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型老年宜居区设计方案研究

2019-03-22黄桂林王馨笛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安徽建筑 2019年1期
关键词:智慧型宜居养老

黄桂林,王馨笛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这是世界性的共同课题。本文是通过收集分析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和意向,进而规划设计智慧型性老年宜居区,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造福亿万老人的同时,又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态势迅猛,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约占人口总数的34.9%,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表1

由于“银发浪潮”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家居养老模式与“4+2+1”家庭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有:

①由于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增多,形成了“4+2+1”的供养关系;

②中青年生存竞争愈发激烈,城市求职者大都选择跨城工作,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空巢老人”成为老年人中的主力军,这些老年人的生活起居等问题变成社会难题;

③老年人自身的观念随着时代在进步改变,在物质要求满足的前提下,老年人也渴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由于家庭结构的改变,年轻一代对于赡养老人的方式趋向于用金钱孝顺父母,两者之间观念产生矛盾,导致家庭养老能力下降。

随着生活水平渐渐提高,老年人除了生活需求之外更加注重心理需求,需要文化活动丰富老年生活,老年人的需求在提升,要在社区养老的基础上完善各方面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建筑设计以适老化为原则,构建智慧型信息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社区家庭+医疗娱乐”结合式的智慧型老年宜居区。

3 对老年人居住需求调查

随着国家城市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和云端等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我国也在实施大数据战路,信息技术也逐渐成为治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智慧型老年宜居区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把老年人同社区服务关联在一起,将物联网和通讯技术等运用到生活服务的各个方面。通过调查问卷和大数据信息平台收集分析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和意向,充分了解老年人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和养老要求,营造老年人最佳生活环境。调查问卷如表2所示。

本次调查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共分发500份问卷,回收452份,回收率达到90.4%,有效问卷为424份,有效率为93.8%。调查的数据中男性老人占样本的42.07%,其余为女性老人。整理数据后显示,倾向家庭养老的占29.87%,倾向独立养老的占35.04%,倾向于社区养老的占25.36%,而机构养老只占9.73%。有59.66%的老年人认为“居住区环境是否舒适”非常重要,有35.9%的老年人认为应该发展文化交流和娱乐行业,还有50.98%的老年人认为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养老服务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并且愿意尝试入住这样的老年宜居区。

养老意向调查问卷(60周岁及以上) 表2

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自身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以及本身的养老观念是影响他们选择养老方式的重要原因,处在不同阶段的老年人会出现个体差异性,各方面需求不同。

4 宜居区空间设计策略

老年宜居区不仅要符合老年人平日的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保证宜居区整体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并尊重不同老年人的个性化要求。

4.1 总体平面设计

一个智慧型老年宜居区,不仅要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要满足他们生理、心理以及交流的需求。在设计上要考虑以下几点。

①自然环境好,满足老年人独居、青老混居的需求。

②植被覆盖率高,满足老年人对清净的需要。

③交通便利,距离商场、医疗等公用设施较近,便于老年人和外界交流,避免产生社会隔绝感。

④运用信息技术,将宜居区的老年人、老年人家属、医疗机构联系在一起。

基于以上老年人对宜居区的需求,在总体平面设计上采取环状布局,大体上分为三层。

A层区域:老年人独居区域,为步行区域,限制车辆通行,避免对老年人群产生干扰和安全隐患。建筑密度要满足老年人需要安静休息环境的要求,人行道需采用无障碍设计,辅以必要的防护措施,公共设施尽量做到无棱角。设置休闲活动广场、健身中心、棋牌室、老年大学、老年活动室等,满足老年人文娱爱好需求多样性。

B层区域:青老混居区域,在B、C区域交界处,设置交通干线、商场、医疗、银行等公用设施建。同时严格管控进入B区的车辆,减少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出现,保证老年人出行安全。

C层区域:普通居住区域,提供给希望和老年人住得距离较近的青年人。

4.2 建筑设计

考虑各类居住群体的需求和适应性、整体建筑成本和经济效益,老年人独居住房楼层设计5~7层为最佳,青老混居住房楼层设计7~11层为最佳,普通居住住房楼层设计不低于11层为最佳,并且都要设有一到两台电梯,方便老年人出行。对于楼梯的设计,休息平台应开阔敞亮、视野通透,配套休憩设施,提供休息、观景与交流的空间。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建筑的围护结构在设计中应加强保温隔热功能,优化室内自然通风。屋顶可考虑设置天台种植植被,增加活动空间,改善顶层的热舒适性。

