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屈原精神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
2019-03-21陈曾曾
陈曾曾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祖留下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精
髓。屈原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爱国诗人之一,他的文学作品中表达着极其强烈的爱国之情。本文根据语文课堂中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为题材进行深入分析,望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屈原;楚辞;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屈原作为楚文化的重要人物之一,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以及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精神推崇至极,正如李白诗云“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表达了对屈原深深的仰望之情。楚文化中屈原精神是当之无愧的优秀文化,正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正是他那砥砺不懈的高尚节操,以及在逆境中坚贞不屈、敢于顽强拼搏的高尚精神,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同。
一、屈原的“美政”思想
秦国商鞅变法图国强,其变法内容的先进性在军事以及政治、经济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正是由于秦代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才会导致一系列的变法,而商鞅实行变法在秦孝公支持下最终得以成功,其变法内容使得各国皆效仿。然而事实上,楚悼王之时也有吴起之变法,时期比秦国变法还要早。到战国中期,楚国已经成为当时领土最大的国家,但是由于诸侯国之间的斗争越发激烈,发展到楚惠王、楚先王时期,楚国屡遭挫折,国力才由强转弱。而这时,屈原主张的变革推行“美政”,他主张“法夫前修”,就是为了承担起吴起变法,在政治以及经济上同样体现出了进步性。屈原坚决反对经常与楚国为敌并且对关东诸国土地财产虎视眈眈的秦国,主张由自己的祖国楚国来担起统一的大任。不仅仅是由于屈原自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和情怀,也符合身为祖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二、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教学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我国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行为方式具有强烈的统一性,屈原一生关注民生问题,心系民间之疾苦,这种关怀民生的思想也渗透到了他的大量作品中。例如《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无限感慨,自己拥有无限的爱国热情以及动力,却无法报效祖国的悲痛心情。屈原的感情表达十分强烈,这种苦闷哀伤发自内心,不可遏制地在字里行间深刻地表达出来。屈原表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其余心之可惩”,表达了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这些象征性的爱国行为表现,显示了屈原在楚国黑暗腐朽统治下,苦闷彷徨中又该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突出表达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屈原在《离骚》中所要表达的主旨就是忠君和爱国。屈原的爱国之情,通过对自己国君的忠诚表现出来,还抱着使楚国富强的愿望,屈原不断地劝诫楚王要向先贤学习,要吸取一代君王昏庸误国的教训,而不顾后果。
《离骚》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他的两类意象:美人和香草。美人一般被认为是圣君的象征,或者象征贤臣,或者自喻。例如,“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将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其美人形象,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又象征着政治斗争中正义的一方。屈原的爱国情怀使得千百年来,无论是在平民百姓眼中还是在文人墨客眼中,他都是爱国主义的代言人。时代的高速发展也阻挡不住爱国主义的传承,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都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得以创新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影视片段,通过灵活鲜明的人物特征,对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得知在那个动荡时期,有多少文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大一统,抛头颅洒热血。通过这种灵活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白先贤高尚的爱国热情,以及近现代史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多少英雄、烈士秉承爱国主义精神,在戰斗中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在学习这些历史内容时,就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当时形势的激烈和严峻,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通过先贤以及烈士艰苦奋斗而牺牲的光荣历史,要让学生了解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屈原以其高尚的爱国情怀、坚贞不屈的理想信念、义无反顾的斗争精神、敦厚温和的处事原则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的精神绵延了千百年,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屈原所处的时代和现在虽然有2000余年的历史,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继续学习他身上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这样的爱国主义先贤学习,传承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爱国爱民的精神和意志,为祖国富强的中国梦而奋斗。通过对屈原精神的学习,教师也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继续努力,践行爱国主义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屈原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屈原精神,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也要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分享阅读的感悟。学生通过对楚国将士雄姿的阅读讨论,体会他们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楚国战场上悲壮浓烈的气氛以及同学们讨论的声音,可以构建更加灵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对文章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悲壮惨烈而又激动人心的画面的描写,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老师点评以及同学间互相评价的方式,对文章的个别词语反复琢磨,把握文章细节,最终让学生感受到悲惨壮烈的画面,以及文章中英雄人物所表达的爱国精神。
学生在经过一次次品味和阅读后,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深刻体会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通过对屈原文章的阅读和学习,教师应该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将爱国主义精神化为点滴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持续性地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教育。楚文化特殊的美学气质,屈原炽热深沉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及丰富的政治经历和卓越的个人精神,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化。楚辞文学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优秀文化,在培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型人才的现代教学目标的时代,必须要加强学生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教师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仍然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多带领学生阅读爱国文学著作,在深刻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感,与作者达到思想上的共鸣,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激情和热情。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虽然时代在发展,我们所处的时期和屈原所处的时代已经截然不同,但是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却在世世代代影响着我们。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都要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让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每一个时期都有现实意义。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将历史先贤优秀的文化精神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理解中传承和发扬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化。学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传播者,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教学任务,重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深刻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精髓,唤起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孙俊.浅析湘湖学派与屈原爱国主义精神[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2]鲁涛.屈原精神在民众中地位的重要实证研究——评龚红林《屈原庙史料通考》[J].云梦学刊,2016(5).
[3]向元茂.略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J].文学教育(下),2008(12).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