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金课”建设的初步研究与方案构建
2019-03-22钟明海
李 梅,钟明海
(长春工程学院,长春 130021)
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吴岩司长在2018年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给“金课”下的定义是“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1],为金课建设提供了具体建设指导。
《建筑设计》课是建筑学专业核心主干课,开设跨越2、3、4年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筑设计课学时比重最大,课程设置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骨架作用,对学生能力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新时代、新背景下建筑行业对建筑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建设将紧密围绕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协调、表达、判断、知识运用等全方位知识应用能力。
一、课程的建设目标
“金课”建设以“两性一度”为特征,课程思政为引领,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把课程建设成为:内容具有饱和性,解决问题具有高阶性,传授知识具有创新性,知识领域具有广泛性,思政元素具有育人性的开放,立体式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在教学手段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融慕课、微课、云课堂、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法为一体;改革传统课堂授课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习强度、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拓展学习的深度、增加学习的有效度,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建设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并对其他相关专业课程起到一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建筑学专业课程的改革。
二、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推进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根据行业需求,完善教学的知识结构、教学大纲、教学效果评价等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效果提出教学内容的改进方案,“金课”的教学内容尤其强调学科知识的交叉性,要注意授课体系中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入[2]。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目标对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做好分析、综合、评价等环节的层次设计,做好顶层设计。知识体系分建筑设计基本原理、相关专业及学科知识和创新设计方法三个层次;知识的应用包括基本设计原理的应用、先进设计理念的应用和实践工程规范应用三个层面;学生作业成果评价采用学生间互评、教师年级组互评和企业工程师评价三个开放的评价组成。
(二)构建理论教学(线上)与设计辅导(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建筑设计课辅导部分比重大,重视设计辅导环节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手段来规范和监管建筑设计课的全过程。线上课程讲授设计理论知识、优秀建筑方案设计的案例、先进的行业新技术、工程做法和工程规范等知识,线下结合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收集案例,利用线下翻转课堂互动讨论交流。
(三)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思政的内容
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案、课件;建设线上精品课堂、案例库、习题库、虚拟评图室、讨论沙龙和参考文献目录等,利用信息技术精准、高效地管理课堂。将课程思政内容列入教学大纲,以案例法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社会责任感、建筑师的职业道德等思政内容与课程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相结合。
(四)增加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教学设计
引入行业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学生收集优秀实例,利用PPT或学生自建线上案例库等形式实现资料的共享,并通过研讨的过程提升对实例的认识;课程设计尽量选择实际工程、实际地形作为课程设计题目,训练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竞赛项目引入课堂,实现创新应用课堂化。
(五)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设计的知识应用具有综合性,一本教材的使用具有局限性,慕课教材可以灵活补充这种不足;建设自助电子教学资源库,满足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学需求,建立个性化课堂,提供多样性的兴趣选择;自编讲义,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需求、自主建课的翻转课堂。“金课”教师应有教学设计意识,有教学设计意识的教师要从多个视角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和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3]。
三、课程建设的培养方案的构建
(一)建立“知识+技能+创新”三个层次的能力培养
构建设计原理、相关技术、设计规范、人文社科等知识体系,增加艺术修养、品质修养、创意修养的课程内容;精选设计题目,着重训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方案创新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辨识判断能力和克服挫折的意志力等综合技能;将行业的新技术、新理念等前沿知识以线上课自学形式推送给学生,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计竞赛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知识应用形式,实现个性化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实现“教师+学生+企业”三个层面教育主体的更新
建筑设计课是与未来实际工作对接最为紧密的课程之一,企业希望新员工不经过特别的训练就可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往往始于情谊、成于项目、流于形式,缺乏长期保障与规划,未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4]。“金课”建设的校企联合培养聘请设计院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走进课堂,模拟甲方布置任务、现场调查、方案研讨、方案审定等过程,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中方案设计的全流程,企业导师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在课程设计辅导过程中,由学生自己讲解自己的方案,利用草图演示、PPT、口头表述等形式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采用“线上+线下+实践”三种教学方法的改革
