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入境 因导生情*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例谈
2019-03-22孙丽娟
孙丽娟
如果一节课能设计出一个非常精彩的开头,就如同一场演出有好的序幕,一篇文章有好的导语,一部乐章有好序曲一样重要。导入环节做得好,就能先声夺人,形成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心理期待,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其思考,鼓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其掌握恰当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效课堂中良好的开端必然能使整节课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一、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这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而定,一般用在新课伊始,且没有任何前后知识关联的知识体系。这种方法可以说是简单明了,能够极大地缩短学生走进课堂热身准备的时间,为课堂后半程中用于突破重难点和练习部分增加了时间。
导入案例——《打折问题》。
师:同学们,我有个水果店的朋友,每天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到了晚上,总会有些水果没卖出去,大家都知道水果这种商品,不新鲜就没人要了,他就会赔本。昨天他和我说了他的烦恼,所以今天我想让大家帮他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水果在当天都卖出去。
同学们认真地听完后,你一言我一语,积极献策,最终决定晚上降价销售(在不赔本的前提下),引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销售方式,即打折促销。
这样开门见山,直接击中“焦点”,快速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研究中,既让学生明晰了学习内容是什么,又直接打开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了学习的自信。这种导入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在新授课的时候不宜多用,因为会失去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和积极性。
二、抛砖引玉,投石激浪
这种课堂导入方式要设计一个与本节课知识密切相关的点,即抛出与本节课紧密相联的一块“砖”,以便引出“学习新知识”这块“玉”。一般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过程自然而且流畅。
导入案例——《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请在你的学习任务单上任意地方画一个点,并从这个点出发,画射线,可以画多少条射线?
生:一边画,一边说“无数条”!
师:从你画的这些射线中,找任意两条射线,你能看到什么?
生1:从同一个点出发的两条射线!
生2:——这就是角吧!
师:你提到了“角”,(继续追问)那么在你画的图中有多少个角呢?
生3:同一个点出发的射线越多,找到的角越多!
生4:无数个。
这样抛出的“砖”是角的形成过程,学生找到的“玉”即是本节课要学的关于角的认识,由此进入关于角——这一新概念的学习当中。这样的导入法使新课的学习变得水到渠成,也使整个课堂的教学流程变得更为紧凑、逻辑性更强。
三、触景生情,以情入境
这种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设置的所有与新知学习相关的真情实景、存在的人物和事物,启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通过创设一些吸引学生眼球并且有趣的课堂小互动,或者是模拟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讲解相关数学知识的一个小故事、做一个与知识点相关的小实验,或是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等方式导入新课。当学生置身于教师为他们创设的情境中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迫切希望了解未知的愿望,由此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兴趣和欲望,活跃他们的思维,引导其积极思考问题,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本堂课学习的注意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增强有效记忆以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导入案例——《比的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请大家品尝一种最新果珍饮料,我已经加水调好了两杯,先请两位同学来品尝一下口感如何,然后我要用最好的口感来请大家喝!
生:(选出两位同学品尝,他们喝完后都直摇头)一个学生说果汁味有点太浓、太甜了,另一个学生说果汁味道太淡了,口感不好!
师:是哪里出了问题?
生:水和果珍粉配比不对吧?第一杯可能是放水太少了;第二杯可能是水放多了吧?
师:抓住了学生说出一个词——“配比”,从而引出了“比的认识”一课。
这样的导入既充满乐趣,又自然生动,让学生在一种自主探究的氛围中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情境导入法与《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理念一致,所以这种导入方式深受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四、设置悬念,满腹疑团
这种课堂导入主要是使学生发现困惑,引出悬念,产生认知矛盾。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的思维活动开始于惊奇和疑问”,学生的有效思维活动源于疑问。
很多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通过深挖教材中及教材外所蕴含的知识内容,紧紧抓住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精心地设置“疑问”,制造出种种和学习知识点相关的悬念,刻意地把本节课的数学内容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学生处于一种模糊的初步认知状态下,引起他们对新知识进一步研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中来,并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探究本节课的数学奥秘。
导入案例——《体积与容积》(第一次学习体积的内容)
师:同学们都学过《乌鸦喝水》这一课吧!
生:学过!
师:你们认为乌鸦聪明吗?
生:聪明!
师:(出示一个乌鸦喝水的动画画面)为什么这个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乌鸦叼了一块石头放入后水面却上升了呢?
(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瞬间把学生们问得哑口无言。学生们都在独立地思考着!安静了片刻之后,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班级里就像开了锅一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讨论起来,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1:是因为石头有厚度吗?
生2:是因为石头有高度吗?
生3:是因为石头有宽度吗?
生4:是因为石头有面积吗?
学生已有的关于几何中所有的认知概念全部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而究竟和什么有关,学生仍然处于一种困惑的状态中。此时及时导入今天新的概念——体积,并鼓励学生最后看谁能用今天学习的新概念,来正确解释乌鸦喝到水的原因。
五、游戏互动,自然进入
这要在上课伊始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互动,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导入案例——《摸球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都玩过抢红包的游戏吧!
生:玩过!
师:你们的手气怎么样?
生:有时运气好,有时运气差!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抽红包的游戏,大家都来试试你们的手气吧!
生:太好了!
(全班45个学生,每个人到黑板前面抽一个红包,红包里的奖励不一样。用这样的一个形式,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随机性,将孩子带入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中。)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点经验分享。无论哪种教学导入都要围绕一个目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而在备课环节就要仔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营造愉快而又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能设计出一个好的导入,这也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一种体现。
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是一门神奇教学艺术,巧妙的导入既能使学生很快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巩固旧知识,还能让人回味无穷。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导入方式很多,虽然不同的方式在课堂导入环节都有其优缺点,但只要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学校条件及本班学生的特点,正确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发挥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