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9-03-22管敏
管敏
(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永州 425000)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各类新媒体应用平台的兴起,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基础课”教学过程也产生重要推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有效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1 “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制定就是由相关人员根据实际的教学规律以及教学目标,同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制定目标明确的教学结构框架以及教学活动程序。高校的“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以“德”和“法”为知识的传授基础与创新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相辅相成,同时也能够独立运行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依靠学生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和校内实践,以学生为主要的实践主体,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不论是启发性的还是创造性、研究性的教学实践活动,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
2 “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一些较为分散的社会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通过参观访问、社会服务以及社会调查等方式,开展“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2.1 参观访问
教师在“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时机,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等进行参观,或访问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榜样人物,到法院或监狱管理部门旁听庭审或参观交流,让学生通过这些方式,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意识。
2.2 社会服务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3]。
2.3 社会调查
让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在乡村、企业、社区等区域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活动,通过亲身体验与走访调查,对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成就进行全面的了解认知,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培养法律意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这些课外实践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和热情,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但总的来看,目前一些高校并未给予“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足够的重视,部分高校的领导人员甚至认为“基础课”无法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工作耗时较多,容易耽误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从而导致“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缺乏基本的制度保障。同时,绝大部分高校并未针对“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设置专项资金,即使设置了资金也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扩招,使得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而这就导致各项经费更加短缺。“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普遍缺乏资金保障,并且短期内无法解决资金问题。此外,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没有固定的场所以及合作单位,使得“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缺乏资源保障,很难常态化开展。各种保障的缺乏,使得大部分“基础课”教师失去了课外实践教学的热情,“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普遍流于形式,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3 “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思考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提高“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除了高校应在资金、资源和机制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强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基础课”教师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通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总结,有以下思考:
3.1 专题研讨和调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分专题设计相应的课外研讨或调查主题,让所有教学班级的学生分别分小组先在线下进行讨论、交流或调查,并通过新媒体查找相关资料,设计和发布调查问卷,进而形成小组的观点或调查报告。每个小组的研讨结论或调查报告完成后要在“基础课”课程在线平台发布展示,所有在修课程的学生均可以在线上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相互评论,从而深化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这种模式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外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线上师生的共同点评和监督,确保课外实践的实效性。
3.2 在线辩论和演讲——多种自媒体平台相融合的实践模式
“基础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微博平台或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平台,设计各种类型的课外实践教学内容,让大学生通过他们较为熟悉的途径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课外实践教学的效果。譬如,教师可以将道德理论部分的知识点设计为辩论或演讲的题目,让学生课外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在线辩论,或是录制演讲视频发布到教师指定的平台。所有同学都可以通过各种自媒体进行点评和互动。这个互动的过程既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探讨和交流“基础课”的理论,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3.3 情景剧表演竞赛——在线平台展示评比的实践模式
教师可从教学内容中,选取适合情景剧表演的部分,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知识点,拟出参考主题,让学生在课下围绕主题编写剧本,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尽量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写一些能引起大学生共鸣的作品,然后组织编排情景剧表演。学生可以把自己小组的作品拍成视频发布到在线课程平台,通过网络投票评选出优秀作品。这样的竞赛结果可以计入学生的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注意教育性与观赏性相统一,使学生的作品能够更具有感染力,让学生在编写剧本以及情景表演的过程中既深化了对理论的认知,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4 “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大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与行为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反复内化和外化的运行、发展过程。因此,加强“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基础课”的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基础课”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课外实践教学得以重视也是授课教师必然的选择。
同时,加强“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均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此外,“基础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正确认识大学生活的新规律,消除各种潜在的消极因素,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以顺利度过大学学习阶段,并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从而实现对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于心,并将道德法律意识外化于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结语
在以往的“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运用到新媒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新媒体视域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基础课”课外实践教学时,也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创新教学方式,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