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翻转课堂与教育教学融合

2019-03-22韩志才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传统

韩志才

(池州学院管理与法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技术正引起社会各领域变化甚至变革。人们不禁要问“互联网”会否取代传统教学?对“互联网”我们该如何看?我们的教育教学如何应对?

1 互联网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

大家知道,当今互联网时代,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正经历着“变革”①。那么传统教学会不会“颠覆”?回答应是否定的。互联网技术不会取代传统教学,但它会带来一场教育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它会改进和完善传统教学,它会让传统教学焕发出新活力。所以针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不能视而不见,应积极应对。

1.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重大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中心是教师、书本和课堂,其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系统传授知识,集中学生思维,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亲其师重其道”,如此等等,都有它优势与不可替代性,这是传统教学不会“颠覆”关键所在。但传统教学模式有它的不足,它过分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主动性与潜能发挥。表现在:

第一,培养模式单一。“七统一”②把实际上存在差异性、特殊性的学生看作是同一的、

拥有共性的,用同一把尺子、标准容器去教育培养。此种模式,不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第二,教学内容较匮乏。教师教学基本遵循的是教材,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即使教材体系不够优化,内容不够合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其结果势必束缚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

第三,教学渠道单一。课堂外渠道缺失;教师的“教”基本是“注入式”“一刀切”,忽视因材施教;学生“学”不被重视;“教与学”在课堂上不是“节外生枝”,而是完成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其结果必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求甚解的局面,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第四,教学活动单向性。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负责“教”的主动施教者,而学生是负责“学”——作为知识传授对象、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离开了教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如此无疑,学生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学生主动性被忽视,当然创新性也就失去了基础。

第五,教学评价以成绩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办学如何、教师教学水平怎样,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诚实、服从、考试成绩好的是好学生,爱思考,有独特见解、敢发表议论甚至持异议的学生,被认为是不遵守纪律、不懂得规矩、喜欢捣蛋的“坏”学生。其结果,学生的求异、创新的欲望和能力将被扼杀,学生知识和观念容易趋同,缺少个性和独创性[1]。

上述不足表明传统教学模式既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必须在改革和完善中再建构。但我们应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主导作用③,而是在于任意夸大并绝对化。所以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决不可以走向极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随心所欲去探索。因此,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一是要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帮助学生的促进者;二是要使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好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1.2 互联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优势

“互联网+”使得互联网功能得以渗透到教育内容、教育样式、教育评价等多方面,发挥出互联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特有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学资源大大拓展。互联网海量资源的存在、互联网+课程,使得学校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使得适合学生诸多前沿知识能及时地进入课堂,学生学习不完全由教师主宰或传统课堂控制,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第二,教学中因材施教。互联网+教学,使“翻转课堂”真正成为现实,必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发生“变革”,必迫使(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地)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提升自身教学素养,提升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应用能力,呈现教学内容的多层次与多样性,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师生“合作学习”。互联网+学习,使师生、生生间交流沟通可随时随地随心开展,师生互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能够“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激发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链接,而不应是居高临下地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当然,如此必引发学生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转变,如主动寻找发现自身学习的需求与价值以及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解开学习中的疑惑,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2]。

第四,教学评价便捷多元。互联网+评价,不仅改变了评价方式,更是改变了评价内容(标准)④,使人人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评价对象。通过网络平台、网络大数据教师与学生相互对彼此的学习或教育教学进行评价变得轻松便捷,教师对管理部门及管理者、管理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社会各阶层对教育进行评价或监控成为可能。

当然,如前文所述,传统教学具有互联网教学难以替代的明显优势。所以,对二者我们应予以取长补短并加以优势整合。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强调“学”“教”兼顾,以“学”为主,但注重学生的“学”,不意味可忽视教师的“教”。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体现,应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我们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主体,不是要忽视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因互联网课堂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度很大,我们要越加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我们应看到,互联网学习资源多采用非线性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学生学习获得的基本是“碎片化”的东西。所以,互联网课堂教学成功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对互联网课堂教学过程主导与控制。

第二,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互联网教学就是要打破和改变传统教学过程和方法,强调以“启发式”与“情境式”学习为主,较好的避免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抽象文字概念)弊端。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变其最终是要取得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所以互联网教学应是一个抽象与形象并重、接受式与参与互动式、自主学习与协作互动兼有的过程,是一个注重知识学习更重视能力培养、知能并举发展的教学方式,是接受式、探究性、体验性、互联网、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第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从一定意义上说,互联网教学过程较多时间表现在人机交互,是“师生分离”的,它减少了传统课堂那样师生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然而,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以,互联网教学要设法从技术上弥补人机互动给师生交流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灵活运用互联网教室中的功能、改善师生之间的交流系统,提升互联网学习的交互性,变人机交互为师生交互,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等。

