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研究
2019-03-22孙泉勇牛素芳
孙泉勇,牛素芳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
近年来由于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就业工作是所有高校都需要面临的艰巨任务,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各大高校研究的重点。郭欣(2017)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界定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获得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四大要素和14个二级子能力要素,包括专业就业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就业人格取向(职业责任感,敬业,积极乐观)、社会应对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和就业发展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自我展现能力,就业决策能力)。
1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笔者是一名高校辅导员,负责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企业招聘高峰期经常会有学生询问,比如“老师,几家工作单位的面试都通过了,但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能给些意见吗?”“老师我班里的同学很多都签某公司,你看我也签了合适吗?”“老师我还是比较迷茫,不知道是工作好还是考公务员好?”“老师为什么平时没有优秀的同学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我却连面试都没通过?”“老师当初签协议时没有考虑好,我想毁约签另一家公司。”等等。辅导员同仁们在每年毕业季应该都会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根据就业现状,毕业生择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类型。
1.1 犹豫不决型
此种类型又可细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考研、考公员和就业之间犹豫不决,或者三者都参与,但因毅力不足和精力分散,往往结果都不理想;第二种是在就业单位之间犹豫不决,不知选择哪家单位比较好。由此可见,这类学生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就业时在企业信息收集和企业发展平台比较分析等方面亦没有做足功课,导致毁约现象频频出现。
1.2 随波逐流型
随波逐流的学生,通常习惯将同学当作自己行为的标杆,同学考研也跟着考研,同学找工作也跟着找工作。这类学生大学期间一般都比较迷茫,没有学习和工作目标,甚至没有自己的独立想法,这种情况在高校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大力发展,2019年高校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态势趋于白热化,如果大学生选择随波逐流,就会泯于众生。
1.3 屡屡碰壁型
这种类型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能力较差、笔试都未能通过的同学;另一种是“面试恐惧症”同学,即面试环节表达能力下降,不知如何展现自己,在面试过程中暴露出能力不足等问题。综上可知,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还有待提高。
2 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体验学习理论的杰出代表大卫·库伯对体验学习做了深入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体验式学习圈,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运用”,从而将体验学习系统化、科学化。体验学习特点是 “做中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新颖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老师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和总结自我。
3 应用体验式学习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探索思考
3.1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体验式学习元素
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教高厅在2007年颁发了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2007〕7号)文件,各高校都积极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该课程是很多高校唯一专业指导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的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依托讲授法,且教师授课过程中缺乏个案的分析。在授课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有时甚至是照本宣科,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接受度不高,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体验式学习通常采取游戏、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自我思考与总结。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和参与度,并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总结环节,促进学生认知自我和提升能力。同时体验式学习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需要差异设置课堂情境。比如底年级重点放在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方面,有助于合理的职业规划;高年级同学重点放在就业软实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综合能力;同时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特点针对性进行课程设计。在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体验式学习元素的教学模式是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培养自身素质和需要的技能。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2 增设与完善体验式学习课程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开设体验式学习体育课程或者公选课程,同时也有很多高校并未涉及体验式学习。笔者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该校早在2007开设体验式学习体育课程与公选课程,并且开展得非常成功。在主讲老师薛保红的推动下成立体验教育研究中心,并带动安徽高校纷纷开设体验式学习课程。由此可见,在高校开展体验式学习体育课程早已成熟。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颖的学习形式,该学习方式的训练项目主要是根据大学生的综合现状而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和提升自己,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软实力。
3.3 强化学生主体力量,促进体验式学习自主化
从学生全覆盖角度出发,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体育课和公选课等课程,都做不到全学生覆盖。体验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应该充分调动学生骨干力量,例如团委学生会、班长等班级干部。在学生骨干力量中培养出一批核心力量,构建从学院到班级系统性学习机制。例如院团委学生每月设计相关的以班级为单位的体验式项目赛事或学习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内容,又调动了班级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也潜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从班级角度出发,由班长等班干部进行组织,每次班会或班级活动可进行一些体验式学习活动,既可促进班级凝聚力,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软实力。依托此机制可逐步实现学生体验式学习自主化。
4 结语
当代大学生择业迷茫和就业困难的现象日渐突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高校教育融入体验式学习元素,对全新的就业能力培养路径有很大帮助。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种途径,逐步递进,互有交叉,各有侧重。以体验式学习精品课程为突破口形成良好的影响力,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自我培养与提升氛围。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