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撬动理科生的语文学习
2019-03-21李明隆
李明隆
【摘要】曾有人戏谑说:“前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前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26年前,我也“不幸”成了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激情中,追随高考的指挥棒带领学生奋战了十年后,突然有些迷失在一片唱衰语文教学的愁云中。这时,幸好有魏书生老师的书籍和教学光盘启迪了我。带着这些启迪,我率先在本地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很快就解决了理科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讲讲自己改革课堂的那些事。
【关键词】课堂改革;语文学习;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被边缘化的语文
在上个世纪末,全国高考实施的是“3+2”模式,即语数外加政治和历史,语数外加物理和化学,每科均为150分。这种分数格局意味着,学生之间的高考竞争主要集中在数理化和外语上。因为,数理化弄得好得分就是150的满分,英语也能达到140多分,个体差距很大,班级差距也在几十分;而语文高的不过110分左右,低的也有90多分,个体差距很小,班级之间差距就更小,往往只有一分左右。在考试博弈中,语文被严重边缘化了。到了高三,有点头脑的校长都会“力排众议”,把语文课减两节,给物理和化学各一节。如有争辩,校长会“义正词严”地说:“给你两节课,你能保证全校的语文高考分数增加几分?”学生家长指责:“李老师,你周末布置些周记、阅读任务干啥?耽误孩子时间!”荒唐!似乎语文已经成了制约孩子发展的学科?
再看每次考试下来,学生都会问我:“老师,到底怎么才能把语文学好?”我劝导说要“多读”“多记”“多写”,然后就介绍平时应该记哪些、练哪些等,给出自认为比较全面到位的指导意见。其实,学生就是照做之后,语文成绩也未必见 好。学生内心肯定会质疑,要“多”到什么程度呢。其实,我也真不知道怎样去改变学生的这些困惑,怎么去提高语文学习的成绩。
二、改革:从认识到行动
(一)在问题分析中确定目标
这種情况不改变,那可真要应了人家批评的那句话:误尽苍生是语文!怎么办呢?不外乎四种办法:一是号召全社会、学校、各科老师和家长都来重视语文,这显然不现实;二是改变语文教材的要求和教参的要求,这也是不现实的;三是改变语文高考命题的要求,摒弃偏、怪、难的命题方式,这也不是我能做到的;四是改变自己的教学,从改变自己的课堂状态开 始,让理科班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有“语文学习”的收获。
(二)从名家教学中寻找思路
当时全国影响最大、效果最好的老师就是魏书生,他的教学取得了真实的效果,虽然有人觉得他在某些方面还有什么问题,但能改变学生、促进语文教育就是我追求的。我于是购买了魏书生老师的《语文教学》《学生实用学习法》等书籍,并网购了他的教学光盘,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教书必须育人”“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激发兴趣十法”等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改革的框架在我的大脑中出现:一是要欣赏和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天使;二是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三是把语文教学娱乐化、生活化,聚焦语文的关键能力,删除细枝末节的烦琐分析;四是用语文的东西影响孩子的思维,真正让孩子提升语文素养。五是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用身体和大脑一起学习语文,强化感悟和体验。
(三)从改革假设到实践创新
有了上面的认识,我看孩子的眼光温柔了,把自己从学生的对立面转向了学生的同盟者,我看到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体会到了他们学习的变化。
1.口号激励法,学生有了点动静
当时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不论大小学生都感兴趣,我觉得那里面响亮的口号“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很有意思。于是,我上课时就在黑板上写下:“我们的口号是:学习语文,无惧无畏;学好语文,天下无敌!”让学生记下这个口号。第二节上课前,我就大喊一声:“我们口号是什么?”开始学生不整齐。口号之后的几分钟,学生是新奇的、振奋的,心思是在课堂上的。待学生注意力有些分散之时,我又大喊一声:“我们的口号是什么?”学生马上一齐大喊。口号不只是一种娱乐,的确有振奋情绪、集中注意的功能,几天下来,我就观察到了学生的变化。在值周时,我巡视寝室,听见一个学生进寝室关门之后,大喊一声:“我们的口号是什么?”只见坐在床上的孩子们振奋大呼:“学习语文,无惧无畏;学好语文,天下无敌!”当然,也马上有个学生说了句:“神经病!”大家“轰”地笑了一声。
