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对策
2019-03-22朱佳
朱佳
(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44)
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其中,通过党建工作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及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高校党建的内涵及功能
党的建设就是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对于高校而言,党的领导地位和具体工作的落实在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的落地生根,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地完善,朝着更加规范、完善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高校党建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高校各级党支部的制度规范与工作方法的完善;二是高校党组织的活动与高校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紧密结合;三是高校党组织工作与高校教育改革与中心工作相适应。这三个层面相互渗透,互为表里,相互促进。高校党建的内涵应随着新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深入、发展。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政治引领功能。高校发展,党建为魂。社会主义高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党的领导。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党的政治导向。全体师生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产学研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二,促进高校和谐建设。和谐的校园必然要以党的建设为保证。通过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凝聚力、战斗力的积极发挥,有助于协调高校各群体的利益关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使党的群众基础更加的坚实。其三,确保高校各项事业稳定、长期发展。党建工作不是零散的、暂时的,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只有持续加强党的建设,高校的校风、学风才能一以贯之,时刻保持。
2 高校党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弘扬“正能量”,符合高校的育人功能,其中党建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表现在引领主导、组织保证、人才保证与先锋模范等四个方面。
2.1 高校党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主导作用
高校的文化建设不仅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载体,更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发展方向。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阵地面临着严峻地挑战,文化建设也受到极大地冲击,稍有不慎,各项事业就会陷入误区。为此,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是要牢牢地把握高校产学研各项事业的发展方向,时刻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引领正确的政治方向。
2.2 高校党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作用
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打造 “和谐校园”,这与高校党建的功能高度契合。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主题在于提升党在现代高校的执政力度与能力。高校党建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有机结合,并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大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高校党建贯彻于高校各个部门和环节的方方面面,能够协调各种校务工作的关系,为文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的协调;围绕办学特色与发展大局,高校党建工作进一步促进高校的科研、教学工作,形成配套的考核、监督机制,助推文化人才的培养,为文化建设保证。
2.3 高校党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才保证作用
高校党建工作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工作对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包括广大在校大学生,还包括一线教师、科研人员、行政人员、继续教育人员等等。他们接受的都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教育洗礼,也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当前文化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高校党建工作的人才保证作用就是对各类对象加强教育和管理,抢占意识形态的高地,时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遵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尊重人才,培养人才,为人才搭建发展与展示的平台,尊重创新、尊重创造,让高校的智力成果蓬勃迸发,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吸引专业人才,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上的保证。
2.4 高校党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是文化人才的聚集地。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专家教授级的引领虽然是“阳春白雪”,但也需要符合大众口味的“下里巴人”。大学生是高校成员的绝大多数,在文化建设方面更要发挥主体作用。事实上,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读大学”的门槛变得越来越小,这一方面给予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促进自身发展的机会,但也使得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更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考验。大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群体的先进力量,他们经过长期的组织考验,不仅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基础,更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与鉴别能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党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3 高校党建工作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建工作对文化建设的作用显而易见,举足轻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成败。为此,新形势下,必须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稳定发展。
3.1 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引领
在新形势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调整。对于校园文化建设,重大活动应经过高校领导班子协商、讨论,校长亲自挂帅组织实施,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确保政治方向正确。同时,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校长负责制,能够彰显校本特色,弘扬校风、学风。从现实来看,校风、学风是一所高校长期的历史沉淀,也反映了校长的工作实践的积累。结合新时代面临的问题与任务,校长若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学校的文化就能在广大师生中入脑入心,进而就会形成良好的校风、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在校长负责制的引领下,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握广大师生的思想动态,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为文化建设扫除思想意识层面的障碍。及时发现和了解广大师生的状态,加强反馈机制,有效解决高校各类群体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人物,主导着校园的价值观念。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是通过制度约束,使高校校长对高校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划、引领、推动、管理过程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带领高校师生创造积极、健康、先进的学校文化。
3.2 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高校的校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精神支柱。而良好的校风、学风往往是通过党建工作带动的。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也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是要加强高校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强化广大师生的党性锤炼,以党风促校风、学风。二是要大力开展理论学习与宣讲活动,党支部要通过高校的人才优势,做好教育党员的职责,结合党校活动,“三会一课”,开展理论宣传,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学研透,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方向。要加强党员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党员在文化活动中积极表扬,率先垂范;通过党员的表率示范,以正面的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恪守原则,引导学校的学风、教风,为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环境与风气;严明组织观念,弘扬学术精神,发挥榜样的力量,用优秀的文化感染人。三是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高校师生党员的监督管理,坚决抵制学术不端,将学术诚信纳入党员的考核之中,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四是严格把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严格落实民主选举,规范入党程序,细化发展标准,确保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从而带动广大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严于律己,积极进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3 加强大学生信仰培育,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的挑战更加严峻,一些负面的社会思潮使大学生深受其害,在很大的程度上也迷惑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为此,要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坚决抵制错误社会思潮,使大学生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念,广泛践行服务群众的活动,要在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环节中严格把关,端正入党动机,使广大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自觉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念。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要因材施教,高专业素质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创新性人才。 同时,要积极发挥高校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用实际行动来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要健全党内民主,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要加强党内民主监督,不断完善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要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腐败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学习与党风党纪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大学党员自律意识,最大限度地遏制校园内“个人主义”“官本位”的产生与蔓延,不断增强高校大学生党员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具体来说,引导高校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做到: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目标,在各类文化活动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红线”,及时把握广大师生的思想动态,坚决抵制不良社会思潮对高校文化阵地的侵蚀;以党建促进高校文化活动的感召力,凝聚力,增强广大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使校园文化更有 “温度”;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4 结语
高校党建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面,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