讨是受农村中小学校长欢迎的培训形式。校长们体会集听课、交流、研讨、解答于一体的特色培训,这是帮助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满足其在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上的多元化需求。

(四)培训管理

1.树立为校长服务的意识。培训工作既是管理也是服务,培训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要以校长的主体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作为出发点。

2.认真做好培训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保证培训顺利实施,同时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3.帮助校长角色转变,做好培训过程中的考勤、考核及服务。

4.关注培训后校长的实践反思及对培训工作改进的建议,这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尤为重要。实践反思是校长将所学理论在实践工作中内化的过程,也是自我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课程结束后会要求校长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份实践反思文稿,巩固和检验培训学习的成果,也为校长提升教学理论成果奠定基础。校长对培训工作改进的建议也是培训调研需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调研工作始终贯穿于培训前、培训中及培训后,这样有利于后续提高其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6]。

要以校长为主体,结合地方农村教育实际需要,做好校长培训需求调研,开展符合其实际需求的、贴近农村教育、有针对性及实效性的培训,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研讨调研校长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