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慎独”思想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初探

2019-03-22周树辉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慎独高中生个体

周树辉,谢 钒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压力频现,许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也不例外。一方面,高中生作为青少年组成的重要群体,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时,辨别诱惑和抵御诱惑能力薄弱,这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高中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其心理健康问题理应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慎独”的教育方式注重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去判断是非、控制行为,教育的主动意识较强,这有助于被高中生所接纳。由此观之,“慎独”是自我教育与高度自律的结合,它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这对于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与现实指导意义。

一、“慎独”思想的起源及基本内涵

“慎”与“独”作为单个的字,历史悠久,分别在先秦的典籍中出现过多次。“慎独”作为一个整体,最早来源于《礼记·中庸》,它是儒家的重要概念,被作为自我修身的途径和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庸》中说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1]23其意思为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后来,东汉郑玄是最早给“慎独”下定义的,他认为就算是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要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南宋时期,朱熹解释“慎独”,就要发自内心地严格约束自己,这是区分内心正不正的一个重要标准。近代,刘少奇把“慎独”理解为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仍能保持高度自律,不做坏事,也不做掩耳盗铃的事。当代,大多学者将“慎独”和网络道德教育联系起来,把“慎独”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良方。

二、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2018年10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心理障碍将还会增长50%,这将成为大部分儿童致病以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共同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该报告称,在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并且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3]。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小觑,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过度依赖网络媒体,无心学习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它以开放性、隐蔽性等特点,传播不良思想。而高中生喜欢追求新鲜时髦的东西,自身辨别能力也不强,容易受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网络游戏可以称得上是学习的克星,自控能力差的高中生总是花费大量精力和大把时间于网络游戏。高中生还面临着考试频繁,作业量过大,课时过多等压力。面对种种诱惑和压力,部分高中生选择逃避现实,不愿面对学习,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

(二)承受挫折能力不强,成就动机不足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希望从事对他具有重要意义和一定难度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能超越他人的动机[4]。成就动机较高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会表现出一种迎难而上的气魄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也能正视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部分学生从出生开始就是在温室里面长大的。高中阶段,他们得面对升学的压力、生活的不适应以及考试的压力等,从小很少遇到挫折的他们,突然面对这些压力可能一下子手足失措。在经历过失败之后,有些高中生变得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愿意面对困难,并带有一种焦虑、痛苦等心理。

(三)认知失调,易产生矛盾行为

认知失调是两种认知中所产生的一种不兼容的知觉。费斯廷格认为,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样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5]。比如,高中生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依然从他人手中接过香烟,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起来。更有甚者,某高一学生想买一辆高档的自行赛车,被妈妈拒绝后。他和两名同学明知杀人犯法,还一起合伙将那位母亲杀害。耸人听闻的凶案背后,反映出高中生认知失调,并且伴有负面影响,这不仅不利于高中生的成长、成才,对社会而言也是极大的危害。

(四)不能合理地处理朋友关系,造成朋友关系紧张

一方面,有的高中生由于自身貌不出众或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等原因,自卑感强烈。他们不愿意结交朋友,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另一方面,现在的高中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倾向。此外,部分高中生过于注意他人评价,在交朋友过程中,虚荣心强、怕丢面子,伪装起自身最真实的一面[6]。这些不能正确处理朋友关系的高中生,往往更容易出现闭锁、自卑、防御等心理障碍。

三、“慎独”思想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

“慎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古代的道德修养关系紧密,而且与当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高度契合。

(一)“慎独”思想的理性自觉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调控相一致

“慎独”强调的是个体的理性自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遇到诱惑的时候,也能理性抉择[7]。如杨振当官期间,有位官员晚上悄悄拜访他,并带了十斤黄金作为礼物,杨振当场拒绝了。那位官员问道:“幕夜无知者?”杨振回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后来,那位官员十分羞愧,带着礼物,狼狈回家[8]。从这可以看出,杨振面对眼前的诱惑,他能坚守内心,做出理智的选择。如今,部分高中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使得他们产生冲动过激、厌学、自卑等现象。在经历多次的否定、不理解等消极体验,这些高中生容易对他人乃至社会产生消极的看法。这时,就要发挥个体的能动性,自己调控自己,从而使高中生能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举止,做到自己对自己负责。很明显,“慎独”凸显的个体理性自觉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调控具有一致性。

(二)“慎独”思想的道德境界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相一致

“慎独”的道德境界是培养理想的道德人格。道德人格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9]。它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内在精神组织系统,支配和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并通过个体的道德行为体现出来。“慎独”作为提高德育的一种方法,它追求的是一种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状态。心理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以健全的人格和精神来面对人生和社会,以成熟的心理状态来迎接和适应人生的各种变化。21世纪的教育,更应该注重人格的塑造和健全发展,更应该注重高中生的全面素质。“慎独”思想的道德境界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都是从关注学生的德育角度为出发点,以完善学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因此,“慎独”思想的道德境界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四、依托“慎独”思想良方,推动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学家指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障碍性心理疾病,所占的人数是少数,并且是心理疾患需要治疗的;另一类为发展性心理问题,所占人数为多数,如果不及时疏导和解决,容易发展成为障碍性心理疾病[10]。本文贯彻“慎独”思想的具体内涵主要是解决高中生的发展性心理问题,这为探求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一)贯彻“慎欲”,促进高中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诱惑

“慎欲”即审慎私欲。荀子云:“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11]。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网络作为“工具”,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这个“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和拉近人与人距离的同时,也在传播不良信息。在这样一个信息满天飞的时代,高中生的思想认识能力与判断是非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干扰,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如网络游戏、色情视频等。

