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自信理论的形成和意义
2019-03-21陈春会
陈春会
【关键词】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理论自信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4.0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报告将文化自信和繁荣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视作民族复兴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及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很多论述,已形成系统的新时代文化自信理论。全面探讨这一理论的形成背景、深刻意涵及其实践、理论价值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坚持和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以之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也关系到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未來发展。然而,纵观目前学界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成果,内容多是阐释性或宣传性的,所以完整、系统、深入地从学理上分析研究该理论十分必要。
新时代文化自信理论是对时代问题的总体回应
文化发展往往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新时代到来之前,中国经济总量名列世界前茅,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文化发展却没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社会上出现的很多现象让人失望:诸如官员收受贿赂、大吃大喝之风盛行,许多人从被车撞倒的女孩身边经过却没有丝毫反应,摔倒的老人不知该不该扶起,浮夸、奢侈之风充斥整个社会……随之,经济发展、文化衰落、道德滑坡之声在学界和坊间响起。在国际上,中国文化也遭到质疑: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没有足以影响世界的、独立的思想体系,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2]。一个西班牙记者写道,中国经济发展了,文化认同感却在消失。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大国,并且正以某种形式,悄悄进入西方世界。他反问:一个西方化的中国,对于世界而言,是更富裕了,还是更贫困了呢?[3]中国文化能否撑起一个世界强国?经济强大后中国是被西方文化同化还是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发展创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以之造福影响世界?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根本问题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问题,也是影响世界文化格局的重大问题。
人类历史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朝着新的文化时代迈进。文化从社会历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从配角变为主角。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最终将以文化定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发展的最高目标。[4]一个国家能否高瞻远瞩、确立文化立国和发展的战略,将决定其在未来世界的地位。文化力表现在一个国家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号召力、文化控制力,以及威望、信誉等方面。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对中华民族来说,文化时代的到来既是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对现实文化进行了深入调研后提出了文化自信论断。他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5]。他反复论证了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6]“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7]“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8]“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9],“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等。[10]深刻论述了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关系以及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到提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文化的本质、内涵、价值、地位、发展以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经历了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它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文化为之提供强劲活力的现实,针对国际上关于中国文化及其发展的质疑的回应,更是针对文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化何去何从的时代回应。这一回应站在时代前列,是在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有深刻洞察和对自身肩负的文化使命有深刻自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地、历史地考察、认识、探讨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也有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对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恰当的、正确的认识是历史过程中“了不起”的活动,是推动文化前进的基础和动力。近代以来,中国人面临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克服中国社会文化危机、实现中华文化现代转型的使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先辈们也曾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刻反思,但那时由于救亡图存迫在眉睫,中国积贫积弱,不可能对文化进行客观深入的评价和反思。今天,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人民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主义中国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的时代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了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中国当代伟大实践的先进文化。今天,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有理由、最有底气充满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生命力、文化发展前景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自信力的最高表现,比起物质财富和军事力量上的自信,文化自信更显文明高贵,也更具有内在力量和外在魅力。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的显著特点和亮点,是中国强起来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的内涵及创新
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历史创造积累和精神记忆,是其特有的生存方式,是民族的灵魂。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一个民族的兴衰首先表现为其文化的兴盛或衰亡。中华民族是拥有伟大文化的民族,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经历无数曲折却始终能保持统一。在近代中国,历史呼唤代表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的力量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新的历史和文化。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将挽救中华民族危亡、拯救中国社会文化危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在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基础上,引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文化创新、意识形态创新和重建价值信仰体系,创造了革命文化,使古老的、在西方近代文明冲击中飘摇不定的中国文化爆发出巨大活力,引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将社会主义文化理想与振兴中华文明的事业有机结合,创造了渊源于五千年中华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和激励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自信已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党的十九大报告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1]。这段话从五个层面概括了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内容,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根据。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创造的三种文化,它们是既相对独立又继承发展的中国文化的三个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第三,中国文化不是静止不变的,还将在这三种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第四,发展中国文化要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以不忘本来、吸收外來、面向未来的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五,构筑新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包含在革命文化以来的中国文化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中国文化便可概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创造的这些优秀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文明和引领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人以之为荣并对其充满自信。
