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践类课程“MOOC—Inside”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以池州学院“三维设计与动画”课程为例
2019-03-22张宇
张宇
(池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2018年6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情况介绍中也提到:国家将积极推动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立慕课学分认定制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将信息技术融入应用型本科教育,面向地方区域经济,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实现信息与知识共享,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本质所在。
1 办学定位及专业学科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社会的必然需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下,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必须深化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综合改革。学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是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围绕学科建设方向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综合改革,充分发挥课程建设在转型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通过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前沿技术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多样性、前瞻性。
池州学院是安徽省池州市唯一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池州、融入池州、服务池州,与池州共生共荣、同频共振。学校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坚持以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学科建设,拓宽产教融合路径,彰显文化育人特色,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是目前全校最大的院系,设有文学、艺术学两大学科门类和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下设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国际教学七大专业。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培养方案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为核心,旨在培养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以广告学专业为例:课程实行分阶段教学,一、二年级进行基础课程统一教学,三、四年级分方向教学,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后续课程学习。专长课中增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前沿学科相关课程,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为挖掘学生潜力和个性化发展提供多种途径。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还通过增加实验实践课程的课时、学分比例,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形成了课内实验、独立实践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立体化实践课程体系。依托学院既有专业设备和技术,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强化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设计实践类课程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对学生的创意表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就业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主要由能力平台、能力模块、对应课程三部分组成。设计实践类课程集中在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专长能力模块中。专业基础能力课程共有28门课程,设计实践类课程为14门,占比50%,专业专长能力课程共有16门课程,设计实践类课程为7门,占比43.75%,设计实践类课程在专业能力模块课程中占比较大,这些课程的共性是理论与实践课时按1:1设置。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实践课安排在实验室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实现学与用兼容并进。将教学设计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突出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实践机会。
目前设计实践类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讲解——接受型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讲解和案例的操作,多为重复课堂教学的验证性实验,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体系的建构,但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课程体系设计中“职业元素”体现不足,缺少行业、产业、企业适用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缺少对相关行业熟悉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能型”教师,“校外课堂”等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与使用不足,以致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在线教育优势和网络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不足,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课程考评体系较单一,以统一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衡量知识掌握程度,教师通过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等静态成绩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单一的考评体系容易造成学生重考试而轻实践,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提高思维创新、主动建构、有效沟通等职业能力。
3 “MOOC—Inside”混合式教学设计
3.1 课程介绍
池州学院三维设计与动画课程在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动画、广播电视编导四个专业中均有开设,以广告学专业为例,该课程是广告学专业专长能力中的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的选修课,一般在第六学期开设,总课时为64课时,理论课时和实验实训课时设置为1:1,前期已开设平面广告设计、摄影、二维动画等专业课程。该课程涵盖了对广告学专业认知和专业基本技能运用、对创新思维的研讨和开发以及对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演练。通过对三维软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维设计与动画的相关理论,掌握三维设计与动画的创作规律、创作流程和创作技能,以及在广告创作中的运用技巧。
3.2 课程改革目标
“MOOC—Inside”混合式教学改革设计将在线教学系统优势与实体课堂教学系统优势深度融合,颠覆了传统课程的灌输模式,旨在倡导更加灵活、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包括了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环境、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模式由静态的独白式的教学转向师生互动的课堂,深层次地融合了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不同教学理念。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课程考评体系等方面入手,围绕“线上与线下”“教师与学生”“知识与能力”三个方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地方人才需求、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时代性需求,以“学”为中心,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提升课程黏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课施教、因材施教,通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不断创新和优化课程考评体系,促进以动态成就评价为核心的课程评价方式形成。
3.3 教学设计
“MOOC—Inside”混合式教学设计主要包括线上、线下两大部分。线上教学主要基于MOOC课程特性进行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按教学内容制作碎片化交互式学习资源,以教学大纲为基本设计逻辑,按问题组织知识点,以知识点开展教学。采用MOOC短视频(10分钟左右)、在线作业、交互式练习、论坛交流、答疑、小组互评等作为主要的教学组织模式和学习模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通过观看MOOC视频,完成线上作业,依托社交网络与教师和同学互动交流,借助交互式练习的及时反馈,了解自己相关知识薄弱点。平台会记录每位同学的“学习数据”,教师依据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并给出相应分数,保证该教学环节完成质量及监控体系完善。根据线上教学情况及时调整线下教学重难点讲解和个性化教学活动。
线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大部分常规知识点学生已经通过线上完成,线下课堂组织的教学活动有:重难点解析(针对线上数据和学生线下反馈较为集中的知识点,课堂上做统一讲解);主题讨论(以成熟的设计案例为主题,讨论其创意与制作技法);案例制作(综合运用MOOC教学中各知识点,设计制作案例作品);小组互评(以小组为单位对制作的案例展开互评,再由老师总评);项目作品(通过实际项目驱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组成员分工明确,综合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创意实践能力);竞赛作品(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比赛,教师赛前进行头脑风暴并全程给予实践辅导),将更多的理论、实践课程融合、改造成综合性课程、探究型课程、合作讨论课程、案例制作课程、项目式课程等。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及时应用MOOC教学中所学知识点、再通过实际项目作品和大赛演练,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全面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课程采用同步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方式,围绕同一教学目标,根据自己步调学习、讨论、实践,从翻转课堂过渡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转学习。
课程考核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线成绩评定以在线作业和MOOC教学完成情况,线下成绩评定以提交实际项目作品和竞赛作品形式取代考试内容,以参赛作品标准、规格和行业标准评价。课程考评采用面向过程和能力的评价体系,促进以学业成就评价为核心,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
3.4 分析与评价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15级广告、2014级广告、2015级网络与新媒体、2014级网络与新媒体《三维设计与动画》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后,学生对本课程的积极性、小组合作能力、主动建构能力、创意表达能力增强,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安徽分赛区互动类一等奖、第11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国赛三等奖以及省赛二等奖、三等奖若干、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奖项若干。混合式教学对学生来说难度增大,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更多帮助来鼓励、支持他们去适应并建立学习情感,提升课程黏性,完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转学习。混合式教学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突破传统教学中时间、空间、教学关系、理念的框架束缚,需要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本专业以及交叉学科专业知识,提升实践应用能力、设计制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才能成为合格的学习促进者。目前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实践基地、第二课堂建设、混合式教学环境、软硬件建设等与课程教学改革发展不平衡,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成效。
4 结论
总体来说设计实践类课程“MOOC—Inside”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全程在线、网络开放教学与线下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通过MOOC视频授课、线上作业、线上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记忆、理解、应用能力。线下翻转课堂通过引导过程让学生重点再忆,设计讨论环节,将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以项目和比赛驱动,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深度探究、思辨与实践,教师整合课堂内容,以促进、鼓励学生的方式为主,培养学生高级思维分析、评价、创造能力,不断提升学生主动性和课程教学质量。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和学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工作实际,深入研究设计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