第四,强调实践和交流合作。互联网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封闭式”教学,它是一个集书本、课堂、互联网与社会实践等有机统一的“开放式”学习。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教学中不仅是教师教学工具,更是学生认知、合作交流、信息加工与表达等工具。所以互联网教学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一要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让学生在自身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要引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交流探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

2 “互联网+”翻转课堂是一种课堂新形式

互联网催生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翻转课堂成了“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趋势。

2.1 “互联网+”⑤翻转课堂基本理解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教育形式。如果说传统教育是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位老师;那么“互联网+教育”就是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老师由你选[3]。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换言之,就是把学生在上课环节进行的听课、做笔记等翻转到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把学生课后做作业、做练习等课下环节翻转到课堂上来,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答疑来增加互动,从而强化学生课下自学知识点。作为一种手段,“翻转课堂”旨在增加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个性化学习,教师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而应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要为学生创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并得到个性化教育[4]。

2.2 翻转课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势

“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方式和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方式,是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概之,在教学活动中翻转课堂之“翻转”体现在:第一,实现“成绩与素质齐飞”。作为学生学习成绩当然重要,但比较而言学习能力比分数更重要,翻转课堂实践,不仅要使学生知识面拓宽,还要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从教教材翻转为用教材,从以教定学翻转为以学定教,从强调知识传授翻转为强调学生发展,从注重学习结果翻转为注重学习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第三,从教师“独唱”翻转为师生“合唱”[5]。从学生课堂学习翻转为学生课前预习和学习(观看教师的讲解视频),将学生课后练习翻转为课堂练习、单兵作战翻转为互助共赢,将传统课堂教育翻转为实践教育、信息网络化教育,将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翻转为对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电脑操作能力、网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元化评价[6]。

所以,翻转课堂至少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主体转变与模式创新。传统课堂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主体,学生是学习被动接受者。翻转课堂呈现的是,教师是答疑解惑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的引导者、辅助者,学生在教师引领、辅助下积极运用信息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第二,个性化学习与因材施教。翻转课堂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能得到一定满足。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学生可利用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并根据自身学习实际情况,进行自主调控学习资料和学习节奏,这样,不仅使好学生能“拔高”知识,还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因没有重复学习机会而中途放弃。同时,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基础上,教师可利用翻转课堂讨论或答疑等交互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第三,自我完善与全面发展。翻转课堂后,学生自主学习强化,个性化学习需要得到满足,需要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自主自我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翻转课堂上,问题讨论、经验交流和小组合作等师生、生生互动方式,学生交流合作、发现分析问题、全面认识问题等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促进自己全面发展。第四,学习过程与多元化评价。翻转课堂后,学生学习过程,如自主学习、平时作业完成、阶段测试、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较之于传统课堂情况记载、呈现更客观,问题发现反馈更及时,调整更有针对性,这样综合期末考核成绩,能更全面客观评价出学生学习情况。

上述之优势,使翻转课堂成了“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改革必然发展趋势。但要使翻转课堂潜在优势变成显性优势,并不容易。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制度束缚、信息化环境制约、师生教育观念滞后、教与学习惯适应受阻、相关能力不足等各方面的挑战,就目前情况来看,翻转课堂潜力和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很好挖掘和释放。实现真正课堂翻转,就要敢于迎接挑战,使翻转课堂的显性优势得到发挥。要发挥好“翻转课堂”之优势,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就具体实施环节而言我们应把握好如下几点:第一,班级分组。可依据学习成绩来分,不同层次成绩的学生在每个小组应都有体现,采量化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每组5-7人。第二,知识点选择。根据学习目标、绝大多数学生的能力,选取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点,搜集并制作视频,充分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视频呈现的层次性、趣味性等。第三,课堂组织。教师在开始新课前应安排一个自我提问的环节。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简要介绍本节课自主学习目的与要求,然后安排本节课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完相关内容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班级学生一起讨论。通过在线测学使学生了解自学情况,并把不会的内容反馈给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相关知识,教师要关注学生暴露的问题,加强培训。第四,检查学情。通过当堂练习,采取每个小组在黑板上写答案或其他方式,检查学生对课程学习重难点的掌握程度。每个学习小组可选派或指派代表来评估各组的答案[7]。最后学生代表(也可以是教师)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做出总结。第五,布置适量作业。根据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布置少量有针对性的作业,以达到复习巩固目的。

3 微课是翻转课堂高效实施的主要优化手段

从起源看,翻转课堂是微课广泛应用的产物。虽然“翻转”课堂,有利于促进微课的应用,但翻转课堂基本原则仍是先有微课,后有翻转课堂。有优质微课支持,翻转课堂自然“水到渠成”。优质微课是翻转课堂根源和保证,没有优质微课,就没有翻转课堂;没有优质微课的支持,翻转课堂也走不远。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辅助性教学资源”,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8]。其中教学视频是核心,辅助性教学资源则是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

