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3-22葛媛媛
葛媛媛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221000)
班级作为高校汇集青年力量的基本单位,团支部作为高校基层组织的一个分支机构,两者都是直接面向广大青年群体的,站在多样化以及多元化的思想浪潮视角下,高校创建完善的“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十分必要,这也是打造班级文化,凝聚基层组织力量的重要途径。而要想切合实际的创建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手段与方式支撑,组建强大的“班团一体化”队伍,加快高校现代化建设进程。
1 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创建背景
“班团一体化”是健全基层组织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提升基层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各高校按照共青团改革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希望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和团支部内部工作模式和机制,将班级与团支部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干部队伍、工作职能、评价考核等进行统筹协调,形成协同效力。但这些研究和尝试尚未形成创新性、系统性的设计理念和机制路径,提供的对策较为理论化、理想化。
针对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建设价值,具体如下:
其一,统领班级思想建设。在精神思想上增强凝聚力与吸引力,成为高校持久化经营的关键,班级团支部充当班级学生思想到领路者,给予其发展的脚步上提供政治与思想上的援助,不断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可以为学生积极的成长提供支撑。
其二,加强团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力。诸多高校都在创新型团组织,带领学生走在历史的前沿。“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建设,团支部组织的力量可以得到充分展现,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同时“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建设成为团员学生自身思想觉悟与创新意识提升的举措,以共青团活动为基础,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班团一体化”的建设会在很大程度上彰显班级组织育人的功能,扩展高校内部团组织对青年学生带来的影响力。
其三,提高班级整体管理水平。“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建设,可以宣传民主精神,并且促使班级与团队之间共同协作与配合,体现出学生干部工作管理具备的规范性。管理能力的展现,主要是班团干部个体的素质,团支部充当团队与学生个体的一种组织机构,而将团支部与班级建设进行融合,会逐步扩展班级干部自身的素质,进而提升班级整体管理水平。
2 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创建现状
2.1 团支部团队建设相对薄弱
受到新时期思想的冲击,团组织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出现一些变化,给予新时代全新的内涵。针对服务青年这一个理念,团支部充当团组织内部的微小机构,承担着新时期高校团队的建设职责。高校设置的团支部总会设置书记、组织委员以及文艺委员等,而繁杂的团组织工作内容落实到基层群众中要由这些委员进行执行,不管是人力资源还是精力角度都和班委会存在诸多差异。包括创业以及网络推广等,主要是团支书以及组织委员完成,所以团支部团队的建设相对薄弱,相应的工作技能以及工作方式有待加强。
2.2 班团两者之间协调力度不够
在一些高校中,存在团支部职能越位的情况,或者和班委会工作重叠的现象,部分团支部职能欠缺,朝向边缘化方向转变。团支部以及班委会之间缺少协作的力度,各自执行自身的本职工作。针对班风以及学风的建设角度上,缺少新时代的凝聚力量。基于理论,班委会主要是按照团支部的带领,围绕团支部开展一系列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班委会却占据主导位置,甚至取代团支部的位置,由此两者之间交流的信息不够通畅,出现矛盾与冲突,不利于班级的团结建设。
3 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有效措施
3.1 明确职责,组建“班团一体化”干部团队
高校团支部以及班委会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具备各自的工作责任,也就是主导者以及执行者。针对团支部来讲,重点是站在上级团组织的视角,调动党团学习积极性,掌握以及了解青年学生自身的思想动态,及时汇报给团队组织。同时高校建设“班团一体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发展团员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班委会作为班级建设的重要执行机构,执行班级工作方案,进行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团结同学,切合实际的维护学生自身权益。
积极地落实“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不管是团支部还是班委会,都要在职责上明确新时期青年服务涉及工作的开展内容,包括社会青年职员以及社会创业和网络文明以及班风建设等,所以明确团支部以及班委会的职责,因地制宜,组建强大的“班团一体化”“班团一体化”队伍。
3.2 加强引导,创建“班团一体化”工作机制
高校在建立“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的过程中,要促使团支部与班委会在学生人群之中发挥最大化价值,带领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高校班级辅导员教师要以两个部门组织机构的协调工作上,依据班级实际工作调整班委会与团支部之间的协调关系,促使两者组织可以朝向统一的目标不断进步。
“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建设最终目标是营造积极进取的班集体,促使班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可以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彰显个性,打造和谐进步的班级文化,推动学风以及校风的快速发展。首先选拔工作团队,“班团一体化”在执行的过程中,班团干部成为核心力量,团支书以及班长成为辅导员的协作助手,只有在这些干部发挥自身价值的情况下,才会给班级文化以及校风建设带来积极影响,所以高校管理者在选拔干部的过程中,应该思考学生具备的责任心,将学生放在恰当的岗位上,实现“班团一体化”内部成员价值最大化。其次指导队伍工作,“班团一体化”的建设也就是团队的建设,一切的工作都要通过班团干部加以执行,其自身的责任心以及工作技能影响着工作的成效。所以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干部意识到资源的有效运用,科学的评估干部工作,针对性的实现“班团一体化”建设。
最后班团组织内部分工协调性。工作分类并不是固定的,辅导员针对“班团一体化”的建设不仅要强化团队的指导,还要对班团成员做出的贡献加以赞扬,适当的引进班团会议机制,尤其是重大事项面前要体现出决策的民主化与规范化。最后执行团支书与班长协同机制,在两者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创建积极的班级文化,实效性的开展“班团一体化”建设工作。
3.3 创新思维,完善“班团一体化”体系
创新成为高校团支部以及班委会持续性发展工作的保障,对于“班团一体化”的建设,团委和学生管理单位相关人员要充分分析,创设“班团一体化”的良好工作气氛,全面为“班团一体化”提供支撑。高校可以在年初把基层团支部的创建与年度关键工作进行结合,创建“班团一体化”,致力于良好工作环境的塑造。此外,号召广大青年人群走进校园文化组织建设中,获取诸多成就感。
最后高校要积极的创设切合实际的“班团一体化”评价机制,在考核的进程中融合学风班风的建设,或者在考核量化的过程中,给班集体中的团支部以及班委会提供工作目标与方向,有的放矢的完成 “班团一体化”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管理者要积极地开展 “班团一体化”建设工作,站在新时期的视角下,掌握“班团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采取科学的手段不断完善现有的“班团一体化”体系,创建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使高校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