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探索与实践
——以《劳动保护》杂志为例

2019-03-22赵原

出版与印刷 2019年3期
关键词:劳动保护传统媒体公众

赵原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到人民日报社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要求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媒体融合发展和全媒体建设指明了方向。时代在进步,媒体受众获取信息的媒介逐渐增多,手机、电脑成为使用频次最高的终端设备。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纸媒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利用网络加速自身信息传播,使纸媒和新媒体更好地相互融合与促进,是传统媒体需要深入思考的。本文以《劳动保护》杂志为例,探讨如何走出一条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一、传统纸媒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1]。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纸媒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发展受限。传统纸媒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自身的劣势,寻求转型发展之路。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纸媒面临着以下几方面挑战。

(一)信息传播具有滞后性

传统纸媒在时效、版面、稿件内容三个方面与新媒体有较大差别。传统纸媒具有一定的出版流程,必须定时定量发布信息。在网络时代,信息发布很难在时间上抢占先机。例如,月刊以月为周期展开选题策划、约稿、采写、三审三校、排版、印刷等流程,一个大型选题从策划到文章面世,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即便策划时为热点话题,到出版面世很可能也已“过气”。而新媒体具有及时、迅速、实时更新等特点,发布、传播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影响,可以让受众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在版面上,传统媒体有固定安排,有轻重、主次之分;新媒体则以时间流分配信息,没有固定布局。在稿件内容上,传统媒体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对文章进行推敲,注重的是深度;新媒体稿件则更关注的是速度,所以文章通常更精练、通俗。

(二)内容资源存在萎缩现象

在内容创作质量方面,传统媒体比新媒体更占优势。传统媒体配备专业记者采写团队进行内容创作,而新媒体则缺乏原创能力。但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劳动保护》杂志曾经有一个老牌栏目“史事钩沉”,与一家纪录片制作公司合作,将一些国外拍摄的事故调查纪录片脚本经过翻译、编辑加工后呈现给读者。这是一个十分受读者欢迎的经典栏目,既有事故的真相挖掘,又有故事的趣味性。但是近几年来,该公司这类资源逐渐枯竭,原因是如今事故信息在发布瞬间就会遍布网络,事故细节和事故调查结果随后几乎可以在各个平台同步看到。

在报道新闻事件时,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最先发布相关新闻的是现场的目击者,他们在现场拿出手机,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发布相关信息,而等到专业记者抵达现场发出新闻时,其时效性已经大打折扣。[2]信息资源不再为传统媒体所独有,而是开放给整个网络,传统媒体想获取独家新闻越来越困难。

(三)缺少与受众的双向互动

传统媒体毫无疑问是单向的,缺少和读者实时互动的有效方式与渠道[3]。而新媒体具有实时评论、交流的功能,读者和受众的感受能够即时反馈给信息发布者,使其能够根据受众反馈及时调整内容与传播策略。在网络时代,受众越来越渴望表达自己,及时抒发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意见对网民来说越来越重要。新媒体给予受众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

二、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探索与实践

《劳动保护》杂志是由应急管理部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安全生产类期刊。杂志创刊于1953年,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历史最长、影响最广泛、发行量最大的期刊。2013、2015、2017年,连续三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百种重点期刊”,是目前全国几十种安全生产类报刊中唯一三次获得该荣誉的期刊。但是,由于《劳动保护》杂志属于行业工作指导刊物,读者主要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受众面较为狭窄,在网络信息时代,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为此,近年来《劳动保护》杂志一直致力于探索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并通过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深刻分析期刊主办单位和行业配套单位的科技信息资源现状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劳动保护》杂志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具有的数字化、互动性、即时性、内容丰富、碎片化阅读等特点[4],建立了以期刊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头条号、超星学习通等为载体的新媒体矩阵。

(一)建立官方网站

杂志社建立官方网站,为广大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执法人员提供更全面的基于“互联网+”的知识服务,除了有电子版期刊全文下载服务、国内外安全生产行业最新信息、实用知识、付费课程等,还有覆盖全面、分类精准、检索便捷的安全生产行业“法律法规库”,满足广大业内人士对法律法规全文原文阅读的需求。

(二)运营官方微信公众号

《劳动保护》杂志于2016年建立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劳动保护杂志”,在运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