3.1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及作用

微课作为信息化学习资源优势明显,在教学中的应用及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新授课上。主要有:一是课前复习。新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库,设计连接新知识所需的知识点,制作微课提供给学生先看。二是导入新课。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问题制作微课,以便在课堂开始时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学习铺平道路。三是知识理解。教师对教学重难点、典型案例设计制作好微课,供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四是练习巩固。教师选择少而精的习题设计并制作好微课,巩固相关知识学习。五是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教与学的要点和规律,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融入现有的知识体系,适当设计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拓展延伸练习的微课。当然,以上各环节微课可根据教学学习需要单独或联合使用。

第二,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主要有:一是短小易学。微课短小精悍,通常针对一个重点、一个议题将教学视频控制不超过10分钟,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避免视觉、听觉疲劳集中精力完成学习,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清晰准确地完成专题内容的学习。二是方便易用。微课视频存储通常采用适合于网络传输的流媒体格式,文件大小相对较小,便于在线发布和共享。因此,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愿望,他们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三是适应需要。微课视频可以反复、快速、任意播放,不仅较好的解决了学习基础差、接受程度慢、羞于发问或其他原因致学习困难的学生转化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习好的学生选择性学习问题。四是及时反馈。微课资源也包括一些必要的作业、练习和定期测试等,还可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支持,使学生能够容易地向教师提问他们没有理解的知识,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三,在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主要有:其一,制作微课过程就是一研究过程,教师把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微课,本身就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其二,微课制作需要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和整合能力,教师要制作好微课就需要进行资源积累、知识管理,并运用信息技术加以整合。其三,由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微课进行分享和交流,也有助于教师自信心提高、获得感增加,以及教学能力、教师间的协作交流能力的提升。

3.2 避免微课的浅阅读⑥趋向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及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要注意,微课有短小精悍、满足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等优点,但也极有可能把学生学习带向肤浅、惰性思维、思维碎片化、注意力匮乏等境地,感染上“浅阅读”[9]。为了避免浅阅读趋向,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角度寻求对策:

首先,微课的设计和制作(就设计者来看)。其一,从缜密知识体系出发,选取重点和难点、问题点、易混易错点,设计和制作一系列微课,使其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单个微课只针对某一知识点,相当于知识结构系统中的一个节点,当所有微课汇集并连接在一起时,就可以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其二,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先验知识、经验的觉醒,然后解决关键难点,最后导至后续知识点。这样,一系列的知识将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搭起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其三,注重微课前、中、后阶段一系列问题的巧设计,引导学生深入反思。其四,培养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是微课核心目标之一,所以,微课不应过于形象化、动态化、趣味化,而应结合虚实,使学生在适当的情境、情绪和节奏下,能够集中精力观看、体验和思考呈现的内容,进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高阶思维能力。

其次,调整学生的阅读模式(就使用者来看)。学生应自觉认识到浅阅读的危害,坚持深阅读模式,积极、自觉地避免浅阅读。为此,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不能只满足于观看微课,还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辅助性学习,通过阅读和使用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书籍、课件及其源文件、教材、学习素材等辅助学习资源来思考和扩展微课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避免因其单一微课短时间、容量小致难以纵深挖掘、横向扩展的缺点,以便将零碎的知识聚合为一个有机联系、庞大又专业的知识模块。教师应制作和推荐更多优秀微课,加强对学生微课学习的指导,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时要有意识地唤醒以前的知识经验,多进行自我反思、诊断、调节和超越,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 结语

翻转课堂是现代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间一次融合式创造,是触动教学认识观的一次“变革”,但我们不能过于高估它,因为它不可能让教和学关系发生本质变化,不可能彻底翻转“教”与“学”之间位次,替代不了真实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它不可能完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或许可以说,由互联网催生的微课、翻转课堂以及慕课等“教育新宠”,将实现课本、课程、课堂甚至学校教育“网络变身”⑦。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变身”不等于“替代”[10],毕竟网络和学校是差别迥异的两个场域,这两个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的影响需要我们在认真审视、对比权衡基础上慎重取舍。笔者以为,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对能促进教学的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宠”,应持及时学习并加以利用的态度。

注释:

①有人认为,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第四代教育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

②统一目标要求、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教学组织形式、统一教学过程和方法、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答案。

③为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④例如传统教学体制下,教师的教学水平基本由学生的成绩来体现,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信息组织与整合、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教师积累的经验通过互联网获得共享的程度等等,都将成为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

⑤“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⑥浅阅读就是指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

⑦课本变身为网络资源,课程变身为慕课,传统课堂变身为翻转课堂,学校教育变身为“互联网+教育”。

猜你喜欢

互联网+微课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