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教研文化真谛 “悦”享教育人生幸福
2019-03-22
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幼儿园 张 颖
教研文化是幼儿园核心价值取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凝聚人心、陶冶情操、鼓足干劲、自律自省、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独特的价值。幼儿园力求从常态教研活动中教师遭遇的瓶颈问题入手,探寻教研文化形成的策略,回顾教研文化形成的历程,体验教研文化建设带来的那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
一、概念解读
寻,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古诗中有很多与其相关的描写,如:“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踪迹”“偶有一枝斜照水,前村踏雪也须寻”。古诗词中的“寻”让我们领略到古人闲看春花秋月、游目骋怀的生活情趣以及品味宇宙治瀚与精微的意境。
秉持“寻真蕴爱,悦享成长”的办园理念,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幼儿园践行“寻初始之真,蕴趣乐之爱;寻自由之真,蕴养正之爱”的行动研究策略,在“真与爱”的浸润下,逐步形成“悦心、悦智、悦情、悦德”的“悦”文化。在“悦”文化的浸染下,通过“真实践产生真问题,真问题诱发真研究,真研究促进真成长”的“六真”教研模式实践,在“聚焦真问题、实施真教研、追求真收获”的教研活动中,从理念到行为发生嬗变,逐渐形成一种“自主、开放、互助、务实”的教研文化。这种教研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态度、一种导向、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力量。
二、教研实践
1.教研需要激情,以真心换真情
“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教研活动是一群人一起团结协作去做一件事,只有“持我兴来趣”,方可“采菊行相寻”。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具有潜能的发光体,要想点亮教师那盏心灯,点燃那份激情,需要真心换真情。
(1)多种形式,唤醒内需。“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幼儿园这个几乎都是女性的群体中,她们需要人性的关怀去维系那份对幼教的执着,她们渴望一份认可,一份成功。幼儿园对教师的成长之路实行的是私人订制,在园每位教师都有一本自己的专业成长手册《天使的舞步》。这是幼儿园根据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和教师一起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成长计划。在业务上扶持,在科研上指导,在培训上优惠,幼儿园为教师们提供一切可供发展的空间。私人订制使每一位教师在激励中争先恐后地奋进,体验着成长的乐趣,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体验成功,幼儿园实行重大活动首席执行官制,给教师提供平台,鼓励她们亮出自己的“宝剑”,独立组织策划主持活动,让每一位“首席执行官”找到“用武之地”,让每位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他们既赢得自信,又体味职业的那份幸福。此外每次的教研活动也不失为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幼儿园为每个教师搭建“经验交流”的平台,开展“有话要说”活动,将教师的个人经验与群体智慧进行交融。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师,促进教师成长,幼儿园打造了一支“务实创新、责任担当”的精英团队,为教师成长提供无私的帮助。这个精英团队的成员具备“互相帮助的人气、默默奉献的风气、艰苦奋斗的勇气和不计小节的大气”。无论何事何时,只要教师在活动中有需要、有困难,精英团队齐上阵,让教师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团队的力量。正因为有了这支团队,2015年以来有6名教师先后走向全国教学比赛的讲台,并荣获全国比赛一等奖。幼儿园的公开观摩、参赛课,从以前“被动的指定人员”到现在的“积极自愿报名”,教师从“要我成长”变成“我要成长”,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2)建立机制,激发潜能。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回避的是激励机制一定会发挥它重要的作用。如幼儿园开展“十大感动街幼”人物评选,评出教研之星、勤奋学习之星、智慧之星、精诚团结之星等。这些“星星”就是教师们身边的榜样,他们用行动影响着一位又一位教师。在教育故事的叙说中,教师们用真情地写下一句句感言,用喜悦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用信念去承诺——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教师们在“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的园训实践中,超越了生存需要,获得了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成就了一个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悦”团队。
2.教研需要基石,以理念带实践
“寻余只在莺声里,不听莺声何处寻。”有效的教研活动,需要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支撑,为此,幼儿园构建了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园本教研体系,以培带研,内化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研更有实效。
