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流专业建设研究

2019-03-22田晓四

关键词:人文地理城乡规划规划

田晓四

(池州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池州 247000)

随着科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社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国2015年提出新经济概念。2018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三新”行业分类标准,指导我国新经济运行。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以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专业性人才支撑中国新经济发展需要。地理科学类属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分专业类建设规划其中之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2012年教育部在地理科学类下新增的专业[1]。根据国家统计局“三新”行业分类标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可以在新型能源活动、节能环保活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现代综合管理活动等大类中的规划设计管理、土地规划服务、园区管理服务、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社会调查服务等各个小类行业找准本专业的特色发展定位。本论文以地方本科院校池州学院为例,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一流专业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为一流专业建设打基础

(一)加强专业基础与专业支撑体系建设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池州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开设,属于地理科学类背景下开设的专业。资源环境学院现设有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六个本科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资环学院已经有遥感、测绘、环境工程、GIS多专业支撑的完整学科体系,其中,地理科学被评为学院首批重点建设学科,地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应用型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优化、实验设备、校内外实践基地、教研改革和产学研等方面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基础。毕业生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城市规划、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相关的工作。

(二)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资环学院主要通过内培外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具有技术专长的新教师,或外聘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同时邀请专家来资环学院给教师学术上指导,或派教师外出进修等形式提升校内教师业务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方面,团队成员具有扎实地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教师要有地理遥感、城市规划、环境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教师团队中有环境工程师、城市规划师和测绘工程师等双师型教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很好的技术指导。研究型教学团队方面,教学团队不仅具有扎实和精深的理论素养,还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已经发表了多篇遥感、测绘、环境工程、GIS、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一类和二类文章,并申请国家自然基金、省级课题、博士后基金等课题。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方面,资环学院每年都鼓励教师参与国家和地方有关的创业项目,深入社会和企事业单位,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地理学方面真实需求。以团队为载体,实现成员间知识交流和共享,推动各类培养目标实现。

(三)地方性、应用型和服务社会的专业培养体系

围绕“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来开展教学和科研,服务地方,服务社会[2]。池州市是全国第一个生态城市,生态环境优美,本专业为池州市及周边地区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镇规划、风景园林和景观规划提供智力保障,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现学院的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办学特色。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培养方案,逐渐形成“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宽口径是三大平台建设,包括综合能力平台、专业能力平台和专业拓展平台,其中综合能力平台主要体现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五大能力建设,即语言表达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通识能力。专业平台能力方面,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建设,着重培养规划编制和管理能力、图件制作与表达能力和调查分析和研究能力,同时强化专业拓展能力和专业专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开设如《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遥感概论》《建筑制图》《地理信息概论》《测量学》和《计算机制图》等课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可以精心学习一门课程,让每个学生毕业时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一技之长。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城市认知综合实习、总体规划实习、详细规划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实践教学是巩固、深化和丰富城市规划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资环学院一直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地制宜地建设苏州市金阊区阊胥路32号、苏州市工业园区、池州市清风西路125号、南京市玄武区湖南路1号和南京市新街口广场,池州市城市规划相关职能部门均建立实习合作单位;同时开辟省内外其他一二线大城市如浙江杭州、合肥、德清GIS产业园的实习基地。应用能力方面基本完成了室内规划技能实训设备建设。

资环学院近年来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合在基础实践、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中,每年组织学院内部遥感、测绘、环境工程、GIS和地理科学专业技能竞赛,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竞赛。为学生开设“大学生创业计划”“学生科研立项”等项目,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申请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研究课题,独立设计研究方案,提出申请;项目批准后独立完成项目研究,提交结题报告。许多教师都承担有科研项目,鼓励本科生参与进去。

二、一流专业建设重点内容

(一)建设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中国制造2025和安徽制造2025战略需要,根据中国新型城市化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先进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才培养体系中。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方面强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前提下,特别强调先进的培养模式。建立研究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方面最新理论和技术,将这些技术和理论融入课程、教材、课堂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遥感、GIS先进技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学术视野,强调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强调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和水平,建立分类、分层培养,使每个学生均能成才[3]。