2.起坐读书法,学生有了大动静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语感形成、思维训练、语言表达都要以读为基础。怎么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呢?于是,我在语文课前交代读课文的规则:第一排的同学读课文的第一句,第二排的读第二句,依次接力读,到了最好一排再依次往前面接力读,直到把课文读完。然后也可以从左右开始读。不管那种读法,要求学生们在读那一句的时候站起来读。于是,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腔调,随着学生的起起伏伏在教室里面展开,我就像一个指挥者,学生就跳“波浪舞”并“伴唱”的演员。我惊喜地发现,当第一排的孩子们开始读书时,后面所有的孩子们都端起了书,认真地随着起伏的浪潮,关注着读书的进程,时刻准备着自己这排站起来读。每个孩子都有了主体感,都有了阅读体验。
3.朗读感染法,学生体验“玩一把”
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了,还需要让他们进入到课文的情感和情绪中来。我设想: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演,用教师的表演引导学生表演,就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之美之趣。表演需要夸张,不夸张怎能展现其中之味?于是,我自己先投情入景地诵读,以自己近似陶醉的情绪和表演感染学生读。就这样,语文学科自身特有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很快就吸引了学生。我观察到,学生早读课和空余时间开始了有表演意味的读课文,虽然拿腔拿调,但看得出他是在用心品味。我想,如果我能早一点能教学生这样去玩语文,语文课堂也许早就是另外一种风 景了。
4.起立齐背法,学生自觉去复习
魏书生老师采用了起立齐背法,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具有语文的味道。我设想:如果学生在下课前起立齐背,会不会让学生下课后关注记忆的准确性。于是,我常在教学内容完成后让学生起立齐背高考要求的古诗,要求背的时候要在脑海里想到那些易错的文字,强调记忆的精准度和熟练度。通过几次尝试后,我发现,这样的背诵会使学生的思考较长时间地在背诵的内容上,一旦回忆不出,他们就会自觉地复习这些内容,有的学生还会利用课余的时间默写。
5.争抢促答法,学生答问真主动
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但这还不足以提高语文思维和表达的水平。我设想:用一定的规则只给学生一种选择的时候,会促使学生的思维走向纵深。于是,我在课前宣布规则:一是本节课每个同学必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二是后面起来回答的同学不能重复前面同学的答案。为此,希望拿不稳的同学谦虚点先发言,然后就抛出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和问题。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全组同学立即沖向黑板,先写上自己的答案,然后非常专注地看别人是否重复自己的答案。每个同学都在争着回答问题,每个问题都逼他们想出不同的答案,思维真是给逼出来了。一般经过这样操作的内容,学生都印象很深,感悟很多,相关测试题目也能很好地应对。
6.错误警醒法,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
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前面有个内容明显讲错了,但学生根本没有提出来。本来,我想停下来纠正一下,但我又马上想到应该重重地批评学生,警醒他们必须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于是,我严厉批评学生不动脑子,老师讲错了居然没有人发现。学生受到了震动,一下子就提高了注意力。我正告说:“如果你们不用自己的脑袋思考,我也就不会担心讲错了,反正没人听得懂。”之后,我又连续在上课时故意写错字,讲错答案,观察学生的反映。我发现,这样做了之后,效果很好。学生的注意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明显增强,课堂质疑和反驳的次数大大增加了。
三、改变:收获成长与快乐
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课堂明显出现了大变化。一到语文课上,大家情绪高涨,主动思考。绝大多数学生都感觉语文课好玩、有趣,有收获和感悟。年级统考,学生的成绩超出平行班六七分(全年级27个班),超过年级平均10.51分,全年级120分以上的高分,我班占了一半多。年级最高分此后多年都连续出在我班上。后来,我教二类班,再次验证和丰富这些教学方法,最后我所教的班都成了最强。全校的语文老师纷纷向我学习。其他科目的教师也对我投来了钦佩的目光。随着我不断的改革和探索,我开始在各种学术场合出现,发出自己关于语文教学的见解和声音。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我成了区科技拔尖人才,省优秀教师,市微型课题专家,省课改专家,学校历史上的第一位省特级教师!在开展改革的历程中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400余篇,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成为全国“语文教学改革新星”。
(编辑:龙贤东)