(1)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对于每月两次培训活动的内容,幼儿园采用的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通道”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即园部成立智囊团,充分发挥外请专家、教学园长和教研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提供专业培训菜单,采取体验式专题讲座、教学诊断式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现场咨询等多种培训形式把最新的教育理念、方法、经验传递给教师,进行理念学习与专业引领。然而,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能够满足他们专业成长需要、能够解决他们工作中困惑问题的学习和培训,才更能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因此,幼儿园还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模式,即园部每学期初向教师分发“教师培训需求调查表”,调查教师的需求以及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感,由教务部门根据教师需要,立足园本,立足实践,采用“我的培训我做主”的草根式园本培训,帮助教师理清教育障碍,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在岗提高。
(2)多样学习,深度体验。理论的学习是枯燥的。幼儿园一改以往填鸭式的理论讲授,从单向灌输到互动合作,尝试了几种新的形式。如:专家引领的专题体验式讲座,学习时,以提问导入,引发教师的思考与共鸣;讲座时,插入体验环节,让教师仔细倾听、积极思考、自觉互动,深刻领会所学内容的内涵。又如:自主集中双向式学习,把问题事先抛给教师,教师通过查询文献资料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然后再集中交流自己所学所获所感。这种方法能将教师自己所学所获用于实践层面,然后进行深入的研讨,省时,有效。再如:经验传递互助式学习,为教师搭建了“经验传递”分享与交流、反思与提升的平台,让教师也作为一个培训者进行经验分享,这样既能让听者感同身受与积极思考,又能引发其经验分享的欲望。多样式的学习有效培养了教师的自我学习、经验交流、信息获取、信息运用的能力,带动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教研需要融合,以互助求发展
“风云会处千寻出,日月中时八面明。”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仅仅个体自主学习、反思还不够,还需要融入专家引领、团队研讨、同伴互助的运作之中。
(1)阵雁效应。幼儿园将教师分为成熟型、经验型、成长型三个层面,每一位教师对照条件明确自己所处的现状,自主申报“教师成长互助组”,通过“交流传授式”“菜单式”“碰撞式”“教学诊断式”“师徒同台式”等结对带教的形式发挥教师各自的潜能,让教师互相欣赏与学习,体验成长的快乐,体验在教育实践中合作的快乐,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发展。教师成长互助组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加速器。2016年入职的董老师就是借助师徒带教形式,从洪山区教学活动的一等奖,走向武汉市的一等奖,到如今全国教学活动比赛的二等奖,从一个新教师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迈向幼教更广阔的舞台。
(2)领头雁导航。在教研实践中,若只凭教师的现有能力是难以提高幼儿园教研水平的,必须要有专家引领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支撑。因此,幼儿园通过邀请专家做学术报告、教研现场指导、专业咨询、参与课题研究等形式,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杂症,在理论与实践中搭建桥梁。此外,幼儿园也充分发挥园内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专长教师的“专家”作用,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教学经验分享给每一位教师,为教育教学把脉问诊,并以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带领教师们寻找相关的理论,共同分析探讨解决实践问题,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不断优化。
教研需要八面来风,以大家的智慧去集体构建教育的智慧。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视野才会变宽,心灵才会博大。
4.教研需要坚守,从“生本”衍“共生”
“寻枝寻叶必知根,无智便乃心昏。”教育是根的事业,我们不可逐本求末。我们寻枝寻叶,不可不知根。教研需要从“园本”走向“师本”,从“师本”走向“生本”。教研活动不可流于形式,也不能趋于时尚,而要以“共生”为归旨,让教研文化真正落地生根,实现教研的本质——师生“真成长”。
(1)聚焦“真问题”。真问题是教研活动的基础和起点,是开展教研活动的真正内涵与价值体现。要想使教研活动取得实效,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实践。例如:《旋转荷花》是大班一节科学活动,活动过程中,执教者和听课者针对这个活动提出许多问题,由此,幼儿园进行了一课三研的研讨活动。
第一次研讨听课教师对提供的材料产生质疑:胶水、双面胶、糨糊、固体胶均是同一种功效的材料,它们都是起到粘贴的作用,都能够将物体和物体粘住,只是粘的程度不同。教师提供相同特征的材料是想给孩子们什么启示?通过讨论大家明晰了:相同用途的材料只选一种即可。这样才不会妨碍幼儿思考,混淆幼儿思维,教师应该提供不同功能的不同材料给幼儿做实验。
