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的构想

2019-03-21王桂花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王桂花

【摘要】审美思想教育方法是根据所教授的语文文章内容为核心进行教学,建立起独特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审美教育的感染来更好地进行学习,它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于教学工作的支持。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教学方法;初中语文;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心理素质,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是中学阶段审美教育的重中之重。审美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人性的至善、至真、至美。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审美教学方法,正是新时代教学方法中最受欢迎和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本本身的词句语录精选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得教学更加富有情感色彩。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那一篇篇具有丰富的教育色彩和优美意境的文章都对初中生的审美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散文中的意境美,诗句中的对仗美,小说中的语言美,话剧中的剧情美。在文本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创造美,这都对学生未来的审美情愫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审美教育对初中学生的影响

良好的语言教育方法能够使得学生更容易获得一个良好的审美状态和审美情趣,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语文课本中往往很多文章的语句都隐含着深刻的含义,让人读起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们感受先人爱国精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烟雨朦胧江南美景,让我们从书本中了解到江南水乡风情;“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让我们体会到徐志摩的情愫;《背影》让我们明白父母的辛苦,让我们学会孝心;《春》让我们感受自然的美好,让我们学会热爱;《社戏》让我们感受年少纯洁的友谊,让我们感受童真。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他们独特的语言叙事方式带给我们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从中体会到需要的美学,培养我们对于美的追求,让我们提高审美能力,对于学生未来也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可以从文学的监督着手,老师带领同学们反复对课文进行阅读,让学生咀嚼知识,感受文字之美。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老师要带领学生对文章的字句进行分析和推敲,带领学生进行欣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会体会文章之美。在优秀文学作品的陶冶下,学生会养成一个良好的审美习惯和审美素养,去认识美好的事物,学会追求美好,从而提升价值观。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在情感体验中享受美

部编版初中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经典美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的审美资源进行审美渗透。如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可谓“美”不胜收,美在春天的草;美在春天的树;美在春天的花;美在春天的风;美在春天的雨;美在春天的人;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图。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盼望着,盼望着,春分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挨过寒冬的人们一旦从河边柳梢头发现了淡淡的鹅黄,从缕缕的微风中感受到了温暖,都会打心底發出这种喜悦的呼喊。春姑娘来了谁不开心呢,谁不盼着早点见到她呢!再如写春天的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多么亲切温暖的句子,如沐春风也许说的就是这种感觉吧。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去品读、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不由自主地会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愫。在鲁迅的《社戏》一文中,看戏途中偷豆的环节,纯洁的小伙伴、淳朴的人情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偷得坦然,偷得愉快,偷得好玩,偷得不像偷。平桥村的孩子们“偷”得无私,学生们角色的扮演更是入神。这种情景体验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淳朴、善良与美好。

(二)在词句推敲中品味美

说起推敲一词,不由得想起诗人贾岛的典故。“僧敲月下门”足显其李凝幽居之宁静,“僧推月下门”也显示友情亲密无间。诗人想隐居自然会选少有人来的宁静之所了。无论“推”与“敲”,都显示了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在语言的锤炼上下足了功夫,可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经典美文,值得我们去推敲它的词句之美。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无垠,一“坼”一“浮”动态毕肖,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极目远眺,一片汪洋雄厚、不息涌动的洞庭湖便呈现在眼前:苍茫大地变得渺小了,雄浑的天地都像在其中日夜漂浮,给人以独特的美感,更显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还比如杜诗《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个“钟”字,一个“割”字,匠心独运,化静为动,把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遮天蔽日之雄奇写活了。“钟”字写尽了泰山的得天独厚、出类拔萃,大自然情有独钟于泰山;“割”字极力夸张地写出了泰山昂首天外的高俊。 “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品味文本精美词句,让学生去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推敲中,在品读中,在鉴赏中“润物细无声”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去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三)在想象和联想中拓展美

在《天上的街市》中,郭沫若运用想象和联想营造出了一幅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画面,意味深远,意境开阔,让读者产生无尽的遐想,对理想世界无限憧憬。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18世纪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艾笛说:“我们想象里没有一个形象不是从视觉进来的,可是我们有本领在接受了这些形象之后,把它们保留、修改,并且组合成想象里最喜爱的各式各种图样和幻想。”莱特兄弟从飞鸟的启示发明飞机;白居易由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经历创作出具有艺术魅力的长篇歌行《长恨歌》等,这就是审美创造的结果。

(四)在写作练笔中创造美

“言为心声”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寻语即寻思”是心灵素养外化为语言运用,“我手写我心”更直接地道出了真情流露于文章创作中的道理。比如让学生写《我心中的那轮明月》作文时,学生笔下的明月就有如下情愫:妈妈的爱如同皎洁明 月;老师的呵护与陪伴如同一轮明月;经典书籍的阅读如同一轮明月引领我走出黑暗;对家人的怀念如同明月寄去我的相思;等等。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真善美的情感与追求正是一种审美创造。再如练笔《行走在         》,学生创作主题可谓丰富:行走在青山绿水的唐诗里;行走在大气豪迈的宋词中;行走在悲欢离合的明清小说里;行走在与挫折相伴的日子里;行走在爱的海洋中;行走在快乐的课堂中;行走在追逐梦想的日子里;行走在父母争吵的日子里;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写作的素材。《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五)在经典名著阅读中感悟美

大量阅读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名著的阅读中,应该让学生自己感悟美,欣赏美,体会生活的乐趣和体验生命的美好。推荐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学生体会到了保尔不怕牺牲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保尔为了理想和信念,献出了青春、健康和生命。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境界!保尔的精神像火种,像路标,点燃了老一辈人的理想之光,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一代。学生从保尔身上看到为了理想而自强不息、抗争命运、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从而激发了追逐梦想、奋斗人生的信念,感悟到了人生奋斗之精彩。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尊重生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应成为教育的永恒。《鲁滨逊漂流记》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主人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在绝境中求生存,这就是生命的价值。学生读出了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摆脱困境。唯积极乐观,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乃生命之精彩。《老人与海》更是对生命执着的诠释。读李薇漪的《重返狼群》,学生感受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对生命的尊重。教师引导学生读中外文学名著,诵读经典古诗文,就是引导学生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从而感受到名著那深沉的震撼和永久的回味,体验生命之精彩,提升生命的质量,感悟人性的美与丑。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就是现代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能够充分调动课堂环境,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审美品质的培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文本之美好,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特别是在讲究创意时尚的今天,有创新的头脑,又有美好的人文素养何其重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美,让渗透审美教育的语文教学熏陶出懂得欣赏美和创造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程诚.初中语文教学探索的方向及启示[J].科学中国人,2016(23).

[2]姜亚南.语文体验式閱读教学探索[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3]张林.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中华少年,2016(14).

[4]杨敏.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下),2015(5).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