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及对策
2019-03-21赵颖越
赵颖越
摘 要:营改增的实施,有助于我国的产业转型,传统行业与服务业将受到一定影响。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集中在传统行业与服务业。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首先分析营改增对事业单位带来的影响,并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营改增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影响 对策
一、营改增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经营收入有所下降
营改增实施后,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有所下降。在营改增实施前,事业单位的部分经营性收入,会采用评估的方式征收。超额完成的收益将增加事业单位收入。评估征税标准,是地税部门征收营业税的常用方式,其主要优势在于可减少征税成本,并增强税收的稳定性。例如,物业管理成本往往难以得到准确判断,因此在征收这部分营业税的过程中,地方税务部门往往会采用评估方式确认缴税额。若租赁收入超过这一税额,则该单位的实际收入将得到增加。但营改增实施后,营业税全部取消,评估税额的缴税方式也无法得到应用。受此影响,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将有所降低。
(二)税票管理的重要性增强
营改增实施后,税票的重要性得到加强,管理制度也将发生改变。营改增的实施,改变了事业单位的缴税公式,新公式转变为经营收入—经营成本=缴税额。在这一公式中,经营成本将成为决定缴税金额的关键项目。同时在营改增税收机制中,税票将成为评估經营成本的唯一依据,因此有效统计、收集税票,会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带来关键影响。但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事业单位对于税票的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性。例如,在营改增实施前,增值税抵扣的应用范围极广,事业单位更加关注销项税的发票管理。但这样的管理模式,无法应对营改增实施后的新要求。
(三)核算流程发生改变
营改增实施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流程将发生相应变化。首先,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不再单存依据票据作出评估,而是需要税务部门核定后方可得到确认。这一变化,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次,事业单位对于财政支持的依赖程度较大,随着财政支持规模不断缩小,技术性收入将成为该单位收入项目的主要补充。但在技术服务收入的核算过程中,印刷、检测等经费开支,通常会被计入其他课题类开支。而课题类经费将以预收款的形式获得管理。在周期核算的过程中,财务部门会再将预收款转为收入项。因此将技术服务成本列入课题类经费等预售项目,将使收入与成本无法实现配比。
(四)外部对接的重要性增强
营改增实施后,国税部门成为税收主体单位,缴税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因此财务部门需要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在新型的缴税模式中,电子申报平台取代了传统的缴税平台,无人化管理方式降低了缴税过程的容错率。财务人员必须适应这一全新变化。同时新型的缴税模式应遵循抄税、审核、增值税发票认定、发票抵扣等全新的申报流程。财务人员的工作场景将因此发生改变。其次,营改增的实施增加了税票流通的重要性,此类问题需要得到合作企业的协同处理。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从而使税务申报工作获得保障。
二、事业单位应对营改增影响的具体策略
(一)制定新型财务管理机制
营改增实施后,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将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财务管理部门应通过价值链理论,重新评估本单位的经营模式。营改增税制改革,涉及到一揽子税制改革方案。总体而言,其更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例如,在新税收政策中,现代物流的税率仅为6%。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具备一定的科技研发能力,其可将技术服务类业务与研发部门合并为高科技子公司。子公司经营范围内的营业项目将享受一定的税率优惠。之后,事业单位可通过价值链视角,评估其他环节的税率。当某一环节的税率高于同行业标准时,财务管理人员可引导企业将该环节的工作外包给其他企业,从而使自身的税费负担得到缓解。例如,事业单位的运输成本通常会被纳入整体成本,并承担16%或17%的税额。但将这部分工作分包给现代物流企业,税率将下降至6%。
(二)构建税票管理机制
营改增实施后,事业单位的税票管理理应得到强化。针对这一问题,财务部门可构建新型的税票管理机制。例如,在编列预算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应依据预算项目,设定税票管理目标与责任人。其中各项支出与收入项目,都应体现出税票的到位日期,如出现日期变化,应在管理账目中得到体现。同时各项税票管理的责任人,也应得到体现。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可将这部分数据制作成税票管理账目表,从而使税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再有事业单位应当增加电子发票的使用比例。电子发票的管理方式较为便捷,科学使用可降低本单位的税票管理成本。营改增的实施,强化了税票的作用,其理应被视为企业的财富。因此制定更为严格的税票管理机制,有助于事业单位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质量。
(三)改进会计核算流程
营改增为事业单位的传统财务管理流程带来诸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应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制定新型的会计核算机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将“事业收入”分为“应税服务性收入” 以及“免税服务性收入”。以此为依据,不同项目内的印刷、咨询、技术服务等成本,可分别计入“应税服务收入”与“免税服务性收入”中,收入与成本将得到准确配比。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开具应税发票的支出项目,应与课题经费作出区分,并作为有偿服务纳入到“应税服务性收入”科目。根据这部分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流程将得到优化,与税务部门的对接效率将得到提升。
(四)完善外部对接机制
营改增实施后,财务部门的工作环境与场景都已发生改变,事业单位应帮助财务人员加强外部对接。例如,事业单位可组织关联企业共同组建财务管理学习班,各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将共同参与学习。以该学习班为平台,各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可建立多元的沟通渠道,企业之间的财务问题可通过此类渠道得到解决。同时借助该学习班,各单位的财务人员将构建出统一的财务管理机制,在该机制内,税票的流通效率将得到提升。再有,学习班应将营改增的缴税流程与应对策略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设计,各单位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将得到提升,营改增为事业单位带来的影响也将逐渐消退。
三、结束语
营改增对事业单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营收入、税票管理、核算流程以及外部对接这四个层面。在应对这部分影响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首先应建立起完善的税票管理机制,并以价值链视角调整各环节税率。同时财务管理部门也应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并与关联企业的同业人员,建立多元的沟通渠道。
参考文献:
[1]李一琨.论“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6.
[2]缪丽燕.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应对营改增后的问题[J].财会学习,2016.
[3]王小容.论“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