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2019-03-22

关键词:寰枢颈性针刀

於 芸

(南通市中医院针灸科,江苏 南通 226001)

引起颈性眩晕的原因有多种,而30%以上都是由寰枢关节紊乱所引发。寰齿关节与寰枢关节错位、周围组织损伤和退行性改变等原因都可引发眩晕[1]。寰枢前膜、寰枢后膜、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等结构具有维持寰枢关节稳定的作用,这些结构损伤都会导致寰枢关节紊乱。寰枢关节紊乱多发生于上颈段,长期保持低头姿势会增加患该病的风险,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2]。年龄、受风寒等因素也会导致枢椎移位,进而引发颈性眩晕。我院在颈性眩晕治疗过程中,应用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80例,来自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1.5±1.2)岁;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9.4±1.3)岁。纳入标准:诊断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均知晓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耳、眼、代谢、心脑等疾病导致的眩晕,合并有心、肝、脑、肾等方面的疾病,患有精神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和动脉缺血综合征,颈椎滑脱或骨折,哺乳期、妊娠期妇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选取风府、天柱、肩井、阿是穴、风池4个穴位,若患者有失眠症状加神门、四神聪、百会,若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加肝俞、胃俞、内关。对以上穴位进行消毒,用1寸针进行针灸,得气后,采用治疗仪G6805-1用连续波进行治疗,1次30 min,每天1次,7天1疗程。

1.2.2研究组采用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患者俯卧位,在双侧椎肌群、头后大小斜肌、第2~5颈椎横突、关节突附着处、两侧肩胛冈及斜方肌按压寻找硬结点或压痛点并做好标记,在标记处及周围进行消毒,覆盖小洞巾,然后采用汉章牌一次性针刀进行松解[3]。在上述部位标记点,刀口线方向与其纤维一致,垂直刺入直至硬结点,横向、纵向各剥4刀,直至分离于深层肌肉[4]。在颈部关节突外侧附着处和两侧肩胛冈标记处,刀口线方向与其纤维一致,垂直刺入,纵向剥4刀,横向摆动5次。术后在针刺入处贴上创可贴,48 h内不可擦洗伤口[5]。

针刀治疗后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第1颈椎和第2颈椎的错位可用侧向扳正法和仰头旋转定位扳法,其中侧摆式错位采用侧向扳正法,患者侧卧,医生在患者背面,一只手从患者头下面穿过托住下颚,使其后仰6~9°,另一只手弯曲食指,侧摆下方的椎板处用掌指关节顶住,一边向头侧位拔伸,一边指关节向上用力;左右旋转式错位采用仰头旋转定位扳法,患者仰卧,胸锁乳突肌放松10 min,按两边侧卧位点的凤池、翳风、完骨等穴位,医生一只手托住患者下颚,另一只手托住枕头,使之仰头10°,向一侧旋转,达到最大限度时闪动[6]。寰椎倾、仰式错位采用俯卧冲压法,仰式错位时,患者俯卧,低头15°,医生双手拇指按在突入后下方,缓慢向双眼方向移动的同时加大力度,按压30 s;倾式错位时,患者俯卧,低头15°,医生双手拇指按在枢椎两侧椎板处,逐渐加大力度,按压30 s,重复4次。2天1次,5天1疗程[7]。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眩晕程度。评分标准: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疼痛评分及眩晕程度评分分值均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及眩晕程度越高[7]。②治疗后两组患者恶心、耳鸣、上肢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③治疗前后两组患者X线显示的寰枢关节及寰齿关节间隙不等的例数。④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无眩晕症状,X线显示寰枢关节及寰齿关节间隙均相等,不影响正常生活;有效:眩晕症状减轻,X线显示寰枢关节及寰齿关节间隙均不相等,影响正常生活;无效:眩晕、头痛等症状没有减轻,X线显示寰枢关节及寰齿关节间隙均不相等,影响正常生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眩晕程度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及眩晕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和眩晕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眩晕程度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3.536,P=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显示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X线显示的寰枢关节及寰齿关节间隙不等的例数无明显差异(P=1.000),研究组治疗后寰枢关节间隙不等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16),而寰齿关节间隙不等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4)。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X线显示结果对比(例)

表4 2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注:两组有效率比较,χ2=25.100,P=0.000。

3 讨 论

颈性眩晕与椎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变异、软组织劳损、骨质增生等因素都会对椎动脉的稳定产生影响[8]。椎动脉寰枢段周围由多种结构包裹,若它们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刺激椎动脉,从而导致椎基底动脉无法正常供血,导致颈性眩晕[9]。另外,上颈段只有少量肌肉附着,上颈段的应力中心为枢椎,退变、外伤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寰枢关节紊乱,生理平衡遭到破坏,神经血管肌肉发生变化,导致供血失常而引发颈性眩晕。寰枢关节紊乱患者第2颈神节若受到刺激,则会导致周围肌肉发生痉挛,压迫椎动脉,刺激其交感神经纤维,血管收缩,导致供血不足产生眩晕感[10]。

针刀治疗可以切割、剥离筋膜的表面,将变性的肌筋膜进行松解,阻断恶性循环[11]。手法复位治疗是在准确判断轴性错位后做出的针对性手法治疗,可减轻异常应力、伸展痉挛肌肉,使周围软组织恢复平衡,颈椎恢复静动力性,还能增加血液供应,消除炎症,减轻寰枢椎对神经血管的压迫[12]。将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更全面,更有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及眩晕程度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和眩晕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恶心、耳鸣、上肢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X线显示的寰枢关节及寰齿关节间隙不等的例数无明显差异(P=1.000),研究组治疗后寰枢关节间隙不等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16),而寰齿关节间隙不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能够充分运用脊柱生物力学的知识,彻底找到致病原因和位置,以达到根治的目的[13]。

在长期低头、提拉重物时,后枕部受到强大的压力,使寰枢关节的位置改变,从而导致寰枢关节紊乱,刺激椎动脉而引发颈性眩晕[14]。为避免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紊乱的发生,应减少颈部的长期牵拉,以免发生结节状增生和软组织变厚[15]。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紊乱患者在采用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后,若眩晕症状几乎消失,应让患者进行自行功能锻炼,结束手法复位治疗。

综上所述,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能减轻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紊乱患者的眩晕程度和痛苦,减轻患者的各种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猜你喜欢

寰枢颈性针刀
寰枢关节的解剖与功能研究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31例临床诊治观察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X线断层融合摄影在Halo架固定结合枕颈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术后评价中的价值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