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柔性版印刷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2019-03-22孔玲君
孔玲君
标准作为表达产品质量的技术语言和产品生产、销售的技术依据,在控制生产过程、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信任度、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纷纷将之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针对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状提出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即建立政府主导制订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订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标准化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包括印刷业在内的众多行业、企业关注的重点。
一、柔性版印刷相关标准化组织
1.标准化组织种类
柔性版印刷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在印刷标准化相关组织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柔性版印刷分会等单位的积极推动下开展。
中国印刷行业的标准化组织主要有两个:一个负责印刷工艺及过程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称为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SAC/TC170),是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从事全国性印刷技术标准化的工作组织,负责全国印刷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归口管理工作;另一个负责印刷机械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称为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SAC/TC192),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由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和管理,负责印刷机械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此外,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领导和管理的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SAC/TC127)在全国范围内负责油墨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和管理柔性版印刷相关的油墨标准制订和修订工作。其他相关的标准化组织还有全国感光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SAC/TC102),负责全国感光材料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筹建并进行业务指导。
2.标准化组织的工作原则与思路
长期以来,我国印刷行业标准化工作组织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上践行“面向企业、面向行业、面向市场、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市场服务”的工作方针,并提出了“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系统性、广泛性、先进性”“依靠行业、依靠企业、依靠专家”的工作宗旨,以制订和推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为落脚点,努力推动我国印刷行业标准化的创新发展。
印刷标准立项主要依据“急用先行,成熟先行,满足行业、市场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原则,由行业中的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向印刷标准化组织提出立项申请,由标准化组织预研,并结合标准项目技术先进性、项目实用性、实施可行性、行业覆盖面和资金等方面的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标龄为5年的标准每年需进行复审,以决定对其保留、修改、废止等。[1]
二、柔性版印刷行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标准数量和涵盖面有限
柔性版印刷领域的标准涵盖印刷生产全过程,涉及工艺、材料、设备、环保各个方面。从标准的适用性上划分,分为柔性版印刷专用类和通用类;从标准体系上划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从适用范围上划分,分为术语类、印前技术类、印刷材料及其质量检测类、柔性版印刷相关机械类、印刷过程控制类、印刷品质量及其检测方法类、印后加工控制与检测方法类、环保要求及检测方法相关类。其中,术语类、印前技术类、印刷材料及其质量检测类、印后加工控制与检测方法类、环保要求及检测方法相关类标准与胶版印刷等其他印刷方式标准具有一定的共性,某些方面可通用;柔性版印刷相关机械类、印刷过程控制类、印刷品质量及其检测方法类标准则具有专用性。
目前已发布的柔性版印刷专用标准数量有限,共15项。从标准归口管理上划分,包括7项国家标准和8项行业标准。这8项行业标准具体又分为2项化工行业标准、1项环保行业标准(该标准同样适用于凹版印刷)、2项轻工业行业标准和3项机械行业标准。从标准的主要适用范围上来看,涉及印刷生产加工过程控制的相关标准有1项,涉及设备的相关标准有6项,涉及印刷品质量要求与检测的相关标准有3项,涉及印刷材料的相关标准有5项。
柔性版印刷专用标准中,行业标准的数量和国家标准基本相当,且涉及多个不同的行业,反映了柔性版印刷的跨学科、跨行业属性。现有标准中涉及柔性版印刷材料和设备的专用标准数量相对较多,而涉及印刷过程控制、印刷品质量要求与检测、印前技术等方面的标准相对较少。
2.标准推广与应用不足
柔性版印刷行业标准化应用现状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柔性版印刷相关企业对印刷相关标准的了解相对不足,有17.65%的企业表示没有使用过印刷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其原因进行调研时发现:48.5%的企业使用了企业内部标准;15.2%的企业表示不知道如何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12.1%的企业表示从未关注过印刷标准;还有少量企业表示曾尝试使用过标准,但失败后不再使用。
3.现有标准与企业现实需求不一致
柔性版印刷行业标准化应用现状调研显示约有21%的企业表示柔性版印刷行业的相关标准存在过时、标准过低或偏高等问题,不能及时跟上企业内部需求或无法满足客户需求。[2]
