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货币政策内部时滞的研究

2019-03-21刘宏伟

商场现代化 2019年1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对策

摘 要:西方学者已经证明,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比外部时滞短,而后者则更长。中国货币政策的时滞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这一部分,本文主要讨论前者(中国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明显长于西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是根据初始观察的经济现象作出的,内部时滞过长会贻误时机并可能出现政策失误,货币政策的逆向效应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使情况更加恶化。

关键词:货币政策;内部时滞;原因;对策

一、概述

货币政策的时滞意味着货币政策具有从识别决策到实施和影响的时间过程。货币政策的这种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可以细分为认知时滞、决策时滞和实施时滞。了解时滞意味着从中央银行行动的客观需求到中央银行对这种必要性的认识,即经济变革以来所经历的时间、收集、分析、处理、分类和评估此类更改信息所需的时间。决策的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主观上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做出行动决策的时间,主要是指决策者决策所需的立法程序时间。时滞的实现是指从决策到实施所需的时间,也称为时滞。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收集、分类和分析数据信息的效率,以及预测和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政策效率和行动的决心和速度,决策者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精神,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等。

二、我国货币政策内部时滞较长的原因

1.技术落后

我国中央银行收集、传递、整理、分析经济变化信息的技术还较为落后,没有建立起完整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对经济信息的反应不够灵敏。以央行为中心的经济情报体系尚未形成。在缺少全面、准确、及时、有效的资料和经济指标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很难对经济变化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无疑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意识。

2.独立性低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相对较低。实践证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近年来,一些主张央行应保持独立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度独立的中央银行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国人民银行(PBOC)的低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独立性较低

中国人民银行较低的政治独立性体现在:①法律地位低。中国人民银行是隶属于国务院的部长级机构。②组织结构缺乏应有的科学和安全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和审议机构。显然受到政府的影响和制约,中央银行的决策独立性已大大降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官员的任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责任不明确,效率低下。较低的政治独立性延长了决策的时间滞后。

(2)经济独立性较低

中国人民银行经济独立性较低表现在:①发行货币的权利属于国务院,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事实上,国务院决定人民银行负责具体实施,导致货币发行计划与政府经济决策高度重叠。这影响了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发行的有效控制。②货币发行受到财务限制。财政与人民银行之间的直接财务关系使得人民银行无法自主确定自己的資产选择,央行也无法控制货币政策传导的来源。③人民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可控性较低,这主要表现为其货币政策工具残缺且调节无力,货币发行受到财政的制约便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这些都造成了人民银行的决策时滞增长。

(3)决策独立性较低

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下属,它只具有一般货币政策问题的决策权。对于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主要货币政策问题,只有制定和实施的权利,最终的决策权掌握在国务院手中。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客观条件制定的货币政策往往与各经济部门的意愿相结合。

(4)目标独立性较低

中国的货币政策决定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的。这大大降低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目标独立性,使得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可能受到各方的干涉。对于事关各方利益的货币政策的目标,可能经过长时间的协商也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特别是目标选择及其决策过程过于复杂和冗长,大大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决策时滞。

人民银行承担了比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更多的政策目标,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在选择政策目标时主要在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进行权衡。中国人民银行受多个目标的约束,如价格稳定,就业促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积极合作等。财政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化解金融风险,甚至包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多个目标之间存在冲突,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实现多个目标是不现实的。多个目标迫使人民银行在多个目标之间寻求平衡,这无疑增加了货币政策决策的滞后性。

3.传递时间过长

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在上传当地经济和金融信息以及发布总行的货币政策意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反馈地方经济金融信息的敏感性和传达货币政策意向的及时性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和实施时滞(行动时滞)。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货币政策在向各地区传递的过程中,由于各级政府出于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的考虑,当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与其利益相悖时,其行为必须与货币政策相冲突。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与地方党政部门有着内在的利益整合关系,每个都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转移时间的延长也加大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滞。

三、改进货币政策内部时滞较长问题的对策建议

1.充分把握经济变化信息,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全面有效的区域经济金融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以中央银行为基础的经济情报系统和人行分支机构的基础。借鉴国外中央银行的经验,结合区域经济金融业务的实际情况,分行和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的需要,人行分支行应重点关注两个层次的指标:区域经济和金融运行指标和综合微观财务指标反映了区域经济和金融业务的总体情况以及区域金融机构的整体稳健性。二是建立全面的经济金融分析协调机制,提高经济金融分析水平。这要求分支机构和银行充分发挥其信息优势,整合信息资源,如金融统计系统,价格监测系统,信用登记咨询系统和国际收支系统。三是建立信息快速反馈机制,开辟快速反馈渠道,经济金融运行监测指标一旦发生变化或发生潜在变化,应组织快速调研,及时向上级行上报。

2.提高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为央行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手段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有益经验,明确授权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首先是增加央行人事安排的独立性。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从政府首脑任期中错开了央行领导成员的任期,并且已经辞职并轮流逐年增加。这样的安排将有助于中央银行摆脱政府的短期政治压力,确保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其次是提高央行决策的独立性。关键是要形成独立的货币政策决策机构,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官员和金融专家组成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立,也可以适当扩大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的范围。适当增加商业和学术界的代表人数。最后是增加中央银行在资金使用方面的独立性。通过切断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之间的直接融资关系,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财政赤字和短期头寸问题。

3.优化央行与其分支机构、地方政府的关系

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分支机构的指导与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允许分支机构在统一原则下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执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中央银行应充分信任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应当作为指导员和协调员,指导辖区内的金融机构积极实施货币政策;协调企业、银行、地方政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地方政府的参与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传输效率,降低当地商业银行和公众对货币政策信号的敏感度。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应尽可能独立于地方政府。但是,有必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以预防和解决金融风险。

作者简介:刘宏伟(1996- ),男,福建南平人,安徽财经大学2015级金融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对策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与居民杠杆率攀升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