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宜居区内应引入智能化设施。如在走廊设置智能灯光控制,公共区域设置常亮灯;在住宅内和公共区域设置紧急救助按钮,可双向语音通话,确保老年人在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到达医院;在公共区域、商场、街道的墙壁上设置紧急救治的简便仪器和药物。

4.3 居住空间设计

起居室和卧室老年人使用时间最多,因此居室的日照时间和空气流通在设计时一定要满足需求。老年人使用卫生间的频率高,是易发生意外和事故的空间。因此住宅整体要采用无障碍设计,充分考虑卧室、卫生间距离,出入口无高差,卫生间内设置外部开启装置。地面应防滑不易积水,设置适合坐姿的盥洗台和浴缸,加装安全扶手保证安全。住宅内注意给轮椅移动、回转及护理需求留出空间。在住宅前可以开辟种植空间以供老人们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

入口门厅作为室内外空间的交通枢纽,是老年人经常逗留的场所和直接交流的空间。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合理的功能分区、清晰的流线布置,具有亲切温暖、宾至如归的生活气息。

走廊不仅具有通行疏散的用途,还是当外部环境及身体条件受限时老人们停留休憩、交往聊天的空间,应拓宽走道宽度,设置休憩座椅、缓冲空间,划分公共空间与半公共空间,满足老年人应对突发状况、休憩交往的需求。

4.4 外部环境设计

老年人钟爱户外活动,设计中尽可能采用消高差平缓路面、非光滑处理台阶踏面,辅以小花园、景观、凉亭以及足够座椅,为老年人中途休息、相互交流提供便捷。人行道路在设计上要全面、安全、便捷地把居住单元、公共场所和宜居区绿化联系在一起。

老年人视觉神经对暗色调变得不敏感,无法正确识别出不同的颜色。需要在设计中提醒需要注意的楼梯、台阶、坡道、转弯、出入口、楼层标志等安全及交通标志,可采用显眼的红色、橙色等颜色来增强空间识别度,保证老年人的出入安全。

4.5 宜居区信息技术服务设计

智慧型老年宜居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生活起居、医疗保障、情感交流三个大方面,给予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

生活起居可以提供物质保障,包含提供衣食住行方面的便捷,通过物联网将餐饮超市购物于一体的大型商场、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这些超市和服务部门连接在一起,老年人在家即可享受送货上门、代办服务,从而减轻生活负担。保证老年人安全需求也应该有配套服务,如居家安全警报、老年人实时定位系统,在家中安装摄像头,同时将家中的门窗,水电等与信息平台连接,第一时间了解老年人居家的情况;老年人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连接平台,实时接收老年人方位动态。

医疗保障是老年宜居区的重中之重,宜居区内医疗系统需保证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服务,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服务,为出行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远程医疗或上门检测的服务。使用智能监测设备采集老年人的身体数据,上传至信息技术平台后运用大数据分析,给每个老年人建立自己的生理档案,同时进行特征分类,以此为依据为老年人配备专业的家庭医生。如果在监测到老年人发生突发情况,宜居区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通知医疗人员到达现场,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

情感交流既包括老年人群间的交流,也包括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将宜居区内的老年活动室、阅览室、棋牌室等公共娱乐机构与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相连,老年人可以通过查询获得实时讯息和最新活动,不仅可以申请加入,还能主动发起活动组织,并邀请兴趣相投的老人参加。增进老年人友谊同时,又让他们的精神面貌保持积极向上。还有一些老年人热爱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服务平台也可以创办在线老年大学,让老年人选择自己喜爱的科目进行学习。有些子女选择和老年人共同居住或者比邻而居,方便亲情交流,但对于与子女距离遥远的“空巢老人”,除了可以用通讯设备交流沟通外,服务平台会向老人和子女彼此提供最新动态,提醒子女对亲情进行关怀。平台会不定时组织义工慰问,热心老人也可以在服务平台申请加入云志愿者服务组织,互帮互助。

智慧型平台服务为宜居区养老提供了综合性服务系统便于信息化管理,为老年人提供了高品质生活。

5 结论

本文围绕“以老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空间和智能服务平台两方面上出发,构建智慧型老年宜居区,这一构想为我国社区养老提供了解决办法。但是,如今我国的智慧型老年宜居区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网络和网络管理普及还不到位,所以如何真正实现智慧型老年宜居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智慧型宜居养老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高速公路智慧型收费亭浅谈
智慧型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宜居大化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宜居星球
智慧型高速公路营运分析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