(二)建设一流课程教材与平台资源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采取“平台+ 模块”结构,其中综合能力平台主要模块有价值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专业能力平台主要有专业基础能力、专业认知能力、专业专长能力、专业应用能力,每个平台和模块均由若干课程支撑,对课程结构进行内部优化,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知识体系全面而不重复,建设优质教材和课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有很多课程都带有很强的技术性,利用现代高科技,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云端开放式课程教育平台,建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线下课程有优势,能建立共享教学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育质量。建立科研平台,学生全程参与教师纵向和横向课题申报写作和课题实施阶段,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

(三)建设一流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要符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规律,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群的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建设三个教学团队[4],即掌握最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理论的教学团队、掌握最先进地理与城乡规划技术教学团队和为社会服务能力强的教学团队。每个团队要有一个学术骨干和教学骨干教师,使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同时要引进具有先进地理科学技术和创新创业经历和意识的年轻教师,组建一支由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的队伍。团队多年来形成了团结、协作、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工作作风,注重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注重不同专业和不同教学思维的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四)培养一流创新创业能力人才

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2.0版计划,实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实验实践模式,充分发挥各种实习基地、实验室的作用,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活动,参与建筑设计、城市详细规划、村镇规划、村庄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学生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形式参与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并结合自己的特长,重新回到学校有目标地学习实用性的知识。开设创业类专业知识课程和创业实践训练类课,开设创业实务讲座聘请创业成功者和毕业校友为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技巧[5]。对较高年级的学生,则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参与项目研发、参加创业比赛的创业参与教育;而对更高层次的学生,则安排到创业园、高校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实践。参加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发表论文、作品,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参与创业等。

(五)研制一流教学质量标准

理论教学、课内外实践、实验、实习、考试、阅卷、课程设计、毕业综合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齐全、合理;对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行定期监测,依据可靠、数据详实可查。

三、一流专业建设拟解决关键问题

(一)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

本专业学生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运用本专业知识和方法熟练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在城市规划管理、村镇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行业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6]。因此,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调整,进行大力度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才能培养专业知识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才能符合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人才需求,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顺利就业。

(二)专业特色定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加强制度建设,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对城市规划方面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本专业特色定位要紧跟我国经济转型大时代背景特色。地方特色,池州市是全国第一个生态城市和重要旅游城市,环境优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也是地方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人才和智力需要。专业培养模式和过程突出特色,资环学院围绕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特色专业打造GIS、环境工程、测绘等专业群,在师资、设备和财力等方面确保专业特色最大限度实现;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专业专长能力培养等各个环节突出特色,根据人才培养要求,最终确定城市规划和景观规划与设计能力两大特色方向[7]。

(三)专业理论和技能转变为服务社会的现实生产力

通过专业认知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专长能力夯实学生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理论水平,通过城市认知综合实习、总体规划实习、详细规划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开设一个典型实习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相关各级政府部门、机关、企业、设计公司、高校教师纵向和横向课题项目的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快题设计与表达、镇规划实践(特色小镇)、村庄规划实践(美丽乡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传统村落历史与保护、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植物配置、风景园林设计、建筑与历史遗产保护等实践工作,切实将专业理论和技能转变为服务社会的生产力[9]。

四、一流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的“两个根本”“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新要求、新观念和新内涵,培养具有新经济、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专业理论和思想的高素质城市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专业人才;培养GIS、测量、制图、遥感、园林和规划方面的城市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体系[10],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建立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提升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突出教师教学改革能力,创新教学活动、变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1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持续改进能力,总体上将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展业培养成一流专业,成为行业内和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为了保证目标实现,将这个目标分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目标。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编制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镇规划的能力;建立符合省级标准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体系;确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新途径;建立符合省级专业教师指标考核体系和进一步提升构想。

第二阶段目标。继续巩固学生编制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镇规划理论基础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访谈及问卷等形式进行数据和资料收集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对各类数据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能力和对规划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的基本能力。省级标准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体系进一步优化。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提升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诊断,突出教师教学改革能力。

第三阶段目标。在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上培养具有运用图纸、模型、文字和口头表达规划与设计意图的能力;建立国家标准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体系和先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提升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完善;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持续改进能力;将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展业培养成安徽一流、行业内和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学科。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城乡规划规划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