文化自信理论是创新发展的文化理论。其创新有三:第一,高度概括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这是以前没有的新发明,过去提到中国文化人们想得更多的是传统文化,而现在就会立刻想到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二,从动态发展上认识中国文化,而非静态地看待文化。既提供了中国文化的确定内容,也指向未来文化理想,并给出了文化发展的原则,将乌托邦和现实融合构成圆满的文化观。第三,特别注重中国文化的创新,如提出构筑新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原则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的实践意义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2]毛泽东说:“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13]文化自信理论来自中国改革实践和中国人民在世界舞台上实践经验的总结,又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其具有强大感召力、吸引力,对内强化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对外彰显了中国精神,使中国思想、中国价值影响乃至引领世界。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的中国解决了许多过去长期想解决但却没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长期想办但却没有办成的大事,其动力源泉就在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还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自信理论的实践意义首先表现为凝聚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广泛重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出现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势,精神风貌变得积极、昂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响彻神州,正能量更加强劲,全社会呈现出团结奋进的大好局面。网友们感叹道:“大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14]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了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成为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新时代以来涌现了大量好人好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品格、一种精神和一种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以无形的意识、观念,影响着有形的存在、现实,是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驱动中国经济、科技、社会諸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多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30%;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了12000亿斤;外汇储备量稳居世界前列;科学技术发展迅猛,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天宫、天眼、大飞机等,广引世人瞩目;短时间内使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4%以下;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跑赢了经济增速,老百姓享受到了更多改革成果,普遍感到幸福、安全。中国创造的奇迹,令世人刮目相看,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15]现在,中国又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受世界人民赞同。有识之士断言:“全球新未来最好的希望来自中国”“世界2030年时的面貌取决于中国”。[16]
文化自信理论的实践意义还表现为中国人对现实文化潜力转化为未来文化实力的乐观预期: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会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上领先世界的国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以全面发展的巨大成就,成为令世界更加瞩目的国家。中国人对未来充满希望,表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文化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新时代文化自信理论的理论价值
新时代文化自信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发展,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以至于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深刻反思和总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文化自信理论是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是对文化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具有突出的实践属性、批判属性与发展属性,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政治立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价值目标。文化自信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的本质、属性、地位进行全面总结,在实践基础上批判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为了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文化自信理论关照中国乃至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多方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文化自信理论是改革开放40年来、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自身文化及其发展作出的最全面、最深刻的总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救亡图存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对中国文化进行批判、反思,并探索其未来发展。然而,由于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十分迫切,近代中国不可能对文化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全面客观的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文化如何定位、发展又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要问题。随着中国的强大,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内外对中国文化的期望,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已经有条件、有能力对其作出客观、公正、深入的反思,文化自信正是这一反思的理论成果。
文化自信理论指引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新时代的旗帜。文化自信与否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延续;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在人们的精神领域获得信念扎根和牢固认同;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走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世界,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关系能否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实践主体性以及价值普遍性的文化能量和意义功能;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成为担当并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庄严承诺的历史进程。文化自信促进了理论自信的引导性,道路自信的行动力和制度自信的保障性,从本质上规定了价值观的方向,是另外三个自信的结果和目标。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价值观基础。文化自信和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7],“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8],文化乃民族之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9],文化自信是应对外来文化冲击与侵入的核心力量,一个文化自信的国家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迷失方向,掌握主动权,并对外具有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新时期的中国能成为世界上的强国大国,关键就在于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的理论价值还表现在对世界文化未来发展的影响和引领方面。“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20]中华文化及其发展将影响世界未来文明发展的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1]中國文化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提供了思路和启示,为人类文化未来发展找到了突破口、生长点。
(本文系陕西省社科联课题“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22)
注释
[1]《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年,第32页。
[2]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3]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5页。
[4]秦刚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第183页。
[5][7]李宇宏:《读懂中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13页。
[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5页。
[8]马志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23页。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3页。
[10][11][18][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3、23、40、10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8卷,1999年,第320页。
[14][16]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新时代面对面》,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121、36页。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12页。
[17]《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北京:方正出版社,2014年,第207页。
[1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88页。
[20]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6页。
责 编/周于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