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研究
2019-03-21张秀芬
张秀芬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理解也是其他学科学好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存在的问题以及措施,对于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教学中亦如是。鼓励学生涉猎群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阅读体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语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据一定的比例,而在教学中,教师对于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视,旨在呼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尤其是对于相关的阅读并没有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解题技巧,造成了学生在碰到陌生的题目不能快速找到解题思路,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学生对于阅读没有积极性的原因,也缘于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注重对字、词、句的背诵,而忽视了在整篇阅读过程中的兴趣,不能够将阅读过程中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以内容的形式传达给学生,从而造成了教学与阅读关系之间的连接缺失。
第二,语文的阅读理解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生活的思考,因此在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教师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在阐述事实的背景以及作者经历方面,并不能够与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使得学生在教师上课时,只是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反而忽视了对于生活的把握,将阅读仅仅局限于课堂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思考。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教师在课堂中的任务较难,往往集中于课堂基本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课外内容的扩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響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兴趣的激发具有正相关关系。不同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同,不同学生的想法不同,与自主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数理化在初中教学过程当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语文阅读的尴尬境界使得学生对于自主的阅读和赏析成了一体苦差事,从而对于初中语文阅读逐渐变得不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应试的学习阅读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其训练的程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多枯燥无味的阅读习惯,而真正细细品读初中语文的教材却成了一种奢望,语文教学需要由学生自主阅读变成一种感兴趣的学习兴趣,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扭曲了教学的发展。因此,在课内与课外的阅读过程中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或者落后的思想观念。
二、提高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阅读措施
(一)教师重视初中阅读教学的培养
初中学生的心理因素、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属于初级阶段,这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理解程度进行问题的设置,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根据相关的阅读题目的不同促进学生了解阅读背后的真正意义,并且将阅读与生活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当作相互沟通的一个能力表达,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一个兴趣。“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如是说。我们的语文课程要想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在诵读、学习大量经典的教材范文后,能够拓宽视野,提升写作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来探究合理的方法,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不同阅读内容的类型要不定地提出问题,并且挖掘文章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度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补充一些相关人物的介绍以及时代背景的推荐,找到许多相关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分析其基本内涵,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扩展自己的视野。比如教师在进行教材处理时,应该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中,如将《背影》定位为“主题型文本”,教学时更多的是在阅读中感受“父子情深”、重点分析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生心中能形成优美的意境,赏识语言的风格,或豪放,或现实平淡。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能感悟柳子的凄苦心境。在李白的诗句中领悟奔流与豪放。在杜甫、白居易的诗句中知晓现实的残酷与沧桑。“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神妙之处。从阅读材料的载体中搜集、处理信息,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吸引力,而且也能够分散学生对于阅读的关注程度。其根本的内容,是需要教师在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生动的优势的同时,应根据不同的重点以及难点,适当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把握好需要展示的内容,适当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笔记,了解和明确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语文学习重在兴趣。老师教学不断翻新,学生活动不断出新,这样才会激发兴趣,获得灵感。每个人对于阅读的热爱肯定是因为在某一时段触动了思想灵魂,才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有效的阅读中能够聆听学生对于文章的感受和理解,并不断根据相关内容进行一些总结评价和引导,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加强自己的积累,并且加深记忆,善于运用词语和语句之间的关系,以灵活的形式加以运用。只有在阅读过程中分清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学生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知识的掌握以及在语文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教学改革,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教学的合理安排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才能够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每个老师都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切实开发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语文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学习其他学科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阅读体验活动,能够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阅读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的能力,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内容,新课改的提出以及新理念的完善,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根据自己不同的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情况之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的语言风格,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不同的效果。只有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在语文阅读中经过长久的锻炼,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来进行有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从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样是最终的目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光辉.初中阅读教学如何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0).
[2]柏永斌.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9).
[3]郑培敏.利用个性化解读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J].中华少年,2018(5).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