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学报区域研究问题回顾与发展建议
2019-03-22陈凤
陈 凤
(巢湖学院学报编辑部,安徽巢湖238000)
区域研究在学术期刊领域一直是热点话题,综合性高校的学报承担着更广泛区域和范围的文化传播功能,而对于数量庞大的地方高校学报来说,自身发展与其所属区域发展和本土文化资源关系密切。因此,区域研究也一直是地方高校学报领域的研究重点,并在长期的研究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这些成果虽然丰富,但也存在部分研究盲点和不足。因此地方高校学报在区域研究领域需要开拓思路,寻找新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策略以及推广方式,为自身进一步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提供助力。
1 地方高校学报区域研究问题
1.1 地方高校学报区域研究问题回顾
首先,区域研究早期并不是独立地研究对象,而是被作为学报发展的整体性研究中的一部分。地方高校学报发展要走地方化道路,重视地方特色研究,必须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等等,这些都是作为推动学报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王正昌[1]、赵国英[2]、郑美莺[3]等早期的研究者都是在文章中将地方文化研究作为学报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强调了这种方法的重要性。其次,区域研究在2003年之后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研究角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特色栏目建设。教育部的“名栏”工程启动后,多数地方高校学报都认识到重视地方文化的挖掘和研究能够提高学报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创办了基于地方文化特色的特色栏目,特色栏目建设成为区域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特色栏目建设分为整体性研究和个案研究两大部分:整体研究方面,邵霭吉[4]、黎文丽[5]、呙艳妮[6]等研究者都是从整体上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发展路径,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方案,钟琳的学位论文运用质性研究构建理论,根据学报工作人员和作者的访谈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效果因素[7];个案研究方面,王桂珍[8]、李力[9]、宋先红[10]等研究者都是基于各自学报创办特色栏目中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这些基于个体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研究成果数量众多。二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研究其实部分内容与特色栏目建设研究的内容重合,主要是从地域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地方高校学报应该走地方化道路,地方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就是特色栏目建设。刘雁翔[11]、周欣[12]、王兴全[13]等研究者从地域文化对于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地方高校学报在地域文化传播中可以发挥的作用等角度来分析了学报发展与地域文化的相关性。三是服务地方。由于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作为地方高校创办的学报也逐渐将服务地方作为研究的重要方向。陈咏梅[14]、赵君[15]、吴海霞[16]等研究者分析了地方高校学报如何更好地发挥服务地方功能以及如何服务学校、作者、读者等其他对象等问题。地方高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办学功能决定学报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等方面,因此强调地方高校学报的服务功能也是地方高校学报区域研究的重要方面。
1.2 地方高校学报区域研究的不足
地方高校学报的区域研究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历时已有30年之久,研究成果十分丰硕,研究角度也多种多样。之前的研究者们对于区域研究在地方高校学报发展中的重要性都有十分清晰的认识,无论是从地方高校学报整体发展的宏观角度还是单个地方高校学报的个案研究来看,研究者大多都是认可区域研究对于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的重要性,纷纷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然而区域研究很多时候只是作为地方高校学报发展中的点缀,没有起到应有的关键性作用。教育部“名栏”工程启动后,多年来虽然诞生一批获得“名栏”称号的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但是区域研究的成果与区域发展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不能匹配。多数地方高校学报基于区域资源的特色栏目普遍存在“象牙塔”式的研究,没有真正地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区域研究中的文化研究确实是各项研究的基础,然而如果仅仅从事文化研究而不拓展研究领域,就不能发挥区域文化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大踏步前进,地方高校学报的区域研究如果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发挥实践作用,将会使地方高校学报和区域研究的发展道路越来越狭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区域研究的范围和方向亟需调整,尤其是对于众多地方高校学报来说,在多年的发展之后,区域研究领域可以挖掘的资源越来越少,研究角度越来越难寻找,新时期如何顺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有效地传播地方文化,并为地方高校学报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助力,成为区域研究的新课题。
2 地方高校学报区域研究的发展建议
2.1 拓展研究新领域
