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9-03-21张娟
张娟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自身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高中语文的教学结构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教学的重点不再只是单纯地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多地向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侧重。其中,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构建自身语言体系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要顺应新课改的内在精神,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要关注语文的学科特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时代特征。反观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着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长期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地位的悬殊,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導向,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围绕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开展阅读教学工作,增强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自主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本课内容可知,本文选自弗罗姆的哲学随笔《爱的艺术》,带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又是译文,学生阅读有一定障碍,因此本文的教学应立足于读懂。以抓取关键句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中心主旨,如正确理解“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这两个关键句。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回忆和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描述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典型事例,进而达到对本文中心主旨的深刻理解。
二、立足教材教学,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相对系统和全面的学习,其中的阅读教学也呈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高中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语文的学科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在立足教材教学的基础上,制订阅读教学计划,认真做好每堂课的教案,关注学生阅读基础知识的培养,从生字、生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方面着手,夯实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
例如,在《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课内容的特点进行教学,以开展阅读教学为出发点,将语文基础知识和散文阅读技巧融入阅读教学中。以文本为基础进行教学,解析散文写作的手法,使学生在完成阅读的同时,能够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方面掌握阅读的基本元素。在课前进行预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和品味课文的语言。在掌握阅读基础知识的同时,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例如“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为排遣心中的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一夜畅游,作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了吗”等。在完成对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学生既从中学到了基础的语文知识,又完成了对文本主旨的梳理,实现了从点到面再到体的整体框架的构建,从更加立体的角度夯实了学生的阅读基础。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为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途径和可能性,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渗透,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高中语文阅读的课堂结构。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阅读教学的优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分组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引入到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以教学方法的改变,转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固有认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兴趣指引下自发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
例如,在《故都的秋》一课的教学中,首先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即通过对普通而富有代表性事物的描写,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较深层次地分析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感。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根据文中描述的场景进行资料的搜集,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的场景,为学生参与本课的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文本描述的场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学生完成初步的阅读后,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合作探究的形式破题,将作者描述的一个个景物串联起来,实现由点到面的整体感知。如“秋槐、落蕊、秋蝉、秋雨、秋风、秋果”的描写对文章架构及情感表达具体而实在的作用。写秋槐,突出其能使人联想起秋的点缀;写秋雨,突出奇、有味、更像样等。将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到阅读教学中,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激发了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
四、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但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形式就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种。语文教师要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指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阅读范围进行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提升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组织开展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以竞赛或分享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将思维与实践相结合,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课内容的经典性、故事性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在学生初步完成对本课内容的认知后,引导学生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本质。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教学安排,综合本课中的人物角色及戏剧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话剧演出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相对真实和立体的环境中开展对本课知识的学习。针对学生的演出给予及时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演出进行总结,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总结,总结表演和学习中的得与失,完成对思维的梳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在深刻把握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围绕学生制订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增强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阅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立足教材进行教学。结合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使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引入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范围进行延伸和拓展,不断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实现对阅读思维的强化,全面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圣俞.关于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2016(3).
[2]黎育彬.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0).
[3]叶新潮.探究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31).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