在已发布的15项柔性版印刷专用类标准中,近5年内发布的有6项,5年前发布的有9项。较新的6项标准包括《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HJ 371—2018)、《柔性版水性油墨》(QB/T 2825—2017)、《印刷用柔性树脂版》(HG/T 5311—2018)、《印刷机械 柔性版数字直接制版机》(GB/T 36487—2018)、《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JB/T 12374—2015)、《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6部分:柔性版印刷(MOD ISO12647-6:2006)》(GB/T 17934.6—2014)。这其中除了一项涉及柔性版印刷生产加工过程控制标准外,其他5项标准都与柔印油墨和设备有关。5年前发布的9项标准中有3项是涉及柔性版印刷品质量要求与检测的国家标准,分别是《柔性版装潢印刷品 第1部分:纸张类》(GB/T 17497.1—2012)、《柔性版装潢印刷品第2部分:塑料与金属箔类》(GB/T 17497.2—2012)、《柔性版装潢印刷品 第3部分:瓦楞纸板类》(GB/T 17497.3—2012),均发布于2012年;其他6项标准分别在2008—2013年发布。这些标准因标龄超过5年,确实存在与当前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不一致的问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有的《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6部分:柔性版印刷(MOD ISO12647-6:2006)》(GB/T 17934.6—2014)是根据国际标准ISO 12647-6制订的,虽然标龄不到5年,但该标准对四色柔性版印刷工艺的各个工序所使用的工艺参数及其参数值等过程控制点作了具体规定,这种方法已经不适用于柔性版印刷加工过程控制的现实需要。柔性版印刷与其他印刷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使用了多种多样的印刷机结构、油墨色序、油墨种类、网纹辊、承印物等,其中的每一项涉及不同的印刷条件和过程控制目标,因此不宜用单一数据作为控制目标标准。国际标准ISO 12647-6已于2012年发布了技术性修订后的新标准,提出了在色彩管理技术和颜色特征化数据交换的基础上详细说明规定期望产品的印刷特性所需信息的交换方式。新修订的标准没有规定特定的印刷条件目标,只要求指定一个特定的参考印刷条件,即特征化数据集,要求印刷产品的颜色与特征化数据集或提供商和接收方商定的印刷条件相匹配,并且指定生产所需达到的最低要求和允差,故适用于各类柔性版印刷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控制。因此,GB/T 17934.6—2014标准同样也存在修订的必要。
三、柔性版印刷标准化工作发展建议
1.遵循标准编制原则,制订高质量标准
我国印刷行业正在向着绿色化、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柔性版印刷行业具有显著的绿色环保优势,要想顺势发展,前提是要做好基础工作,关键在于制订高质量标准。在制订标准过程中,应坚持高起点、严要求与适宜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高起点即标准编制所涉及的过程控制、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等,应不低于目前国内相关行业标准规定的限量指标;严要求即标准的编制应严格遵循《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及相关国家法律法规;适宜性既要充分考虑到柔性版印刷行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印刷企业的实际生产现状及技术参数控制,又要允许参数的设置与限量值控制有一个适宜的范畴,从而提高标准贯彻实施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标准制订工作,完善柔性版印刷系列标准
由于我国针对柔性版印刷领域的专用标准相对较少,现有标准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内容上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柔性版印刷企业实际生产的需要,且已有标准存在老化、跟不上当前技术和行业发展的问题,柔性版印刷行业非常有必要开展新标准的制订工作和已有标准的修订工作,尤其有必要开展柔性版印刷过程控制、制版过程控制与质量评价、印前制作控制与管理、印刷品质量要求与检测等方面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同时,我国印刷业正在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柔性版印刷行业也很有必要开展智能印刷方面的相关标准研究。
在开展标准制订、修订工作上,除了各类印刷标准化组织的积极推进,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柔性版印刷分会可联合有关院校等相关单位共同开展标准制订、修订工作。除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还可开展团体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发挥团体标准跨行业、跨领域以及制订周期短等特点,快速响应当前社会的创新要求和柔性版印刷行业对标准的需求,填补现有标准空白,引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3.充分依靠企业的力量,使标准行之有效
标准制订、修订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长期过程。从标准预研、申请立项、成立标准起草组,到历次的专家现场工作会议和线上讨论、测试验证、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再到后续的意见答复和修改、专家评审投票、报批等,整个标准制订、修订工作过程所需的时间周期长、涉及面广、资金费用大。因此,任何一个标准的制订、修订都需要行业、企业专家的鼎力支持和参与。只有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标准制订、修订的积极性,发挥行业专家的集体智慧和聪明才智,才能基于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生产经验和要求,总结行业内的普遍共性,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和行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标准,发挥标准在提升生产效益、产品质量和推动企业创新方面的作用。同时在标准制订、修订过程中,依靠企业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保障,可以使得标准制订、修订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发展。
4.强化印刷标准的宣贯工作,推动标准实施执行
当前柔性版印刷企业对印刷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应用还比较有限,尽管已有企业在企业内部开展了一定的标准化工作,但多数企业对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认知度不足、重视度不高。因此,需要加强相关印刷国家和行业标准在柔性版印刷行业的宣贯、培训与应用推广工作,在标准化相关组织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柔性版印刷分会等单位的协调下,以标准起草组成员为主,成立标准宣贯小组,撰写标准宣贯材料,组织标准宣贯培训,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意识,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标准、学习标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遵循工艺标准、产品标准、检测标准等各类标准,切实推动标准的实施与应用。
四、结语
柔性版印刷标准是规范我国柔性版印刷行业和企业的印刷生产工艺与技术的基础保证,在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柔性版印刷分会等相关单位的组织下,在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柔性版印刷标准化工作在最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
未来,通过充分融合柔性版印刷行业专家和技术人才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使其以标准的方式加以保存,成为行业和企业的一种科学的印刷生产管理手段,以及通过对各类标准的宣贯,推广标准在企业的实施应用,让标准成为柔性版印刷行业和企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必将提高我国柔性版印刷的生产水平和印刷质量,提升柔性版印刷行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