这时,家校应依靠沟通纽带,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第一,积极引导高中生明确上网目的,坚定道德信念,使上网行为规范化。第二,引导高中生学会控制欲望。叔本华曾说过:“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节与节制。”也就是说,欲望本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控制。网络世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高中生因追求新鲜感,而掉入诱惑的漩涡,影响身心健康以及危害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时有发生。欲望虽然是无休止的,但是可以把握欲望的“度”。如引导高中生平时多背诵优秀古诗文,品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不为五斗米所诱惑而折腰的意境;体会文天祥面对外敌诱惑,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气魄;领会于谦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的精神境界等等。第三,引导高中生反思自身的欲望。高中生在无人监督时,做到行为端正是很难的。这时,就需要引导高中生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纠正欲望驱使下有偏差的行为,并且对自身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从而做到“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慎欲”,一方面有利于高中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正确使用网络,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公民准则;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高中生坚定的自律精神,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欲望,在面对网络时知道何可为,何不可为,不断完善自我。

(二)贯彻“慎行”,培养高中生抗逆能力

“慎行”即行为谨慎检点。《礼记·缁衣》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这段话强调,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虑,谨言慎行,切不可鲁莽行事。抗逆力也称为心理弹性,是个体在困难、失败等逆境中所表现的良好心理协调与环境适应能力,并且抗逆力的培养需要内在保护因子和外在保护因子的共同作用;其中,外在保护因子主要是指与个体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内在保护因子主要指个体面临逆境时弹性地应付问题、克服压力的积极心理特质[12]。高中生在遭遇师长批评、学习成绩下降、同学讥讽等,可能会给高中生带来较大的心理伤害。有的学生抗逆能力比较差,一遇到点挫折,可能会变得一蹶不振。

这时,家校应依靠沟通纽带,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第一,引导高中生在“行”之前,要三思而行。就拿高中生早恋来举例,高中生尚处在青春期,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高中生的相互吸引一般是通过外在吸引或是对方身上的某个优点所吸引,这种恋爱缺乏思想情感方面的考虑和对对方全面评价。此外,高中生的心理状态正处于非平衡状态。一旦在恋爱中遭受打击,不仅对心智的完善有影响,而且会给高中生以后的情感生活埋下祸患。这时,“行之前”要引导高中生明确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抓住主要矛盾,将情愫转化为彼此学习的动力。第二,引导高中生在“行”之后,要不断增强成就动机。当遇到挫折时,高中生若是知难而进,决不半途而废,不断调整好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困难。那么,战胜的困难越多,并且通过不断肯定自我的方式,自豪感也就会越强烈。通过这个良性循环之后,强烈成就需要的人就越渴望战胜困难,成就动机和抗逆能力也得到不断增强。通过“慎行”,一方面有利于高中生在“行”之前,有一个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高中生的成就动机,增强个体的抗逆力。

(三)贯彻“慎省”,提高高中生自我认知水平

“慎省”即谨慎反省。曾子曰:“吾日三省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61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它是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不仅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还包括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认知。高中生正处在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一方面身体各器官及机能正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自我意识明显增强,随着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走出来。虽然高中生的内心世界活跃,但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感情的外部表现不明显。于是,一部分高中生不愿意把自己的“心声”告知家长或老师。此外,根据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经过这八个阶段: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阶段、三个成年阶段。处在青春阶段的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还有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冲突。自我同一性,即个体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能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角色冲突是指因为不相容的期望而导致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冲突现象。一方面高中生的本能冲动不断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是高中生面临社会所要求扮演角色和自身扮演角色的冲突而感到困惑。

这时,家校应依靠沟通纽带,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第一,引导高中生省视自身的优缺点。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更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高中生。其实,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自己犯了错也死不悔改。引导高中生客观评价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二,引导高中生省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13]。由此可见,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如引导高中生多读经典书籍、多和优秀的人士交谈等方式来形成正确的三观。第三,引导高中生“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三省”表示多次反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可以发生质的变化。高中生反省自身的次数越多,对自我的认识也就越深刻,也就越知道自己缺少什么以及自己该成为怎样的人。

(四)贯彻“慎交友”,引导高中生建立良好友谊关系

“慎交友”即谨慎结交朋友。古人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并且人在社会中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4]。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表面上看来,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便可以推断出这个人是属于什么性格的;深层次来看,朋友可以满足情感表达的需要和价值上的认同[15]。高中生个体的思想易受到同龄群体的影响,并且古斯塔夫·勒庞曾说过,群体的智力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16]。在同龄群体的影响下,部分高中生不能理智分辨出真正适合自己的朋友。此外,高中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心智发展还不是完全成熟,可能无法充分认识到良好人际关系对自身成长的作用。

这时,家校应依靠沟通纽带,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第一,引导高中生应谨慎辨别“真”朋友和“假”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220-221也就是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表面谄媚逢迎而背后诽谤你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那么,应引导高中生结交这样的“真”朋友,德才兼备的;正直、诚信的;以心换心的。远离这样的“假”朋友,心术不正,行为不端的;表面上对你迎合,背后毁谤你的;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第二,朋友相处过程中,引导高中生应遵循“和而不同”原则。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186意思是君子在交往过程中能与他人保持一种和睦的关系,但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有自己的见解,不随波逐流。高中生有从众心理,所作所为容易受群体的影响,并且过于看重他人对自我的评价。这时,引导高中生不应该人云亦云、见风使舵,而是要容忍对方的独到见解和不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通过“慎交友”,一方面有利于高中生结交真正的朋友,他们将会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彼此帮助,从而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有利于高中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友谊关系。

五、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是人生中的黄金阶段。因此,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依托“慎独”思想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激发高中生的理性自觉精神,将“慎独”精神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以此来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对于解决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慎独高中生个体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慎独”的境界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从“慎独”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