线上学习知识,培养专业修养,线下辅导课程设计,训练知识体系的灵活应用,采用实际案例参观来增加感性认识。建筑设计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包括书本知识、社会知识、实践知识,具有广博性、跨学科、不断更新的特点,线上课程实现教学知识扩容的同时还可以优选名校相关精品慕课的内容,提升教学层次,鼓励学生自己到现实生活中实践调研、收集优秀案例和行业先进的技术与教师共同建课。
(四)利用“平台+互联网+图书”三种辅助工具丰富课堂教法
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手段,将纸质教材、参考书与慕教材、专业网站相结合,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线上虚拟课堂相结合。依托超星集团的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创造交互式动态、不断更新的教学环境。以“启发式”“自主性”和“互动式”的教学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程的教学方法更适合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模式,把先进性、科学性、趣味性、形声性和自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加大专业图书室的建设力度,及时更新补充图书,传统图书具有电子书不具备的特点与优势。
(五)融入“社会+企业+个人”三种角度的课程思政内容
建筑师是建筑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为他人服务的公益者。设计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承担企业的信誉。建筑设计是学生毕业后直接对接的工作,建设思政案例库,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法,在知识应用中融入思政内容,如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程设计传输爱国主义精神;课程设计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传输社会责任感;设计过程中注意遵守行业规范传输职业道德观。
四、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对设计企业、毕业生、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工作后反馈及在校学生建筑设计课学习效果的调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方案;比较传统课堂与混合课堂的差别,提出适合各教学阶段的授课方式,比较不同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将课程建设方案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证,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用正确的结论指导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
规范建筑设计课中每个专题设计题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评价反馈教师授课情况与学生需求,及时进行教学管控;定期开展课程组观摩课、示范课活动,进行教学研讨,探索教学规律;各专题授课均实行导师引领、集体备课、集体建课,规范授课内容,提升授课的教学效果;定期组织授课教师参与指导学生设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实践活动,教师全方位、多角度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培养课程设计的创新意识拓展路径;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学术会议、观摩兄弟院校课程建设情况、开展学术研讨交流等,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和教学水平;积极拓展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单位,将企业工程师引进课堂,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对接,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态。
五、应用形式及推进方案
采用逐年渐进推进、梯级逐层应用,开放动态调整、不间断持续改进的原则;分阶段、分层次、分目标来制定多种教学运行方案。方案推进采用新旧比较,第一年在低年级选1—2个班级作为试点,学期末开放评价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方案;第二年分年级推广,运行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案;第三年总结教学效果,建立稳定的课程运行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同年级能力培养的特点,注意不同个体学习效果的差异,注意不同教学目标实现的不同教学手段应用的适用性。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根据学生的反馈、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六、“金课”建设的创新点
(一)“三维一体”教学设计的建设及应用创新
构建“知识+技能+创新”、“教师+学生+企业”、“线上+线下+实践”、“平台+互联网+图书”、“社会+企业+个人”的多重“三维一体”的教学顶层设计框架,实现课程内容体系的融合创新;采用逐年渐进推进、梯级逐层应用,开放动态调整、不间断持续改进的应用原则,分阶段、分层次、分目标来制定和实现教学方案,实现梯级渐进应用创新。
(二)工程认证与建筑学专业评估双重教学理念并重的创新
研究以工程认证标准的宏观把控与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标准的微观指导充分融合,形成双重驱动下面向新时代、新发展的新工科建设标准为建设依据,以OBE的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来指导课程建设;传授与学习双侧导向,企业实践与职业需求双向引领,教师与学生共同建课。
(三)多样信息技术融合和开放教学成果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
将慕课、微课、三维动画、虚拟现实、互联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更适合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模式,把先进性、科学性、趣味性、形声性和自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实践调研、PPT汇报、口头表述方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构建线上评图室,高效地实现不同年级组交叉评图、兄弟院校、企业参与的多元开放评价体系。
七、结语
当前建筑行业管理与工程建设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筑师负责制等新的建筑管理方式和技术革新也正在改变着建筑师的工作模式,对建筑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建筑设计混合“金课”的建设将改变原有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学评价从教师讲的如何向教的转变;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促使授课教师在持续改进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为课堂扩容,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无处不在,教师的辅导也能及时跟进,将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多维的、立体的教学体系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