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德育培养

2019-03-21张牧笛

现代交际 2019年2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历史德育

张牧笛

摘要:“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对学生加强德育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历史学科是对浩瀚历史事件、人物认知的人文社会教育学科。通过中学历史课程的相关学习,提高学生们的历史核心素养,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历史教学 德育 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2-0152-02

龚自珍说:“灭人其国,必先去其史”。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并且延续至今的就是我们的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正是由于先人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才让我们的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以及旧的德育教育体系的瓦解和新的德育教育体系尚未确立,我们的德育教育尚存有很大的空白。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我国的德育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历史课堂中往往忽视了历史教育本身的德育教育的作用,更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抗击八国联军》这一课为例,论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的重要性。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中,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查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德育培养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

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所要面对的是心智尚未成熟,还没有形成具体的价值观的学生,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所以,身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并且在课堂上要利用德育的积极作用对他们进行有效地引导,引导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产生学习的热情。

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相关历史人物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在古代史部分,教师可以着重讲解我国辉煌灿烂的艺术文化以及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伟大历史,让学生们感受到人类智慧的无限可能性。在近代史部分,教师可以着重讲解我国人民面对庞大的帝国主义侵略是如何进行英勇顽强的自救的,以此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使学生们铭记历史,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以及爱国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德育思想进行渗透,以便构建良好的历史知识结构。德育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德育教育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進,人类在进步。无论是社会的经济建设、科技发展,还是人的教育,都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运作的。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这也意味着人类共同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人口爆炸、环境污染以及战争威胁等多个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在教学中体现公民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灵魂的现代公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利用德育教育丰富历史教学手段

(一)传统德育的教育方法

以往我国大部分的德育教育仍局限于课堂教学,以“填鸭式”和“灌输式”为主,很少关注到受教育者的感受。课堂缺乏活力和思维的延展性,而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新的历史教学。很多教师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希望以此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但是往往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应该思考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二)现代德育的教育方法

杜威提出过三个具有革命性的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为成长”;第三,“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他提倡在基本道德范围内由学生自然发展和培养,实现个性独立和个体发展。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讨论,实现德育教育的自我教育。学生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编排历史小短剧,把自身融入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和历史人物中,充分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去探求历史教科书上所没有涉及的知识。在生活中,教师与家长自身也要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笔者认为,一些有益的历史实践活动也是良好的德育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去参观历史(下转第151页)(上接第152页)文化古迹,听历史文化故事,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加强对历史的认知,深化德育教育。丰富现代德育的教育手段得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德育教育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史实

加强德育教育的培养,通过对客观知识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对历史的认知,实现德育教育的深层次渗透。以《抗击八国联军》这一课为例,在讲解这堂课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而这场运动的起源是由于文化侵略以及文化冲突,虽然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与局限性,但是仍然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识。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们意识到中国人民顽强抗争的精神。

在讲解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对中国人民的暴行中,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外国侵略势力的恶行,提升学生们的历史责任感。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全方位解读,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指导,让学生们理解学习历史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认识历史,正视历史,使学生们树立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使命感。通过讲解和讨论,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民族自尊心,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知识、探索知识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尤其要意识到知识牵引的重要性,利用知识的纵横连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采用德育启发连接方式和讨论式教学进行知识的交汇融合,引导学生用“历史线”的眼光去观察,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思考。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保证,但是在具体课程实施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历史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教师要进一步发掘历史课育人的功能,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将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课堂,使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易光灿.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刍议[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4).

[3]楚筱辉.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6):276.

[4]赵亚夫.历史教学目标的意义与编制[J].教育学报,2013,9(3):35-41.

[5]李雪颖.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2013.

[6]范树成.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初中历史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