地方高校学报的区域研究自诞生之时起,仿佛就与文学、历史、考古等传统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地方高校学报的创办的特色栏目也都是基于这些传统学科而获得发展基础。不可否认,基于区域研究的特色栏目建设的确需要以地方人文历史等资源为发展背景,观察进入教育部“名栏”工程的普通地方高校学报,无不深入挖掘了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一些基于传统学科的特色栏目虽然还能继续维持发展,然而选题方向和研究内容也愈来愈不容易寻找。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些特色栏目,将其研究领域向一些新兴学科拓展。例如,可以从新媒体角度探索地方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可以从环境科学领域寻找解决地方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矛盾的办法;可以从旅游管理角度探求如何科学开发地方旅游资源;等等。《湘南学院学报》开办的“郴州纵横”栏目研究区域内城镇化发展现状,正是区域研究拓展新领域的例证。这些新领域的拓展,将有助于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都能找到选题方向和研究内容。
2.2 发现研究新方向
政府部门正在转变观念,将打造“服务型政府”作为发展方向。作为地方的重要学术研究部门,地方高校学报也应该树立服务意识,为地方发展贡献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的最新研究成果。区域研究的新方向,必须从“服务”二字上下文章。目前地方高校都在走应用型发展道路,面向地方,为地方发展服务。地方高校学报应该把握这样的发展趋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有部分地方高校学报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采取了实际行动,《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设立“成都区域经济”“旅游经济”等栏目,对于成都的旅游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学术研究服务地方发展的道路主要是提供政策分析和问题对策。应该积极掌握地方的发展动态,了解地方发展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组稿、约稿,寻找与地方发展实际密切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特色栏目建设。一旦发现可以推动地方发展的研究新方向,就要积极培育该研究方向的作者群体,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进而促进更多新方向的出现。新方向的不断发现,将有助于基于区域研究的特色栏目拥有用之不竭的稿源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2.3 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目前多数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都偏重于理论研究,尤其着重于历史、考古、人物等等方面,基于地方文化的底蕴,这些方面的理论研究都相对容易一些,具有丰富的可考资料和长期的研究积累。然而很多时候,与地方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环境、旅游等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却乏人问津,使得区域研究的成果局限于理论研究,不能体现实践指导意义。不少地方高校学报基于区域文化的特色栏目建设已非一朝一夕,关于历史文化领域的理论研究相对来说成果比较丰富,然而始终未能与地方发展产生实际的关联。区域研究除了在宏观领域推动地方文化发展传承之外,在微观领域也可以对地方发展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方案或者提供有益的建议。一些地方高校学报正在尝试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巢湖学院学报》的“环巢湖研究”特色栏目既重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理论研究,也注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今后的区域研究应该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既要继续保持理论研究的深度,也要拓展应用研究的广度,以期同时为地方文化传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价值。
2.4 加强数字化建设
当前社会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生活领域如消费、娱乐、旅游等方面可以使用方便快捷的电子化产品服务,也能在学习研究领域广泛使用各种数字化的图书、期刊数据等。地方高校学报数字化建设显得相对滞后,一些学报数字化建设仅仅是把纸质刊物提供给各大数据库全文上网。数字化建设至少要求学报建设自有网站和期刊采编平台系统实现网络投稿审稿刊发等,特色栏目建设可以借助数字化建设推广自己的品牌。学报要在网站上及时更新发布特色栏目的征稿启事,采用一些激励措施来吸引该领域研究者的稿件,对于采编系统内的特色栏目投稿要优先审稿,符合条件的尽快刊发,利用采编系统交流的便捷性和流程的可见性来发挥作者的传帮带作用,培育特色栏目的作者群体,同时将每期的特色栏目在推荐文章栏目进行展示。条件具备的地方高校学报还可以建立官方微信、微博等客户端,及时推送特色栏目文章,不仅扩大特色栏目的影响力,还能争取更多的研究者加入特色栏目作者群体,实现特色栏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地方高校学报发展存在诸多天生的短板,因此自诞生初期就把区域研究作为提高自身影响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历经三十多年来都致力于研究如何发挥区域研究对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在区域研究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地方高校学报区域研究领域过于注重理论研究和文化层面的倾向,与地方高校应用型的发展趋势不相符合,不能真正发挥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拓展研究新领域、发现研究新方向、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加强数字化建设等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高校学报区域研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推动地方高校学报自身学术水平提高和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