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探索
——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3-22肖卓霖
肖卓霖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清远511510)
为了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特点和社会对高质量新型人才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给高职院校的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成为了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符合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各个教师应该注重将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融入专业教学,将创业实践模拟等内容融入专业教育,从而实现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职院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同时要注重与专业教育的科学结合,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促进深化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改革的目的的实现,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1.2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到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是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有利于创新高职院校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教学目的的实现。
1.3 有利于为学生的未来职场发展奠定基础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之一,而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进行融合有利于学生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最新消息,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而有利于推动学生反思,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学习方向的调整和自我提高,促使学生学会如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创业经验应用于自主创业与岗位创新中,进而为学生未来的职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缺乏科学的衔接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而专业教育则以传授理论知识、组织专业实训和实践模拟训练为主要教学任务,二者之间需要进行科学的衔接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融合,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既没有系统的、专门的创新创业教材,又缺乏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可见二者之间缺乏科学的衔接。
2.2 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并没有互相融合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的一种深化,它以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职场空间的发展和岗位创新。然而,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没有相互融合,专业实践仍然以开展专业知识、见习和实习为主,而创新创业教育只针对有创业想法或兴趣的学生开展,二者并未实现融合。
2.3 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且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师由团委、招生处或者辅导员担任,他们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一些不足。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对策分析
3.1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
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于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中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的有效方法。将高职院校以往的培养学生适应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适应岗位要求的同时能够创造岗位、创新创业,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才符合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发展对学生的新要求,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只有如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与时俱进。
3.2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相融合
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有效方法。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鼓励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以通过社团组织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举行创新大赛,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使其得到实战训练的机会,进而提高其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再次,高职院校可以将与校企合作的创业基地平台与学校的专业平台进行联合,以使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有机会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在校内,学生能够通过实训室进行创新创业的知识学习和训练,在校外则通过创业基地进行实践训练,如此,通过参与专业实践以及企业技术的感染,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感。
3.3 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培养出一批既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引进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人才,并对其进行关于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既能够通晓创新创业教育又能够深知专业教育的知识和实践。其次,高职院校要对该校已有的专业教育教师进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使得专业课的教师能够正确的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4 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
完善的奖励机制是激发学生的参与创新创业的兴趣与激发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动力的有效手段,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制定针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以充分的激发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动力。其次,要制定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决心。当教师和学生在相关的活动中表现良好时,高职院校要及时地按照约定给予其奖励,切不可失言。比如,当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良好时,高职院校要对其颂发证书并给予适当的加学分奖励,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4 结语
为了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特点和社会对高质量新型人才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始注意到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业能力的有力举措,更是推动高职院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地探索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新方法、新对策,比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相融合、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