在第二次研讨中,教师针对科学活动中的表格记录提出了不同想法:绘制好的表格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建议采用空白的表格;有的教师觉得空白记录只会浪费孩子的时间,不如多留些时间去探究用什么材料让小球转动。教师们就“空白记录表”和“干扰孩子学习目的”两个教研中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后得出结论,空白记录表是非常好的载体,它能记录孩子的“一百种语言”。
运用空白记录表后有了第三次研讨:记录表能否实现教师“少教”和幼儿“多学”?通过研讨又一次理清了大家的思路:一张表格的留白或是不留白,应根据不同孩子的经验基础来决定。面对有记录经验的孩子,可以预设空白表格;面对没有做过记录的孩子,可以预设一部分表格。通过研讨教师明白了:目标设定一定是建立在对孩子们前期经验水平的准确判断上。
(2)解析教学“真困惑”。例如:在“人人一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张老师执教的学习活动《方格子老虎》,在视频示范环节引发许多教师质疑及问题:视频示范起到什么作用?如何示范才不是禁锢孩子?如何使用示范突破教学重难点?这都是共性问题。于是,中班组采用教研大联动,邀请全园教师参与“如何合理使用示范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研讨。通过这样的大教研实现教师个人经验与群体智慧的交融。又如:中班以“区角幼儿活动片段”回放,引发教师对“教师是否介入指导”的一场辩论。教师们以质疑为契机,通过对话辩驳,不断呈现原有经验,不断展开理性思考,有效帮助教师明了真理、解了困惑。
(3)深度考量“真研究”。在教研活动中,一次教研活动并不能很好地、深人细致地解决问题。为此,幼儿园把一些共性问题和热点问题集结成专题,开展“专题化”研讨。如:研讨“自主性区域活动”,从区域环境空间利用、材料的投放、幼儿的游戏、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教师的导入与评价等多个维度展开,可分多次进行,每次重点研讨一个内容,从而形成“自主性区域活动”研讨专题。“专题化”的研讨模式,帮助老师们更全面地认识问题,多维度地解决问题。再如:“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幼儿园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行动”的行动研究法,从问题出发,引发教师共同研讨,用教师的智慧解决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发生蜕变,汇编成册的教学成果,丰富了园本了特色课程内容。《人民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幼儿园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进行报道,组内老师的实践成果也在全国获奖,教师们收获着职业的幸福。
三、教研反思
在建设教研文化的道路上,教师们寻觅着教研文化的真谛。在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认为,有必要对教研文化建设进行反思,以便探索出一套让幼儿、教师、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体系,以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1.深度交流,快乐融入
平等交流,快乐融入,是教研文化的基础。一个愉悦的氛围,一个民主和谐的教研环境,能让主持人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在互动对驳、在交流碰撞中,构建自由开放的教研氛围。
幼儿园提倡教师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问题和教育现象,带着思考,带着智慧,深度参与到教研活动,体验坐而论道的快乐。幼儿园也希望教师们以教研为乐事,让“源头活水”长流不息。
2.拓展时空,探求纵深
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在园本教研之路上,幼儿园不断拓展时空,探求纵深。为了更好地把握时代的信息,幼儿园更多地利用网络拓展教研平台。同时,把各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教研的宽度取决于教师的视野,教研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内涵。如何拓宽教师的视野,如何提升教师内涵,需要幼儿园管理者深入思考、长远谋划、整体推进。只有这样,幼儿园的教研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引领教师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3.凝练文化,升华内涵
教研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从直接意义上来讲,是教师发展。在教研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幼儿园本着流程管事、制度管人的原则,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时,潜心教研,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建构以“悦”为核心的教研文化,用尊重、信任和关爱激励每位教师,打造和谐“悦”团队。
在深层核心维度上,教研文化的建设不应局限于教师专业的发展,还应关注它对教师生活的意义、对教师职业价值的领悟。幼儿园应完善教研文化的价值体系,创生出真正滋养教师职业精神和幼儿园特色的教研文化,让教师在自我完善之路上达到一种空灵之境。
教研文化建设之路是艰辛的,它需要大家克服内心的浮躁,努力把握好教研文化的方向;它需要大家静心坚守这块净土,让教研文化像春风吹遍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像春雨润泽幼儿园的每一株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