1.借助新媒体迅速发声,提高纸媒社会影响力

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一方面实时发布业内动态新闻,弥补杂志内容时效性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结合时事热点,精选杂志中的深度报道、重点内容,改编为适合微信传播的语言、篇幅,在微信中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增加了新媒体内容的原创性。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宣布组建应急管理部。机构改革伊始,《劳动保护》杂志的记者迅速反应,通过多方联系,第一时间邀请到了行业内的权威专家: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接受独家专访,对广大从业者和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出了详细回应。采访结束后,记者连夜写出约5000字的长文报道《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谈应急管理部的组建》,于3月27日,第一时间发表在“劳动保护杂志”微信公众号上,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7天内转发分享达5866次,读者纷纷转载、点赞、留言,引发了各路专家对组建应急管理部发表热议。由于杂志刊发流程较长,这篇3月就完成的采访报道直到5月才在杂志上发表。如果不是微信公众号抓住公众普遍关注这一热点话题的时机及时发布信息,这篇报道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该报道最终获得了杂志社“最佳突破报道”奖及应急管理部评选的“2018年度应急管理好新闻”三等奖。

2.利用新媒体搭建互动平台,助力纸媒创作更优质内容

在充分利用杂志内容优势为微信公众号提供原创素材的同时,通过对微信的阅读量、转发量、留言评论等数据反馈进行分析,可以检验杂志内容的质量与受欢迎程度,从而进一步引导杂志的选题策划,创作出更受读者关注、喜爱的内容。

2019年6月,一则“西安问政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的节目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节目中,走进电视演播厅的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成了被“考问”的对象。舆情出现后,我们迅速将各网站网友的热评进行搜集、筛选、分类,并发起投票,于6月13日制作发布了一条微信“安全重于泰山,应急管理部门应该为安全监管兜底么?”。7天内,这条微信获得了50余条评论,在行业内引起了热议。网友对微信的反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选题方向指引。趁着话题余热未散,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将其对该事件的看法写成了一篇深度报道文章发表在7月的杂志上,并于6月25日,趁热打铁再次发布一条微信“再论‘问政西安’:综合监管=兜底的网吗?”,再次掀起舆论的高潮,100余名网友纷纷在微信下留言,抒发自己的看法。这样直观的反馈,在以往杂志报道的实践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3.培养新媒体思维,改革薪酬制度

现阶段很多传统媒体人不具备新媒体思维,而新媒体工作者又往往缺乏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媒体融合极度缺乏兼具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技能的从业者。《劳动保护》杂志对原有的记者、编辑创作团队进行了新媒体业务培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微信公众号运营实践后,创作团队在微信选题策划、内容创作、版式设计等方面逐渐摸索出本行业新媒体传播的规律。

为激励团队创作热情,我们根据微信后台数据统计对微信进行每月评优,并针对微信传播特点对原有的薪酬制度进行了改革:将根据微信制作数量计算稿酬,改为微信的质与量综合考评;以阅读量为导向,弹性考核每条微信的稿酬,制定出更科学的稿酬测评标准。微信薪酬制度改革后,大大提高了编辑部成员用心做好微信公众号的积极性,微信选题策划和制作水平显著提升,官方微信公众号用户数量在2年内增长了12倍。

(三)开发多元微信公众号

《劳动保护》杂志凭借行业专业内容创作优势,除了发展自身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还开发了专门的“易安培训”微信公众号,聚焦用户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信息汇总与推送,同时还主导运营了部分具有相关政府职能的微信公众号,如应急管理部执法局委托运营的“安全执法”微信公众号,专注于普及安全生产相关知识与执法案例;北京市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委托运营的“顺义应急”微信公众号,展示区应急管理动态等。

为吸引用户参与,我们还开发了一系列微信有奖答题系统、微信“隐患岛”游戏小程序等。这些有益的探索增加了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

(四)维护管理读者微信群

《劳动保护》杂志通过在读者微信群中定期举办免费微课堂、行业话题讨论等一系列线上活动提高用户黏性,为线下收费培训班的举办,建立了很好的客户基础。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在受到新媒体冲击的环境下,传统纸媒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培养编辑团队的新媒体思维,借助新媒体发声,搭建互动平台,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服务于广大读者。

猜你喜欢

劳动保护传统媒体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2019年第4—5期《劳动保护》“说长道短”栏目主题征文
科技护航 为爱而来——记第96届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